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首届斯拉夫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_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8-05-04




         10月18日,第一届斯拉夫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此次会议由我校中文高峰学科、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俄语文学”。会议聚集了来自我校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俄罗斯人文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副校长高建华、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詹丹、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宋莉华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致辞。高建华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文化共同体的美好展望,强调关注人类情感上的相似性,在共同的文化空间与历史事件下,以崭新视角和观念重新看待当今世界。詹丹教授、宋莉华教授分别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俄语文学的选用、普及和中国古典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影响两方面作了精彩讲话。俄罗斯驻上海领事馆文化随员库志明等到会祝贺并致辞,对本次会议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上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此次会议由“从古罗斯走向现代文本”、“文学、视觉与影像”、“俄语文学与周边国家文化研究”三部分论坛组成,分为主题发言、交流讨论两种形式。论坛-I围绕“从古代罗斯走向现代文本”的主题,来自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АЛГОРИТМ学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几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发言。莫斯科大学的安?朗钦教授从古罗斯文学的来源、功能及与现代俄语文学的区别等方面对何为古罗斯文学作了深入探讨,厘清读者对古罗斯文学的认识误区。北京师范大学李正荣教授以具体图证和详实的史料作为“索隐”阐释了《战争与和平》与耶稣救主大教堂之间的紧密关系,揭示了托尔斯泰的创作动机正是受现实生活的触动而演变发展起来的。上海师范大学田洪敏副教授将契诃夫写作与1880年代俄罗斯社会联系在一起作了深入分析,并以新颖独到的方式透视其作品中的“孤独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和现代性。

          莫斯科大学安?朗钦教授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李正荣教授在发言

         在论坛-II“文学、视觉与影像”中,京都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日本斯拉夫研究中心、东京大学、俄罗斯人文大学的多名学者分别从空间维度、苏联电影、建筑艺术、摄影技术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通过图证与理论的巧妙结合,给予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及研究视角以崭新的理解和认知。京都大学的中村唯史教授从儿童作品《红鸟》入手,从空间角度指出这篇故事传递了一种文学的语言与思想特征,是隐藏于文学中的暗流,形象地佐证了“世界一体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李芝燕教授从独特的建筑视角提出了“黑色方块”的悖论,揭示了卡其米尔·马列维奇的歌剧《战胜太阳》中的第四维度和来自他者的超验目光,论述了马列维奇构建的是一场革命,而不是建筑本身。从多重艺术领域延展了斯拉夫研究及俄语文学的视角。


           京都大学中村唯史教授在发言                      韩国外国语大学李芝燕教授在发言

         论坛-III着重探讨了“俄罗斯文学与周边国家文化研究”,分别由东京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几位代表性周边国家学者作主题发言。东京大学的畔柳千明和京都大学的松下隆志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及三岛由纪夫对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从历史维度关照俄罗斯与日本文学的发展,指出21世纪的政治与文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华东师范大学贝文力副教授重点就普希金与上海之间的隐秘联系与在座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明确指出了普希金及其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勇气和希望对上个世纪的上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韩国汉阳大学的沈知恩教授以韩国翻译界、创作者及民间对普希金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接受与传播为基本线索,结合韩国诗歌《理发店内的装饰画》,透视了当时的韩国社会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贝文力副教授在发言                       韩国汉阳大学沈知恩教授在发言

         最后会议主办方对此次研讨会作了简要总结,并对参会学者、嘉宾表示真挚的谢意。此次会议的参加者皆是俄语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大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俄语文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将有助于拓宽斯拉夫研究的视角和领域,赋予俄罗斯文学以别样的定义与认知,促进斯拉夫研究形成跨国界、跨文化的对话态势。
(供稿、摄影: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话题/文学 俄语 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