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51)

上海大学 /2014-05-21


联系方式:021-66132139 E-Mail:Chenxiejun0516@163.com" 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                返回页首
本学位授权点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丰富而扎实的成果,在电影研究、电视研究和戏剧戏曲研究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方向。本学位授权点其主干方向电影研究是国内该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华语电影研究不但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广泛影响。同时,本学位授权点在当代影视批评和影视产业研究、戏剧戏曲研究方向上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本学位授权点与上海本土的文化与产业保持紧密联系,重视对上海电影史和传统电影理论的发掘与探索,以理论批评介入当下影视产业与创作实践,注重中外戏剧的比较理论、戏剧与影视的互动研究,以及当代戏剧创作与实践的研究,切实影响了上海乃至全国的影视与戏剧的文化生态建构。
上海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目前开设有华语电影与电影理论研究方向,电影史研究方向,电影产业与文化研究方向,电影理论与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影视批评与类型研究方向,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方向。
电影艺术在现代传播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的文化领域。把握这一趋势,上海大学在电影理论与历史的研究方向上强调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即既重视对国际和国内电影历史和理论发展的各别研究,也重视它们之间的平行和比较研究;既强调中国本土电影历史与理论的独特经验,也重视运用国际电影历史与理论的成果检讨与反思本土经验和实践;既重视把国外的电影实践与理论的成果引介进来,也重视把本土的创作和理论成果推向世界。
戏剧戏曲历史与理论研究在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具有深厚传统。上海大学戏剧戏曲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已经形成特色,注重基础理论建设,强调中西戏剧的比较理论和中外戏剧史的研究,侧重戏剧戏曲与影视的互动研究,以及当代戏剧创作实践和舞台表演艺术(包括杂技、马戏、舞蹈等)的产业理论研究。特别重视戏剧戏曲研究与传统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嵌入式研究,以及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研究,讲究在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影视美学与文化研究方向在深入研究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将“电影美学”与“当代文化”相揉和,注重发挥电影美学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优势,对电影,乃至电视文化自身发展、演变的方式和规律进行有理论深度的深入研究。同时以电影美学理论为指导,在文化研究中将影视相揉,以加强对当代各种电视艺术审美取向的研究。
影视批评与类型研究方向对影视的叙事特点、表现方式及观众的接受心理进行具体的分析批评和研究,探讨不同故事类型在影像传播中的一般规律、视觉特点和社会影响,对不同影片在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票房价值上表现出的相互关系及社会反应模式,进行分层调查和个案研究;在坚持精神价值和文化批判的基础上,对具体影视作品的创作实践和消费状况做出及时反馈和沟通。
影视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是影视研究中新兴的和跨学科的领域,近年来影视产业和技术迅速发展已经使这一方向成为电影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影视产品的生产与管理、市场与观众、新媒体技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与开发等领域,将电影研究放在媒介与产业、艺术与技术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电影当下的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01 华语电影与电影理论研究
02 电影史研究
03 电影产业与文化研究
04 电影理论与新媒体艺术研究
05 影视批评与类型研究
06 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
07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指导教师:陈犀禾、曲春景、金丹元(本年度不招生)、蓝凡、朱恒夫、林少雄(本年度不招生)、石川、聂伟、孙绍谊、饶曙光、程波
招生人数:7
考试科目:1.英语 或 日语 或 俄语
2.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华语电影与电影理论研究(01方向);电影史研究(02方向);电影产业与文化研究(03方向);电影理论与新媒体艺术研究(04方向);影视批评与类型研究(05方向);戏剧历史与理论研究(06方向);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07方向)
参考书目:《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程季华等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年版
《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5年版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丁亚平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005年版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李恒基、杨远婴编 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国维论剧》,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戏曲通论》,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版
《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周贻白,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西欧戏剧史》,廖可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戏剧本体论》,谭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当代中国戏曲史》余从 王安葵主编 学苑出版社 2005年版

