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蒋传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8
姓名:蒋传光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领军人才
研究领域和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法治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文化、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中国古代法律和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已出版独著与合著著作和教材2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
主持2015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JZD05),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项,司法部重点项目1项,上海社科及其他社科项目11项。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和国家图书奖,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和论文三等奖;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上海市社科优秀论文奖多项;一些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编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
教育背景
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
199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1993年9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
1996年7月——2004年9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曾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主任,系主任兼系党总支书记;曾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4年9月调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工作。
2013年6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主要兼职
第八届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研究会理事,
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
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徐汇区法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
上海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成果
一、著作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撰写“司法制度”部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修订,该书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1999年第十一届国家图书奖;
(2)《建构中国法治社会的指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独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该书获2001年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3)《中国农村民主与法制进程》,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法律十二讲》,独著,重庆出版社2008年出版。
(5)《中国法制六十年》,副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新中国法治简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8)《大清新法令?宣统宣统新法令》第六卷,点校,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9)《西方法与国家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10)《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11)《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12)《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独著,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该书被“越南真理国家政治出版社—胡志明分社”2018年翻译成越文出版。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社科成果著作一等奖。
(13)《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
二、期刊论文类
(1)增强和坚定对我们党反腐败的信心——学习江泽民十四大政治报告的体会,《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对法的概念的一点认识,《法学杂志》1994年第6期;
(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新贡献,《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摘编》1995年第6期摘编;
(4)浅谈法律移植的几个问题,《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5)对我国法治社会建立的几点认识,《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年第2期,该文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摘编;
(6)完善防止腐败滋生的道德控制机制,《党建研究》1996年第5期;
(7)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法社会学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并获199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8)对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9)师德建设必须在“硬化”上下功夫,《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10对法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11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12邓小平“两手抓”思想与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5期;
(13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法治道路,《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14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5法文化交流与先进法文化创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6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发展——以1949年以来宪法的变迁为视角,《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7关于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一些思考,《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
(18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与法律关系的初步考察,《法学家》2005年第6期;
(19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法社会学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法社会学的研究,《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论点摘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10年获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1论法律文化的生成环境与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创建——以全球化为视角,《法治论衡》第七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宪政价值的理论逻辑,《学术界》2007年第2期;
(23)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24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摘编;
(25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思考,《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6实现传统法律文化当代意义的方法论思考,《法学家》2007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公民的规则意识与法治秩序的构建,《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28中国古代家法族规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以民间法为视角,《东方法学》2008年第1期;
(29法律的确定性探寻,《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2期;
(30略论唐宋时期的社会控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1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求实学刊》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33新中国六十年法学研究与法制建设的互动,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34新中国六十年法治之路的回顾与前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35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进行选择的路径探索,《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36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路径探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37中国私法体系构建与和谐社会建设,《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内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9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基础,《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40中西文化合流基础上的中国法制近代转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1良法、执法与释法,《东方法学》2011年第3期;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探索及其成果,《江淮论坛》2011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摘编;
(43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5期;
(44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秩序理念,《东方法学》2012年第3期;
(45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的构建及其路径,《人民法院报》2012年7月6日;
(46法治思维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东方法学》2012年第5期;
(47法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人民法院报》2012年9月21日;
(48法治思维: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思维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9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法制日报》2013年2月27日。
