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新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2-13



黄新华 副研究员 | 硕士生导师

病原真菌学

病原真菌感染及宿主免疫研究组




+86
xhhuang@ips.ac.cn
上海市岳阳路320号生命科学实验楼B310


人类病原真菌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真菌共生-致病转换的重要信号通路;肠道真菌菌群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究。




2004.9-2008.6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本科
2008.9-2013.6 复旦大学医学院 博士
2013.7-201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二级
2014.12-2017.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一级
2017.12-2020.12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副研究员三级
2020.12-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副研究员二级




1. Chen C* and Huang X. (2018) Chapter 10: Candida albicans Commensalisms and Human Diseases. Ed. Jun Sun and Dudeja PK, Book tit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Host- Microbiome Interactions in Pathophysiology of Human Diseases. Springer Nature.
2. Tian Y#, Gao N#, Ni Q, Mao Y, Dong D, Huang X, Jiang C, Li Z, Zhang L, Wang X, Peng Y* and Chen C*. (2018) Sequence modification of the master regulator Pdr1 interferes with its transcriptional autoregulation and confers altered azole resistance in Candida glabrata. FEMS Yeast Research, 18(4).
3. Huang X#, Chen X#, He Y#, Yu X, Li S, Gao N, Niu L, Mao Y, Wang Y, Wu X, Wu W, Wu J, Zhou D, Zhan X, Chen C*. (2017)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bridges a connection between regulation of carbon flexibi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mensalism in the human fungal pathogen Candida albicans. PLOS Pathogens, 13(6): e**.
4. Huang X, Wang H, Meng L, Wang Q, Yu J, Gao Q, Wang D*. (2016) Role of eosinophils and apoptosis in PDIMs/PGLs deficient mycobacterium elimination in adult zebrafish. Dev Comp Immunol, 59: 199-206.
5. Yu J#, Tran V#, Li M, Huang X, Niu C, Wang D, Zhu J, Wang J, Gao Q*, Liu J*. (2012) Both phthiocerol dimycocerosates and phenolic glycolipids are required for virulence of Mycobacterium marinum. Infect Immun, 80(4):1381-1389


首次揭示人类病原真菌白念珠菌如何通过线粒体复合物I调控非发酵类碳源代谢促进菌丝生长、生物膜形成以及宿主肠道内共生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该菌由不致病的共生菌转化成致病菌的病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上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策略。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包括:白念珠菌碱化外界环境pH分子机制;白念珠菌蛋白核质转运机制;隐球菌突破宿主血脑屏障分子机制。


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解放军后勤科研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研究骨干。2017年成为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19年成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免疫治疗工程分会会员。


病原真菌感染及免疫研究组的基础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人类致病真菌共生和感染的分子机制,毒力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宿主抗真菌的免疫应答机理,以期为控制和预防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抗真菌药物的新作用靶点。重点研究内容包括:调控白色念珠菌共生-致病转换的重要信号通路;真菌效应因子与宿主抗真菌免疫;真菌突破宿主血脑屏障分子机制;肠道与生殖道菌群如何影响真菌感染及宿主免疫;新型抗真菌药物筛选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真菌耐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临床转化方面,主要针对临床重要的传染性疾病防治,包括微生物耐药、器官移植过程的共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妇科疾病、皮肤感染、脑膜炎和败血症等,运用宏基因组、蛋白组、基因转录组及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实验动物模型,研发病原诊断新技术及筛选新型抗感染先导药物。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院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