01《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陈犀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1《当代电影理论新走向》,陈犀禾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01《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陈犀禾 吴小丽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02《电影史学新视野》,石川主编,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03《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聂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3《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阐释》,聂伟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04《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孙绍谊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04《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孙绍谊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5《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曲春景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05《叙事与价值》,曲春景著 ,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06《中西戏剧比较论》,蓝凡著,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
06 《电视艺术通论》,蓝凡著,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07《论戏曲的历史与艺术》,朱恒夫著, 学林出版社 2008年版
07 《滩簧考论》,朱恒夫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07 《中国戏曲美学》,朱恒夫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陈犀禾(男)教授,博士。专业:电影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电影理论、历史和批评,华语电影研究。1985年毕业于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系。曾任北京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理论美学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赴美留学,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影视艺术学和艺术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亚洲电影研究中心主任,ACSS(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高校电影联盟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议组委员。
近三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华语电影发展研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项目“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研究”、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中国电影学术史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华语电影:理论、历史和美学》(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获得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2010年学术专著一等奖;《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2010年)获得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10年学术论文一等奖;《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2008年)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2007年)获得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华夏杯”港台电影优秀论著评选评委会奖;《对中小型国有电影厂在体制改革中的困境和前途的几点思考》(2007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红色理论,蓝色理论,以及蓝色理论之后》获中国文联2005年度文艺评论理论奖,《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的比较研究》获得第1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2001年)优秀论文奖,《当代美国电视》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美国出版有专著《FILM IN CONTEMPORARY CHINA,1979-1989》(《当代中国电影:1979-1989》)和论文多种。
联系方式:021-56331901,E-mail: chenxihe@msn.com

曲春景(女)教授,硕士。专业:影视理论、影视文化批评。主要研究领域: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观众与接受心理研究、影视剧改编、叙事理论研究等。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重大理论课题:2000年主持完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叙事与价值”;2002年主持上海市教委项目“影视作品解读”;2003年再次负责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故事与媒介” 的课题研究。科研和教学中获得过多次奖项:《论电视文化批评》获2004年中国电视金鹰节论文二等奖(金鹰奖),《论影视剧制作中的形而上学陷阱》获得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高校优秀教师“上海市育才奖”。其著作和论文《阅读的理性》《论视觉文化批评的当代价值》《对影视批评现状的批判》《跟随故事的转移》《叙事与价值》《当代文学研究的现代性转向》等,曾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报》、《名著欣赏》等多家刊物介绍转载和复印。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兼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上海大学学报编委。2005年春季学期应邀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斯坦敦学院访问和讲学。
联系方式:021-66521636,E-mail :quchunjing@163.com

金丹元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电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影视美学、文艺美学。
1992年被全国青联主办,邓小平题辞之《中华儿女》杂志作为大陆杰出人物,向世界各地推荐介绍。其主要著作曾先后在国内外被介绍,专著《捡拾艺术的记忆》、《儒风化雨》等在台湾出版,专著《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先后获得省部级和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优秀图书二等奖,《禅意与化境》获省级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文艺教学的研究和实践》1997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专著《影视美学导论》/《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先后获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委员会论著一/二等奖,论文《论全球性后语境影像的一种发展态势》2004年获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一等奖。全国十七家报刊杂志先后评论过他的著作和论文,予以高度评价。台湾《联合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也对其著作作过较高评介。现已出版专著12部,主编丛书多套,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有几十篇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复印,有的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有的被《新华文摘》摘录,1999年获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上海大学名师。2002年至2006年先后出访美国纽约、洛杉矶、香港、澳门、欧洲各国,并多次在国外作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在海内外享有声誉。
联系方式:021-56338614,021-56731467,email:jdy1949@yahoo.com.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蓝 凡 (男)上海市人。1978年考入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为研究生,1981年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为研究员。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艺术学》丛刊主编、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华舞蹈志》全国总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古典文学学会会员。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