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国利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一、个人简介
徐国利,男,1966年5月生,男,安徽祁门人。
1987年6月,获安徽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2000年6月,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6月-2015年5月,在安徽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2004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7年起,先后担任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点和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导师。2008年,担任安徽大学历史系副班主任。2015年5月,调入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任历史系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口述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到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中国文化思想史、区域史研究等。
目前主讲课程主要有:史学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经典阅读与赏析(以上为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和流派、海外中国学、社会史的理论与方法、史学方法论、中国近现代史名著导读等(以上为研究生课程)。
二、代表性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1.《回读百年――二十世纪中国人文社会思潮论争》(第四卷的第1编著者;第一卷、第五卷的第2编著者)大象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9年第2版。
2.《钱穆史学思想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8万字。
3.《一代儒宗——钱穆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4万字。
4.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下卷《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繁荣》(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0万字。
5.《史学思想和区域历史论丛——徐国利学术文集》,独著,安徽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年版,29万字。
6.《中国现代史家思想与现代史观研究》,独著,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6年版,30万字。
7.《徽州社会文化史研究》,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34万字。
8.《徽学》,第1,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15万字。
9.安徽省史学会编《安徽六十年》,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万字。
10.《中西史学思想与亚洲历史文化研究论集》,主编,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6年6月版。
11.《影响历史的100个安徽第一》,第一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30万字。
代表性论文
1.胡适实用主义在五四新变化时期广泛传播原因之探析,《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胡适功罪评说,《学术月刊》1992年第4期。
3.清代中叶皖北的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 载张珊著《捻军史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为本人硕士论文。
4.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学术月刊》1994年第1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5年第4期全文转载)。
5.试论胡适女子教育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6.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概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7.浅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作用和意义,《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7年第1期转载)。
8.胡适与白话文教育改革(第1),《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9.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2期。
10.胡适的大学教育思想叙论,《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1.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第2),《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2.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13.《钱穆先生心性合一的历史本体论思想》,台湾钱穆先生纪念馆编《钱宾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专刊》年刊第8期,2000年12月。
14.钱穆论史体与史书,《史学史研究》2000年第4期。
15.为国学大师再立碑传——评陈勇著《钱穆传》,《上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6.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教育思想的演变,《安徽史学》2002年第1期。
17.钱穆的人文历史认识思想述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5期转载;后被收入王雪萍主编:《传统与现代: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8.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9.面向世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0.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意义,《炎黄文化研究》第9期(2002年11月)(收入方克立主编《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
21.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第2),《史学月刊》2002年第10期。
22.严守学术规范彰扬人文特色 ,《学术界》2002年第5期。
23.钱穆的历史文化构成论及其中西文化比较观,《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4.从实用主义史观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5.清代中叶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6.关于新时期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的回顾与总结,《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7.真实、全面和生动地再现历史,《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
28.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第2),《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9.陈独秀的民众思想初探,郭德宏主编《中国现代民众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3月版。
30.钱穆的圣贤史观,《安大史学》第一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1.梁启超民族主义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对梁启超新史学的再认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4—2005年卷。
32.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第1),《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33.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
34.中国当代抗战口述史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学术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5.陈独秀“伦理革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和中心内容,《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36.胡适论在华教会教育(第2),《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7.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8.钱穆的学术史方法与史识——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5期。
