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四五”发展基础与主要发展形势
主要办学成绩。“十三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成功更名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和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整体建设单位,顺利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搬迁临港新校区、通过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十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三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稳居“应用技术型”高校综合排名前三。
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学校肩负迎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科技创新强国、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及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时代使命与挑战,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能源电力行业中长期人才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能源电力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临港新片区发展及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机遇优势。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合作荣校”的发展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本方法,坚持“有序、开放、人本、协同、转型、创新、优化、聚焦”发展,主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攻坚克难,在建设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奋力续写新时代新篇章,再创新奇迹新辉煌。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前后,通过高水平地方大学整体建设,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支撑我国能源电力领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重要基地。综合实力、能源电力优势学科、应用研究水平领先同类地方高校。
(三)发展战略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应紧密对接“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要求,对标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标杆,以能源电力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坚持通过人才兴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四轮”驱动的协同发展。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牵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紧抓“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国家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双碳”战略目标下的能源电力学科优势,加快转型发展,构建适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电力体系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与能源电力行业建立起更加紧密深入的开放合作办学体系,切实深化系统转型、特色突破、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战略,着力提升面向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协同创新、行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能力,可持续推动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三、“十四五”发展的建设重点与任务



四、保障措施与支撑

五、规划组织与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学校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实现“三步走”中长期战略目标第二步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我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以建设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核心目标,制定了《上海电力大学“十四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宏伟蓝图已绘制,砥砺奋进正当时。全体上电人,要紧抓“十四五”发展机遇期,勇于担当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凝心聚力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等建设任务,早日将我校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发展规划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