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第二届区域国别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2019年10月24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区域国别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到来自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阿拉伯文学、波兰文学、乌克兰文学等研究领域的13位专家****,以及来自意大利、波兰、比利时、牙买加、墨西哥、巴西、泰国和埃及等国参与“上海写作计划”的11位中青年作家出席。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教授主持。他指出上外以文学研究院为平台举办区域国别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既是服务于学校“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体系特色鲜明的一流外国语大学”的需要,也是出于推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体系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完整化的需要。此次会议一大特色即各区域国别文学研究者与世界各国当代的文学创作者齐聚一堂,以文学为媒介面对面展开了一场跨越语言和国别的精神交流。会议第一部分主要为学术研究报告,第二部分为各国作家的文学体悟与观察。
虞建华教授围绕《美国文学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指出该辞典旨在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和连接不同读者群的文化桥梁;蔡伟良教授从近年来阿拉伯海湾地区小说的获奖情况出发,分析了崛起中的海湾地区小说常见的表现内容及其独有的文学特性;谢建文教授从新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的具体作品出发讨论了言语剧对戏剧文学传统的颠覆性尝试。俄罗斯的叶莲娜?鲍尔蒂廖娃(Elena Boldyreva)教授探讨了雅罗斯拉夫文本的形成问题;高洁教授介绍和分析了进入文学史视野的“平成文学”的创作主题和文学特点;杨素梅教授从历史角度阐释了哥萨克文学的区域研究;王建全副教授探讨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特色;李新梅副教授通过具体文本分析,阐述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相比苏联卫国战争叙事体现出的回归伦理的战争叙事特点;张煦老师分析了俄罗斯小说《1993》与延续自普希金至托尔斯泰的史诗型家庭小说传统的关系;毛蕊老师介绍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女作家维斯瓦娃?辛波斯卡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经典作品和写作风格;许丽莎老师探讨了邦?库利什(PanteleimonKulish)的乌克兰语浪漫主义小说的主要特点;吕娜博士以四位欧洲阿拉伯移民诗人及其代表作为例,分析了流散语境下当代海外阿拉伯文学中的地域乡愁、文化乡愁和哲性乡愁书写。
此外,美国作家本尼特?科恩(Benet Cohn)先生以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犹太文学、奇卡诺文学以及华裔文学代表作为例,分析了美国文学中的身份求索问题;英国的小说家和诗人杰拉德?伍德沃德(Gerard Woodward)通过他对英国文学现状的观察,指出文学应走向多元化发展,发挥其认识和反思社会的功能;波兰作家多罗塔?马斯洛夫卡(DorotaMaslowsrf)、意大利作家加布里埃略?弗龙佐(Gabriele Di Fronzo)、比利时剧作家伊莎贝尔?维瑞(Isabelle Wery)、牙买加诗人米莉森特?格雷厄姆(Millicent A. A. Graham)、墨西哥作家莫拉莱斯?穆诺兹(Noe Morales Munoz)、巴西剧作家和翻译家保罗?斯科特(Paulo Scott)、泰国小说家和诗人瑞威特?帕尼派特(RewanPanpipat)、俄罗斯作家图卢西娃?埃莲娜(Tulusheva Elena)、意大利小说家薇拉?格拉多(Viola Di Grado)以及埃及小说家和记者亚瑟?哈菲兹(Yasser Abdel Hafez)围绕语言、创作、出版、本国文学发展状况及趋势,文学的目的、文学与想象、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热烈交流。
郑体武教授最后闭幕致辞并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的现状和未来方向,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上海写作计划”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正在推动的当代文学精品出版计划。



相关话题/文学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