39.钱穆学术思想研究的重要推进——大陆首届钱穆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0.胡适的史学思想再认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口述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钱穆的考据学思想,《历史文献研究》第25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程朱理学的“圣王”君主论,《朱子学刊》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版。
44.《胡适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特征》,2006年获安徽省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安徽崛起:传承·创新·发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5.中国现代史家论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史学实践(第1),《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
46.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47.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
48.20世纪年代以来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第1),《史学月刊》2008年第8期。
49.赵翼的良史观(第1),《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论文史关系(第1),《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51.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论风俗、教化和国运兴衰,《齐鲁学刊》2009年第1期;
52.近代徽州与安庆地区文化人物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比较研究(第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3.阳明心学的世俗化伦理观与明清徽商伦理思想的转换和建构,《安徽史学》2009年第4期;
54.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瞿林东、葛志毅主编《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5.历史·传统·哲学——冯友兰新理学的历史本质论(第1),《江淮论坛》2009年第4期;
56.安徽近代文化人物的地理分布与特征(第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4期。
57.维柯论历史学的科学性及历史研究——兼论维柯史学思想的现当代意义(第1),《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3期,“史学史精粹”摘录)
58.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9.中国史学与现实关系研究二十年(第1),《河北学刊》2010年第3期。
60.钱穆、余英时时的章学诚学术思想研究(第1),《史学月刊》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61.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论史家修养(第1),《安徽史学》2010年第6期。(《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12期“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摘编。)
62.钱穆先生“守旧开新”学术思想和文化复兴论,《鹅湖》(台湾)2010年第10期;
63.《钱穆的儒家人文主义史学观及其意义》,黄兆强主编《钱穆研究暨当代人文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东吴大学2010年11月版。
64.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原则与方法,高翔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社会科学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版。
65.朱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商业伦理观的转换和建构,《安徽史学》201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明清史》201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6.从明清徽州家谱看明清徽州宗族的职业观,《河北学刊》2011年第6期;
67.对陈寅恪史学“真了解”精神与方法的新解读——兼论陈寅恪的“通识”思想(第1),《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68.民国时期基层社会传统职业观的革新与保守——以民国徽州家谱的族规家训所见职业观为例,《民国档案》2012年第1期;
69.孙中山民本史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探,《江淮论坛》2012年第2期;
70.“守旧开新”的国学大师:钱穆传略,尚小明、杨琥主编《史学大家风范》,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71.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的发展及其特征,《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72.陈垣历史人物研究的成就与特点(第1),《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73.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及其理论价值与困境(第1),《求是学刊》2012年第6期(收入学术名家与当代学术史”栏目);
74.中国当代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研究述评(第1),《军事历史》2012年第6期;
75.历史诠释与西方现当代人本主义历史哲学的发展,载陈祥明主编《诠释学的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76.陈独秀的全民抗战思想,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四辑,黄山书社2013年1月版。
77.明清徽州新儒贾观内涵与核心价值取向的再探讨,《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78.中国当代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第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3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79.陈寅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理论特征(1),《南开学报》2014年第1期。
80.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新书写——以钱穆前期的传统中国史学研究为例,《河北学刊》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19期论点摘编,篇名《钱穆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理论特征》,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81.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述评,《史学月刊》2014年第12期。
82.新儒学视野下中国传统史学的阐释与建构——柳诒徵的中国传统史学观述评,《中国史研究》(韩国)第93辑(2014年12月)。
83.钱穆新史学理论的创建及其与传统史学的关系,鲍绍霖、黄兆强、区志坚主编《北学南移——港台文史溯源(学人卷Ⅰ)》,台北市: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版。
84.柳诒徵论中国传统史学的治史原则与方法,徐国利,徐焜尧,《安徽史学》2015年第5期,第101-107页,1万余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85.《关于民间文书“归户性”整理的理论初探》,《安徽史学》2015年第6期。
86.宋明理学与明清四民观转换与建构的再探讨,《徽学》第9卷(2015年)。
87.近二十年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研究述评(第1),《民国研究》2016年春季号(总第29辑)。
88.清代中前期淮河流域社会生态衰败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研究(第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89.现代科学观视域下的清学研究及其方法论得失——以新考据派史家胡适、傅斯年为中心,《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4期全文转载;《历史与社会文摘》第2期转载)。
90.新考据派史家胡适、傅斯年的宋学观与方法论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
91.近现代科学观视域下的宋学、清学及其方法论启示——以新考据派史家胡适、傅斯年的宋学和清学观为中心,《中国史学の方法(第八回日中****中国古代史论坛论文集)》,东京:汲古书院2017年5月版。
92.“生活儒学”的历史哲学述评,《山东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93.胡适学术方法论对宋学、清学方法的继承发展(第1),《安徽史学》2018年第3期。
94.胡适对年谱编纂的创新与继承,《学术界》2018年第8期。
95.柳诒徵的儒家人本主义历史演化观述论,《齐鲁学刊》2018年第4期。
96.郭沫若的“人民本位”史观及儒家民本思想意蕴,《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7.20世纪上半叶的陈垣中国传统史学观述论,《史学史研究》2018年第4期。
98.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神话传说和古史料价值的阐发——吕振羽前期的中国传统史学研究三题,《理论与史学》第4辑(191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
