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上,副校长于雪梅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向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会议支持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获奖代表表示热烈祝贺。于雪梅指出,当前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增加经济回旋余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形成双循环的良性互动。本届年会以“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为主题,回应了时代关切,正当其时。于雪梅还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校办学特色与历史贡献、发展态势以及应用经济学博士点建设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情况。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在致辞中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目前面临着多种挑战:核心基础环节存在技术短板和人才缺失;存在“聚”而不“群”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合力优势。下一步,应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努力构建安全自主、多元开放的国内国外双循环的产业供应链体系;贯彻落实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分工,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发展。
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黎烈军在致辞中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核心增长引擎,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离不开战略和政策研究的有力支撑。对新问题和新变化,需要深入研究,既要作出理论上的诠释,也要加强形势趋势的研判,更要提出与时俱进、全面系统、管用有效的应对举措。
《产业经济评论》主编刘九如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会专家围绕各行各业“十四五”规划制定以及新冠疫情冲击引发的产业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包括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数字经济与新基建建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调整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交流。

在上午的嘉宾论坛中,4位受邀专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郑江淮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从区域技术竞争到互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发展假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研究员的演讲主题为《“双碳”目标的主要实现路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钊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产业政策:信息不对称与溢出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的演讲主题为《试点制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本次年会收到投稿172篇,评委会评选出2021年度中国产业经济获奖论文19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9篇。我校师生论文获得二等奖1项和优秀奖2项。《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李芳芳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
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50位报告人在10个线上分会场与参会专家****围绕国际贸易中的产业问题、数字贸易与价值链、“双碳”与环境经济问题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年会为我校师生领略学术前沿和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鼓舞我校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在产业组织与制度变迁、产业重组与供应链安全、产业新经济融合、竞争制度与产业政策等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