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禇晓波、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及参展艺术家代表任天进、黄渊青、翁纪军、韩子健、罗小戍等嘉宾和代表共计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展览开幕现场展览揭幕仪式(前排:褚晓波、史家珍、刘昌胜、田凯、李明斌)
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在致辞中表示,龙门石窟进入上海大学,为全校师生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并对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化与河南考古文博领域的合作,坚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初心,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立德树人之根本紧密结合,不断增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培育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基铸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上海大学考古与文博学科及博物馆发展已在短时间内已取得重大进步,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有大量优秀师资加盟,学科体系健全且发展均衡。当前,上海大学博物馆馆藏体系、专业力量、展览品牌、教育传播等方面均已呈现特色鲜明的发展之势,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自2019年起,上海大学接连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专业、考古学本科专业,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了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

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致辞中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利用与公众传播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在上海大学推出的特展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展览,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是河南省文物局与上海大学开展的一系列的合作良好开端,之后双方将在考古发掘、研究阐释等文博事业发展领域持续互动合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
至美千年的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圣地,而且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承载了千年历史风云和百年社会沧桑。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在主持活动时动情地表示,整整一百年前的1921年,在河南省一个小小的仰韶村,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由此开启了实证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百年辉煌历程。一百年后的今天,上大博物馆举办“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以此向中国历代考古学人致敬。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
龙门石窟艺术的千年至美感动着我们,流失海外的中华瑰宝也牵动着我们的心。上海大学一直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今年11月14日,上海大学还将承办联合国“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守护文化遗产,上海大学在行动。

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为史家珍院长颁发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书
龙门石窟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对龙门石窟的发掘、保护和研究从未停止。最近,龙门石窟研究院启动了对龙门石窟最早的洞窟古阳洞的数字考古工作。活动现场视频连线了龙门石窟古阳洞数字考古现场,并举行了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为史家珍院长颁发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书。

艺术家任天进
此次“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和9位艺术家何成瑶、黄渊青、韩子健、罗小戍、任天进、宋钢、翁纪军、尹朝阳、张健君带来的16件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对话的方式架起了传统与当代的桥梁,传统艺术被充满创意的策展理念重新诠释,为四万余名上大师生及社会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穿行的艺术盛宴。

展览现场
北魏书法、唐代造像、现代绘画、装置艺术.....龙门石窟的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古代美学的珍贵遗存,也是后世艺术的灵感之源,形神气韵滋养了不少优秀当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家与传统文化将在此上演一场别具一格的深度对话,呈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与创新。展览以专业性、艺术性为基础,以创意的策展理念重新诠释传统艺术,策展人李明斌、马琳架起“对话”的展览骨架,打破展览的边界。从策展到设计,从诠释到体验,历史与现代在展览空间中交织呼应,艺术与文明的对话在此刻发生。

展览现场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寺文物宝藏能延续千年,离不开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守护,展览特别展出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展现一代文博人的追索和努力。籍由上海大学文博专硕实习学生及美术、艺术管理、传播等跨专业跨学科学生参与策展全过程,对于理解“新文科”教育有着深刻意义。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图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九朝之都洛阳南郊,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佛塔70余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佛教造型艺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是中华书法之瑰宝。“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集有龙门特藏包含有清秀奇逸的北魏造像与书法,宝相庄严的唐代造像,以及从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
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