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光明网】 | 范鸿达:中国能赢得世界赞誉也要面对流言蜚语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中国积极回应外部需求开展了多种对外援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4月22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并积极为各国在华进行商业采购提供便利。中国的表现赢得世界的广泛赞誉。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到,虽然中国对这场世界抗疫之战贡献巨大,可还是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指向中国,比如中国提供的医疗物资质量不过关、中国对外援助怀有其他目的、中国排外情绪上升、中国要为世界疫情的蔓延负责等等。境外这些刺耳的声音让很多中国人颇为受伤——深处困难的祖国已经为世界付出那么多,为什么还要遭受这种种指责?
如何认识外部的流言蜚语?
近四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并对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所以中国赢得广泛赞誉,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些国家、一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自身利益,还有一些国家、一些人士对当下中国认知存在严重片面性,加上不能回避中国的确还有一些自身做的不够好的方面,所以在这些情况下中国遭遇到一些冷嘲热讽甚至无端批评,这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与此同时,当疫情在世界爆发后,有些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也为了转移民众对自己抗击疫情的不力,在疫情方面有意抹黑指责中国,引领舆论攻击中国,这使得更多的流言蜚语袭向中国。怎么来看待这袭向中国的流言蜚语呢?大可不必过多地担心焦虑!客观来看,目前世界对中国增多的不仅是流言蜚语,更有赞誉、褒奖和羡慕;换个角度看,各种评议的增加,恰恰说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力度总体提升了。中国为什么能够吸引外部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实力越来越强的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别人的影响力增加了,别人自然会给予你更多的关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的日益强大和影响力,所以就会有人对你冷嘲热讽和泼冷水。这样,袭向中国的流言蜚语于是多了起来。 
国际交往讲感情但更讲利益和规则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获知的世界对自己国家的赞誉比较多,对外部关于中国的流言蜚语却知之甚少,这导致当下部分中国人一旦听到来自外部的流言蜚语就相当义愤填膺;特别是当中国人认为自己有恩于其他国家、但“受恩者”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还“恶语相加”时,这些同胞更是感觉中国的付出不值得。其实国际关系讲感情但更讲利益和“规则”,在对外交往时对感情念念不忘本身就是不十分恰当的,因为在西方的国际关系理念中,“感恩”本就是一个非常稀有的词汇。就当下世界面对的这场疫情而言,中国在对外、特别是对西方大国提供它们所急需的抗疫物资和服务时,虽然有感情因素的存在,但是不宜过多强调“感情”,还是要按照市场本身的规律把一些抗疫物资提供给对方,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在购买中方的抗疫物资,这是市场行为不存在“感恩”之说。所以,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当下如此严重的疫情危机时,也不要想当然地以施恩于人的心态与对方交往。而且,在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时,务必要注意到其国内存在的政治斗争,要避免中国援助成为它们内部政治斗争的话题,成为这样的话题长期来看对中国是有害的。
疫情之后的中国和世界
因为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迫性,目前中国和一些国家的交往呈现的双边性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帮助对方的成分也多一些,所以对方对双边关系的表达会更乐观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特别是网友们在看待某些双边关系时相当乐观,而且有时还体现出施恩于人的心态。但疫情毕竟是暂时,近期中国和一些国家互动的热度也很难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的对外关系考虑多边性更多一些,所以对于疫情以后的世界,中国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今后,当现在“口吐莲花”的国家在新的状况下说出不利于中国的话、做出不利于中国的事儿时,中国要如何面对这般场景?事实上不用等到今后,就是当下在某些正接受中国抗疫帮助的国家中,已经出现不少针对中国的负面或恶意报道了。更何况,尽管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中国在很多国际场合毕竟还不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国际关系发展基本不变的事实是,更多的国家会追随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尽管中国在这次抗击世界疫情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但是不能过于乐观估计此后中国的国际角色。对于国之大、民之多、发展之迅速的中国而言,无论获得赞誉还是遭遇流言蜚语都是正常现象,遍观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概莫能外,中国要冷静待之。中国要认识到,和赢得赞誉一样,遭遇流言蜚语也是中国发展中的常态。
(作者范鸿达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中东研究所教授)

相关话题/物资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