(50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5期;
(51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成熟法学理论的引领,《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
(52公民身份与公民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以社会组织培育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53国外习惯进入国家法之情况考察,《学习交流》2014年第10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4完善法治与德治并重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法制日报》2015年2月25日;
(5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起点和路线图——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3期。
(56浅议法治与改革的逻辑关系,《法制日报》2015年4月25日。
(57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58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6期;《高校学术文摘》2016年第4期转载。
(59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1期;
(60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学习时报》2017年6月12日;
(61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思考,《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8期;
(62新发展理念视域下依法治国的深化和拓展,《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
(63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法治论丛》2018年第3期;
(64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及其科学意义,《法律科学》2018年第6期;《高校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
(65从两个“十六字方针”看我国法治建设的跨越发展,《东方法学》2018年第6期;
(66)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高校学术文摘》2020第4期转载。
三、成果获奖
(1)邓小平反腐败及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思想研究,中纪委“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暨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2008年12月。
(2)新中国六十年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展望, 2009年上海市社联“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3)反腐倡廉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上海市监察局、上海市监察学会2011年论文三等奖。
(4)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2016年上海市社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研讨征文优秀论文奖。
(5)《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2017年2月获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6)《法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效性机制构建》,2017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独著,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该书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社科成果著作一等奖。
四、科研课题
(1)1999年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基层直接民主及其法制化研究,主持;
(2)1999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农村基层直接民主发展及其法制化研究,主持;
(3)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关于加强“两课”建设的一些思路,主持;
(4)2005年上海市教委一般社科项目:依法执政与构建中国特色宪政体制研究(05DS58),主持;
(5)2005年司法部重点项目: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法社会学的研究(项目编号:05SFB1001),主持。
(6)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项目编号:07BFX002),主持;
(7)2008年,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项目:《中华大典?法律典?经济法分典》,主编;
(8)2010年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主持人。
(9)2010年教育部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20040),主持。
(10)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思想渊源与形成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1JJD82007),主持。
(11)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法执政与构建中国特色宪法体系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BFX029),主持。
(12)2013年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项目:廉政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项目编号:2013B—11),主持。
(13)201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JZD05),主持。
(1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建国70周年”研究系列2017年度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研究(项目编号:2017BHB014),主持
相关话题/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于霄
姓名:于霄研究领域:财产法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atsky00@shnu.edu.cn教育背景2008-2011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工作经历主要兼职《东方法学》编辑开设课程《合同法》《法律谈判》《合同法实务》学术成果一、项目类:“1925年英国财产法的立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土地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宏
姓名:王宏研究方向为经济宪法、经济行政法职称:副教授教育背景:200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法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加两项,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主要学术成果:一、发表代表核心期刊论文1.《预算决议的法本质》,《太平洋学报》。2.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志勤
姓名:王志勤研究领域:民商事法学和金融法学职称:副教授教育背景2012级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工作经历主要兼职中国证券法学会上海法学会会员开设课程学术成果一、学术论文《美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东方法学》,(CSSCI),2019年第4期,独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艾围利
姓名:艾围利职称:副教授研究领域:民法、物权法、侵权法电子邮箱:keaton2004@163.com教育背景2009年9月—2012年6月武汉大学民商法学博士2004年9月—2006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2000年9月—2004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工作经历2006年7月—200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奇才
姓名:王奇才研究领域:法理学,法律全球化,教育法制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wqc@shnu.edu.cn教育背景工作经历2009年7月至2015年9月,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讲师(2009年9月-2011年6月,担任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科研秘书)2012年7月至今,中国政法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振宇
姓名:刘振宇研究领域:一般法理学,权利理论,社会治理职称:副教授电子邮箱:duguyunping@shnu.edu.cn教育背景2004年9月-2008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9月-2012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法学理论硕士学位2012年9月-2015年6月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岳川
姓名:刘岳川研究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职称:副教授教育背景2012.1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工作经历主要兼职华东政法大学公民社会与法制发展比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开设课程经济法、金融法、外国合同法、法律英语等本科、研究生课程学术成果一、学术论文《投资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安全审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杨蓉
姓名:杨蓉研究领域:民商法、竞争法职称:副教授教育背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湖南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麦克乔治法学院法律硕士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工作经历主要兼职开设课程物权法学、婚姻家庭法、经济法专题研究学术成果一、学术论文1、“王雲轩诉贺珠明等执行异议纠纷案”入选2019年上海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泠烨
姓名:李泠烨研究领域:土地规划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lilingye@shnu.edu.cn教育背景1999年9月-2003年7月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2007年7月华东政法大学获行政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201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获行政法学博士学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啟铮
姓名:吴啟铮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犯罪预防与控制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qizhengwu@shnu.edu.cn教育背景南京大学法学博士(2012)工作经历主要兼职兼职律师开设课程本科:《刑事诉讼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刑事诉讼法》《外国诉讼制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刑事诉讼法》《刑事诉 ...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