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银亮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3-24

法政学院教师个人简介

姓名:赵银亮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亚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历:
1989——1993,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学(历史学)学士
2000——2002,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国际政治)硕士
2002——2005,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法学(政治学)博士
2007――2009,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国际政治经济学、东南亚制度转型

论文(2003年以来) :
1.《摩根索的地缘政治观及对美国外交的影响》,载《 学术探索》2003年第4期;
2.《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研究议程》,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4期;
3.《大国地缘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载《亚太经济》2003年第5期;
4.《加入世贸组织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载《国际商务》2003年第4期;
5.《建构东亚经济合作的新视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 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6期;
6.《影响东亚经济合作的政治文化因素》,载《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1期;
7.《试析冷战以来的中俄关系——从中亚的视角分析》,载《东北亚研究》2003年第3期;
8.《冷战结束以来中俄的中亚政策浅析》,载《亚洲论坛》2003年第5期;
9.《区域体制变迁与中国和东盟的政治合作》,载《国际观察》2004年第6期;
10.《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
11.《调整中的俄罗斯与东南亚关系及影响因素》,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3期;
12.《东亚经济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亚太经济》2004年第4期;
13.《争论中的俄罗斯秩序公正观及其外交困惑》,载《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14.《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精英——大众因素》,载《学术探索》2004年第3期;
15.《从立宪者的理念讲起》,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4年第2期;
16.《理解未来世界图景的金钥匙》,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1月29日;
17.《多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载《社会科学报》2004年1月29日;
18.《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逻辑——兼论美国东亚战略的困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1期;
19.《地区主义与东盟的制度变迁相关性分析》,载《亚太经济》2006年第5期;                                            
20.《东南亚的安全和外交文化——“东盟方式”的转型》,载《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3期;
21.《东盟地区治理进程中的制度构建》,载《当代亚太》2006年11月;
22.《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视野》,载《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
23.《欧亚战略态势的嬗变与中国的外交选择》,载《开放导报》2007年第1期;
24.《转型中的东南亚地区治理与制度构建相关性研究》,载《东南亚研究》2007年第1期;
25.《演变中的欧亚战略与中国当前外交趋向》,载《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26.《构建地区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的“社会化”实践》,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 期;
27.《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转型:俄罗斯的视角》,载《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6期;
28.《多元种族冲突的政治文化研究:马来西亚为例的分析》,载《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6期;
其中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11篇(略)

著作 :

专著
1.《聚焦东南亚: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版;
2.《东亚区域主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参编
3.《转型中的俄罗斯对外战略》,冯绍雷、相兰欣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俄罗斯与大国及周边关系》,冯绍雷、相兰欣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普京外交》,冯绍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课题:

个人主持项目
1、“欧亚区域化进程中的决策机制比较研究”,上海市教委选拔优秀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05年,已结项)
2、“冷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5年,已结项)
3、“东南亚国家现代化转型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006年,已结项)
4.“立宪主义与东盟地区一体化相关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2007年,进行中)
5.“东盟宪政变革与地区一体化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第42批,2007年,已结项)
6.“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转型期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政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十七大专题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008年,进行中)
7.国际化与国内政治:东亚区域化研究的新范式,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一般项目,2009年,进行中)

参与研究项目

1.“新世纪初期的俄罗斯战略走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项目,2002年)
2.“社会转型与国际关系的相关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东盟地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项目,2002年)
3.“9•11之后全球地域战略态势研究”,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横向课题,2003年)
4.“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影响”,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项目,2004年)
5.“20 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重大项目,2003年)


学术会议:

1.“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东方研究中心,2003年12月;
2.“欧盟东扩问题” 国际学术讨论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主办,2004年4月;
3.“人文与教育合作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法国社会党领袖法比尤斯做主题演讲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5年2月;
4.“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形势”学术研讨会,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东北亚问题专家 Adam Ward博士演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05年1月。
5.“俄罗斯外交战略走向及中俄关系”学术研讨会,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Svetlana Glinkina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5年3月;
6.“美国对外政策及中美关系前景展望”学术讨论会,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库普钱演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3月;
7.“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学术讨论会,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Brantly Womack演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5年5月;
8.“美国的亚太战略”学术讨论会,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Michale Swaine演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5年5月;
9.“中东欧转型国家的经济转型与欧洲经济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捷克查理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Tomas Cahlik教授演讲,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心,2005年5月;
10.“‘美俄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卡耐基欧亚部主任安德鲁•库钦斯演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2月;
11.“Political Culture in Malaysia: Contesting Developmentalism in a Multi-Ethnic Society”,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演讲,日本大阪,2007年10月;
12.“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学术研讨会并做演讲,日本国际高丽学会主办,日本大阪,2007年10月。
13.“转型•发展:亚洲学研究与中国”学术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5月;
14.“当前南亚形势和中国的周边外交”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07年6月。
15.“非传统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11月;
16.“中国政治发展与政府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8年10月;
17.“世界政治理论研究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政治学会(APSA)当选会长彼得•卡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做演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08年4月;
18.“U.S.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s in a Non-Polar World”,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副总裁兼研究部主任(Vice President and Director of Studies)Gary Samore演讲,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8年10月。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234
电话:021-64322296
电子邮箱:yinliangz@sina.com(中文); yinliangzster@gmail.com (英文)

 

 

 

 

 

 

 

 

 


                            Resume

Personal Data
Surname: Zhao              Given name:  Yinliang
Gender: Male                Date of Birth: November 24, 1970
Nationality: China            Place of Birth: Henan (Province), Zhengfzhou(City)
Health: Fairly Well            Marital Status: Married
Official Position:             Academic Field or Special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ducation
 1989--1993  BA i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 2000-2002   MA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2002-2005   PhD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verseas Study Experience
 (October to November) 2007   Research fellow at the School of Economy, Osaka City University, Japan.

Work Experience
 2005-Present, Faculty of Law and Politic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 2007-2008, Post-doctor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of East Asia at Fudan University.
 1993-2000,Faculty of Politics and Low,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ecturer
Work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 I have published some research papers and work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Sino-US relations.

Research Programs:
 Personnel Research Project: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hanges in Russia on Sino-U.S. Relations, funded by Ford Foundation (2004- 2007)
 Chair of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Constitutionalism and East Asia Integration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Project 2007-2010)
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Change and Foreign Policy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Shanghai), 2001-2003

Publishes:
 East Asian Regionalism, Shanghai Social Science Press (2002);
 Real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Shanghai Peoples Press (Joint-author,2004);
 Focus on Southeast Asia: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Foreign Policy. Jiangxi People Press, (2008).
 
Some New Articles Since 2003:
 “China, U.S. and Russia relations after 9.11”,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hanghai, Apr. 2003
 “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 theory and Chinese Policy towards North Korea”,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Osaka, Japan, Oct.2007.
 “America’s Foreign Strategy in Debates” in Jie Fang Daily, Jan.19, 2003, Shanghai
 “The Influences of Neo-conservatism to American Concept and Strategy of Security after 11/9”,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and Apr. 2004.
 “Offensive Realism and the U.S Foreign Policy to East Asia”, in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s Forum, 1th 2004.
 “Iraqi War and Return of Geopolitics”, in Social Science, 6th 2003.
 “NATO’s Eastward Expansion and the Trend of Northern Atlantic Relations”, in Europe, 3th 2007.
 “Washington’s Misguided China Policy”, Paper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angzhou, and Apr. 2007.


Yinliang Zh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Vice director,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100 Guilin Road, Shanghai, 200234, P.R.China
Telephone: 021-64322296
E-mail:yinliangzster@gmail.com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