99.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趋势——第21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第1期。
100.傅斯年对传统历史学和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南开史学》201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5期论点摘编)。
101.中国学术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与陈寅恪的文化保守主义史观及史学,《江淮论坛》2019年第1期。
102.陈寅恪对“以诗文证史”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郑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3.宋明新儒学与中国传统儒商及其精神的形成,载黎红雷主编《企业儒学:2018》,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初版,第177-196页。
104.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以20世纪上半叶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中国通史编纂与理论为中心,《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2期。
三、主持和参与的重要科研和教研项目



(一)科研项目
1.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2012-2015),12BZS00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经费15万,主持人,2018年12月结项,等级“优秀”,书稿90万字。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2015-2020),项目号:15ZDB038经费80万,第二子课题“军事行政经济卷”负责人。
3.国家清史工程项目“清史·类传·妇女传”((200506-200912),项目编号:4007,经费25.8万,第2主持人,承担子课题“女****和农民起义领袖”的撰写,已结项。
4.传统职业变迁与明清徽州人口流动研究,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心重大项目,项目编号:07JJD770112,主持人,经费20万,已结项,书稿38万字。
5.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群的区域性研究——以徽州地区和安庆地区为中心,安徽省社科基金(AHSK05-06D17),主持人,经费0.9万,已经结项。
6.明清至近代徽州家谱中族规和家训的整理研究,2014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项目,1.5万,主持人。
7.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的整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2001年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编:01JAZJD770001,经费20万,重要参与者。
8.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史学转型关系研究,安徽大学首批(“211”三期)****科学研究培养基金(2010年),经费10万,主持人。
9.四川旅沪同乡会研究,201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经费0.8万,QYYJB1901。


(二)省级教研项目
1.“中国近现代史和国史”教育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革(JYXN**),安徽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2003-2004),主持人,经费2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与建设,入选2006年安徽省精品课,主持人,经费4万。
四、教学及科研获奖情况
1.《关于“抗战争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陈忠联人文科学奖”三等奖。
2.《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2001年12月获安徽省第五届(1998-2000)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胡适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特征》,2006年获安徽省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4.《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获安徽省2007-2008年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社科类)论文三等奖。证书颁发时间:2011年2月。
5.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上、中、下)》,2012年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本人为下卷作者之一,重要参与者。证书颁发时间:2012年10月。

相关话题/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雄
    张雄,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科2级教授,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享受者。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上海市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钦荣
    马钦荣,男,1948年12月22日生于上海,广东省潮阳县人,汉族。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逻辑学会会长。简历1982年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并留华东师范大学工作。1988年2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1991年8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炫
    男,1960年2月生于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哲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原创》主编。出版著作16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章益国
    章益国,1975年11月出生于浙江缙云。200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华东师大研究生会主席、华东师大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助理、《华东师大研究生学刊》主编等。2003年2004年在上海市委办公厅督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夏国军
    夏国军,男,1971年3月生,内蒙古赤峰人,200109~200307在南开大学哲学系攻读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09~200607在南开大学哲学系攻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转攻博);200607~201302入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任教,副教授;201303至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徐大建
    简介:徐大建哲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目前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彦
    张彦,男,195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读研究生,198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因论文优异,获南京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新星科学奖。同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1990年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199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卜祥记
    一、个人简介卜祥记(1963.05——),男,江苏丰县人,教授&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哲学系主任。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7年6月进入上海财经大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晖
    林晖博士,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主讲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学》《新闻写作学》、《大众传播学》、《经济新闻实务》、《公共关系》等。(一)学习经历:1990年9月1994年7月在南京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彭松
    个人简介彭松,44岁,1975年11月27日出生,籍贯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现当代文学副教授代表著作《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向度与张力》代表论文《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传统因素》,《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