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上午,上海社科院老干办召开“蓝瑛同志学术思想讨论会”,社科院历任领导、蓝瑛同志曾经工作过的部门领导或同事和部分老同志,以及蓝瑛同志亲朋友好五十余人出席。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王玉梅主持讨论会。
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大江南北》杂志社顾问陈扬, 原市委宣传部副秘书长荆位祜, 原上海警备区副政委阮武昌, 原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上海市宁波经促会会长、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夏中义教授在发言中从不同角度对蓝瑛同志的一生,特别是他参加革命后积极投身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学术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出席讨论会并作总结讲话。于信汇书记谈到,蓝瑛同志虽然已经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蓝瑛同志学术思想讨论会”,旨在追思缅怀蓝瑛同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于信汇说,蓝瑛同志年少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他长期从事办报工作和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1965年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蓝瑛同志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复院筹备组副组长,为社科院复院后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大量心血。1978年10月起,蓝瑛同志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情报研究所(现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要职,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干部,他还创办了全国首家专业性报纸《社会科学报》,并担任主编。
于信汇指出,蓝瑛同志从社科院复院筹建到离职休养,在社科院前后工作了十五年。期间除了担任领导工作外,还同时进行社科项目的研究,在科学社会主义、未来学、苏联东欧等方面著述颇丰。如由蓝瑛同志担纲主编“六五”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并荣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主编《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流派》荣获得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蓝瑛同志离休后,仍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他认为读书可使人终身受益。在八十多岁时,还主持修订了《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2008年在纪念上海社科院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蓝瑛同志荣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贡献奖”。2011年他又整理出版了《七十年耕耘文集——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一书。文集选入了蓝瑛同志从1937年至2011年间所写的近百篇文章。这些成就,主要来源于他不断学习思考的进取精神。
于信汇强调,蓝瑛同志作为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蓝瑛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要重视党员的思想修养,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幸福和前途同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展现出一个老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的真君子。
今年是社科院建院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社科院风雨兼程,正是有了这些学术前辈的奉献、付出和心血,我们才有今天学科与智库“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我们将以60周年院庆为契机,更好地总结社科院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挖掘老专家的学术思想,鼓励更多的年轻科研同志继承和传承他们的学术品质,勇挑社科院未来发展的重任,社科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