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14)
上海大学 /2009-10-10
06. 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技术
招生人数:18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9电磁场理论基础
5.微波技术(复试科目)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返回页首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领域重要的研究学科。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与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通信与接入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与传输技术、光纤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光纤器件、光纤传感网络等。
本专业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开展通信工程研究所需的成套精密实验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一百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数十项国家、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与奖励,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反映本专业最新成就的专业课以及文献阅读课。研究内容大多数是国际、国内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攻关项目。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学生中的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汪敏教授、王廷云教授、郑国莘教授、甘朝钦教授、刘云启教授等。
研究方向:01.光纤通信
02.数字通信与接入网技术
03.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04.多媒体通信及终端技术
05.光纤传感网络及信号处理
招生人数:60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8信号与系统
5.通信原理(复试科目)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返回页首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传输、检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图象处理、数字语音处理、编码与识别、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基于内容的认证技术,3DTV视音频的实现,多媒体处理与通信,以及基于IP和无线的流媒体技术、图像通信系统,HDTV、DVB中的理论与应用,通信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实验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效益显著,本学科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曾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先进重点学科。
本专业所设课程充分反映信息与通信领域中当前的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内容大都是国家和上海市下达的前沿研究课题,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信息与通信产业的重大项目相结合。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后除一部分攻读博士学位外,大多数到中、外企业从事高技术研发工作。
指导教师:方勇教授、王朔中教授、张之江教授、安平教授、张新鹏教授、管业鹏教授等。
研究方向:01. 数字图像处理
02. 语音信号处理与压缩编码技术
03. 图像及视频信号压缩编码及传输技术
04. 数字媒体安全
05. 信号检测技术
06. 视音频制作技术
07. 通信信号处理
08. 盲信号处理及应用
09. 遥感空间信息技术
10.3DTV视音频技术
招生人数:34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8信号与系统
5.数字信号处理(复试科目)
081022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返回页首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以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切入点,注重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在影视、动画、游戏、互动媒体、虚拟展示等数字内容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是当前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热点。主要研究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作与设计、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设计、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技术,数字内容与创意设计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及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
本专业旨在培养影视娱乐、数字内容、展览展示等业界急需的具备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的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艺术文化素养,又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其中优秀者可直接提前攻读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学科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张文俊教授、王艳红研究员、陈一民教授、丁友东教授、蓝凡教授等。
研究方向:01. 数字视音频技术
02. 数字娱乐技术
03. 数字内容创作与设计
04. 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
招生人数:6
考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301 数学一
4.838信号与系统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数字媒体技术(复试科目)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返回页首
本学科针对各应用领域中面临的复杂控制、优化、检测等自动化问题,应用控制理论、现代优化与智能信息技术,研究和发展先进的控制、优化、检测和模式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自动控制领域从基础研究到高技术发展的不同层次,既有学科前沿又有应用热点。本学科已建成上海市重点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的上海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英国女王大学等组建的能源与自动化联合实验室,以及上海大学-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大学-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隶属宝钢集团)等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实验设备和仪器先进,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本学科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单位等,全国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全国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委会等国家二级学会的挂靠单位,近三年来成功组织了ICIC2008、LSMS2007、IEEE HDP2007等重要国际会议,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
本学科所设课程反映当今国际上自动化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控制、检测、优化、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和系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具有在学科相关领域内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本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学科梯队完整,长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的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其他横向协作项目等几十项。在网络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方法、电力市场系统分析理论与仿真技术、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技术、多现场总线测控系统、设施农业精准调控、虚拟可视化监控软件等方面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本学科自1978年迄今已招收研究生数百名,并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其中数十名已获得或正在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费敏锐教授、李斌教授、张侃谕教授、张少华教授、付敬奇教授、刘廷章教授、邹斌教授、马世伟教授和20余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3.系统工程
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招生人数:60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5模拟与数字电路或846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
5.微机硬件及软件(8086和C语言)(复试科目)
备 注: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返回页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计算机一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与理论和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按一级学科招生。本专业紧密联系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热点以及上海市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格计算、高性能计算与并行处理、软件工程、软件方法学、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系统生物学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设课程反映计算机学科的各个领域的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旨在使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本专业研究力量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技术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多次获得部、市科技进步奖,经费充裕。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过数十本教材和著作,主办过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有关研究方向上联合培养了一批外国留学生,还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签有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
系统生物学为本专业新增方向,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对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及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数值模拟及并行计算等方法来进行生物数据库的整合、基因组序列数据分析,基因芯片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生物网络构建及优化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