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士昌博士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25


邓士昌博士


个人简介:邓士昌,男,1987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讲师职称。2016年进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担任专职教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副秘书长、乐群楼办公室打印机维护员和吃饭召集员。
2016年以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获博士学位(本硕博都是心理学)。同年获上海市“晨光****”称号,此后逐渐回归平静。持国家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一天心理咨询也没做过。
b站吐槽王,资深白学家,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爱好者,业余厨师(川菜系),前自行车旅游爱好者(最高成就是自行车环台湾岛),旅行过世界上24个国家和地区。
主讲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其它和心理学沾点边边的学
研究方向:大数据化的心理测量、消费中的心理健康,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联系方式:dengsc@suibe.edu.cn,乐群楼216室
教育背景:
2012-2016
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心理学系2016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期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Lancast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LUMS)访问学生,导师Cary Cooper爵士

2009-2011
硕士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分析中心

2005-2009
本科:南昌大学心理学系


科研项目:
2019
项目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偏差因素对风险性网络借贷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干预机制研究”(19YJC630027)

2017
项目主持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非理性互联网金融投资行为中的认知偏差因素:作用机理及干预机制研究”(2017EGL006)

2017
项目主持人: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网络偏差信息行为的心理机制及治理研究”(16CG61)

2016
项目主持人: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网络谣言和暴力的生命史策略机制研究”(ZZSUIBE16023)

2016
项目骨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16ZDA055)
参与人排名前三。负责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以及“网络信息的心理治理”理论构建工作

2016
项目骨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不同成长个体的心理贫困感与生命史策略、风险偏好的关系研究”(16BSH090)
负责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以及“生命史量表”的研发工作

主要成果:(#表示第一作者,*表示通讯作者)
[1] 邓士昌(#), 田芊(*), 林晓祥. (2020). 人工智能在客户服务中的“情商”:一项质性研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已录用).(CSSCI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2] Qi, J.(#), Monod, E.(*), Fang, B., & Deng, S.(2018). Theories of Social Media: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Engineering, 4(1), 94–102.SCI 检索, 中国工程院院刊;被引用17次)
[3] Deng, S.(#), & Gao, J.(*)(2017). The Mediating Rol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cilitation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Leisure Experience and Job/Life Satisfaction Among Employees in Shanghai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8(6), 1641–1657.(SSCI检索一区期刊,影响因子2.51;被引用9
[4] 孙时进(#), 邓士昌. (2016). 青少年的网络欺凌: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现代传播, 38(2), 144–148.(教育部新闻传播学A类期刊;被引用16
[5] 邓士昌(#), 高隽(*). (2015). 大五人格对冲动消费的影响: 一个中介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6), 1098–1101.(CSSCI期刊,被收录于美国PsychoINFO数据库;被引用19
[6] 田芊(#), 邓士昌(*), 郭佳. (2012). 自我决定动机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拖延行为的不同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35(5), 1096–1101.(教育部心理学A类期刊,被收录于美国PsychoINFO数据库;被引用24
[7] 田芊(#), 邓士昌(*). (2011). 心理控制源在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唤起性、回避性两类拖延行为中的不同中介作用. 心理科学, (2), 348–353.(教育部心理学A类期刊,被收录于美国PsychoINFO数据库;被引用59
[8] 田芊(#), 邓士昌(*). (2011). 积极完美主义对拖延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2), 221–224.(CSSCI期刊,被收录于美国PsychoINFO数据库;被引用41


相关话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