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大学 /2007-07-23

  本专业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 科技项目、市科委重点基金项目和教委科研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如Polymer、Materials Letter、Carbohydrate Polymers、J.Macromol. Sci.Phy、J.Material. Res.等发表论文数百篇,部分被SCI、EI和ISTP收录。科研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本专业自1988年建立上述相关研究方向以来,已有十几届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郭强、尹静波、刘引烽教授;胡和丰、朱惟德、刘丽、贺英、陈来副教授;俞成丙博士等9 名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01. 先进高分子工程塑料
        0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03. 功能高分子材料
        04.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05. 高分子基复合材料
  招生人数:19
  考试科目:1.101政治
        2.201英语
        3.629有机化学(二)
        4.851高分子化学 
        5.高分子物理(复试科目)
  备  注: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返回页首
  本专业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神经分子生物学是上海大学重点发展的专业。在211专项资助下,两者在研究设备和设施上建设完备,建有高规格的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平台。其学术梯队完整,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项目和市教委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目前在读研究生近50名。
  本专业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以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生物学数据进行搜索(收集和筛选)、处理(编辑、整理、管理和显示)及分析(计算、模拟)。为传统生物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加速了生命科学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系统生物学是本专业又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基因、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解析信号传导、代谢网络途径,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为破译生命密码、新药研发、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是新增的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是在医疗诊断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测试器件之一。随着生命科学与材料、信息、化学、物理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生物传感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基于蛋白质直接电化学与酶的固定化技术的电流式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在国际上尤为活跃。本研究方向的工作主要在蛋白质的电子传递、界面行为及其与生物小分子(包括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也包括所涉及生物分子的电信号。最终以发展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检测的新方法为研究的中心。
  指导教师:许政暟教授、吉永华教授、尹京苑教授、文铁桥教授、陈宇光教授、李根喜教授、宋任涛教授、王健教授、宋红生副教授、陈付学副教授、邓志瑞副教授、郭景康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1. 植物分子生物学
        02. 神经分子生物学
        03. 生物信息学
        04. 系统生物学
        05. 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
  招生人数:30名(植物11人,神经8人,生物信息6人,系统生物学1人,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4人)
  考试科目: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630细胞生物学(01、02、04、05方向)或631生物数学(03方向)
        4. 861生物化学(01、02、05方向)或862现代分子生物学(03方向)或863基因工程(04方向)
        5. 植物生物学(01方向)(复试科目),神经生物学(02、04方向)(复试科目),生物信息学(03方向)(复试科目),普通生物学(04方向)(复试科目),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05方向)(复试科目)

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                返回页首
  本专业属系统科学下的二级学科,是一门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交叉性较强的新兴学科。本硕士点挂靠于数学系,主要以相关数学基础理论作为工具,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等领域出现的复杂系统利用系统的观点从事系统行为和演化的研究。因此本专业对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又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考生优先考虑。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有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学术气氛活跃。近几年在复杂动力系统的数值行为与控制,生物信息系统与金融系统的数值模拟及随机分析,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及其运筹规划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的一些结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并获得各种科研奖励。设有上海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系统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经济与管理,以及当今系统科学研究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或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生物系统、管理和经济系统等有关问题的研究。所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科研、教学、经济与金融管理、相关软件的程序分析与设计等工作。我们热忱欢迎数学、物理、生物、力学、控制、信息、经济等有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指导教师:刘曾荣教授、郑毓蕃教授、傅新楚教授、黄德斌教授、王翼飞教授、康丽英教授、白延琴教授等。
  研究方向:01. 复杂系统建模和动力学行为分析
        02. 复杂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计算
        03. 经济与金融系统中的随机方法
        04. 非线性系统中的统筹、优化和控制
  招生人数:11
  考试科目:A组
        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611数学分析
        4. 811高等代数
        5. 综合(含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复试科目)
        B组
        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612高等数学
        4. 815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或816大学物理
        5. 综合(含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复试科目)

080100 力学                返回页首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包括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1)、固体力学(080102)、流体力学(080103)和工程力学(080104)四个二级学科以及结构力学与岩土力学、应用力学与飞行器工程学和生物力学工程等三个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教授30余名。现有固体力学实验中心、流体力学实验中心、专业资料室及先进的通用软件包,具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良好环境。所设课程和研究方向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研究课题属国际前沿或结合国家特别是上海市重点科研或工程项目,培养学生既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强科研能力,又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技术。
  指导教师:钱伟长院士、刘高联院士、周哲玮教授、、戴世强教授、叶志明教授、王道增教授、翁培奋教授、冯伟教授、程玉民教授、郭兴明教授、陈立群教授、陈红勋研究员、张俊乾教授、张武教授、狄勤丰教授、黄典贵教授、杨骁教授、黄虎教授、钱跃竑教授、张田忠教授、卢志明研究员、张东升教授、周进教授、张鹏研究员、代钦研究员、朱卫平研究员、胡宏玖研究员、胡国辉教授、刘宇陆教授、冯伟教授和20余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非线性板壳及波纹管力学
        02.非线性固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03.材料和结构的力学理论、方法和实验
        04.叶轮机流体力学中的反命题和优化命题的变分原理
        05.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理论
        06.交通流动力学
        07.内外流气动力学及流动控制的理论、计算和实验
        08.非线性波的理论和方法
        09.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和控制理论
        10.工程及城市环境流体力学
        11.力学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12.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控制
        13.计算力学及其应用软件
        14.实验力学及现代测试技术
        15.力学发展史论中的若干问题
        16.飞行器设计及力学性能
        17.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18.薄壁构件与结构计算理论及其应用
        19.重大工程结构损伤、耐久性和寿命预测
        20.环境岩土力学
        21.非饱和土的力学机理及应用
        22.生物组织、材料和仿生材料与结构力学
        23.生物流体与计算
        24.细胞与分子力学
  招生人数:43
  考试科目: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301数学一
        4. 888理论力学
        5. 材料力学 或 结构力学 或 弹性力学 或 热力学 或 叶轮机气动基础 或 流体力学 或 水力学 或 振动力学(复试科目)

080200 机械工程                返回页首
  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本学科主要针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机电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三个二级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本学科坚持高新技术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举的学科和科研发展方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技术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等多项,平均每年科研经费在3500万元以上,并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取得了公认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学科已经形成了以技术为支撑,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特色,并通过基础延拓、学科方向交叉,不断开拓和延伸出一些新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本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863”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学机电设计研究院、上海大学电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重点实验室和各专业研究室等。这些研究基地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本学科同时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四个二级学科),并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所属的多个研究基地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些都将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0802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一)                返回页首
  本专业围绕机械制造装备技术及系统、机电新产品开发,结合计算机、通信、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新成果,开展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与工艺单元、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广阔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开发、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指导教师:方明伦教授、屠大维教授、王克胜教授、裴仁清教授、林财兴教授、俞涛教授、李明教授、鞠鲁粤教授、李朝东教授、宋启敏教授、何永义教授、李莉敏教授及副教授24名。
  研究方向:01.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02. 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
        03. 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
        04.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工程
        05. 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