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物理学系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复旦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20

物理学系简介
目前的复旦物理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物理学家,又有近年来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越来越多的海归学人也被吸引到复旦物理系一展才华。在现职98位教职工中,教师63人,有中科院院士和兼职院士6名,他们德高望重、学养深厚;在34名教授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占60%左右,他们中,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青年****3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3人,复旦特聘教授3人,这些年富力强的“新生代”思维活跃、富于创新,使复旦物理系焕发勃勃生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系持续不断地“裂变”,为复旦学科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系列新兴的学科和院系:原子能系、计算机系、光源与照明系、电子工程系、材料系、光科学与工程系等就是从物理系这个母体中孕育繁衍、发展壮大进而独立成系的。物理系现有物理学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3个专业,共有表面物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光子与光电子学9个研究方向;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光科学与工程系共享);主持着国家973、863等一大批国家科研项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以来,复旦大学物理系已累计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Rev.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2011年开始,更有新的飞跃,相继在《Nature》及其子刊(《NatureMaterials》、《NaturePhotonics》、《NaturePhysics》)、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许多国家级和部委的科研奖项。



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强后盾。目前,复旦物理系已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系统研究和合理借鉴国外著名大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复旦物理系构建了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本系教师编写出版了多套英文版研究生教材,部分研究生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同时制定了严格考核政策,在研究生培养标准上向国外一流大学靠拢。创新的培养方式取得了丰硕的回报。近年来,复旦物理系有多本教材获得国家奖项,有多门课程获国家精品和名牌课程等荣誉称号,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等各类学生奖项,并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Rev.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流论文,多人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复旦物理系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氛围浓厚。每周一次的组会、非正式午餐报告会、“每周学术报告会”、每年一次的系学术年会、每年主办或承办的3—4场国际性学术会议等诸多的学术活动,俨然已使复旦大学物理系成为国内物理学界学术交流最活跃的中心之一。在充分挖掘系内资源,以服务于研究生科研素质提高之外,复旦物理系更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加快迈向国际一流院系的步伐,与众多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交往密切、合作频繁,建立了广泛的师资和学生双向交流合作关系。在把专家请进来的同时,复旦物理系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去,去接触国外先进的设备、前沿的科研理念和管理方法,并直接获得国外著名教授的指导。据统计,复旦物理系每年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合作进行课题研究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约30人次。2007年复旦物理系敞开大门、主动纳谏,邀请国际专家对全系科研、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专家认为,复旦物理系已达到美国前50名物理系水平,如果去不了美国一流名校,复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物理系按照“办大学就是大师办学,无大师就无大学”的思路,积极探索教授治系、民主办系的管理体制。将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党总支和系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教授大会有机结合,相关的问题都由各相关委员会进行讨论筹划和提出议案,并提交教授大会讨论,重大问题则由全体教授大会代表投票表决。系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为教学科研营造了宽松、团结的氛围。

物理系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深造诣的优秀毕业生。建系以来,复旦物理系共培养近万名毕业生,他们以出色的学识、扎实的物理功底、优良的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们在复旦物理系的“熔炉”中被锻造成“高质量的原材料”后,在各自的岗位上磨砺成才。在复旦物理系成长起来的师生中,有16人成为两院院士,有3人担任了复旦大学校长,更有灿若星辰的系友活跃在科研、教育、经济、行政等各行各业。



科学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复旦大学物理系正伴随着复旦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阔步前进。
物理学系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联系电话:65642364)
说明:我系试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录取的研究生(除公开招考博士生外)都作为直博生候选人进行培养。参见学校研招网及物理学系网站。直博候选人所占比例为70%左右。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070201理论物理35
070205凝聚态物理34
070207光学17
共计86
物理学系简介
招生院系: 物理学系
院系说明: 我系试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录取的研究生(除公开招考博士生外)都作为直博生候选人进行培养。参见学校研招网及物理学系网站。直博候选人所占比例为70%左右。
专业代码070201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招生人数35
研究方向及导师01有机凝聚态理论 吴长勤;
02凝聚态理论,量子自旋系统和动力学 陶瑞宝;
03理论生命科学 郝柏林;
04生物信息学 郝柏林;
05低维多电子理论 吴长勤;
06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 吴骅;向红军;龚新高;
07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苏汝铿;
08固态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 游建强;
09电磁特异介质、等离激元学、纳米光子学 周磊;
10量子凝聚现象与统计理论 马永利;
11软物质理论、经济物理 黄吉平;
12低维体系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盛卫东;
13量子物质、量子信息及多体物理 施郁;
14关联体系新奇量子态的理论研究 陈焱;
15自旋电子学、磁学、凝聚态理论物理 肖江;
16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林志方;
17物理学基础理论及其交叉学科前沿 吴咏时;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 物理学系
院系说明: 我系试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录取的研究生(除公开招考博士生外)都作为直博生候选人进行培养。参见学校研招网及物理学系网站。直博候选人所占比例为70%左右。
专业代码070205专业名称 凝聚态物理 招生人数34
研究方向及导师01表面和界面物理的理论研究 车静光;
02表面和界面物理的实验研究 吴施伟;金晓峰;侯晓远;
03半导体低维量子体系 张远波;
04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钟振扬;
05硅基光电子物理 钟振扬;蒋最敏;侯晓远;
06低维磁性与自旋相关输运 金晓峰;
07半导体物理 陆昉;
08纳米磁学的实验研究 乔山;
09软凝聚态物理 陈唯;
11同步辐射应用 乔山;封东来;冼鼎昌*;
13分子电子学 吴施伟;
14复杂体系电子结构、输运和磁性的实验研究 张远波;李世燕;吴义政;封东来;
15计算物理生物学 韦广红;
20光子晶体、生物色、等离激元学 资剑;刘晓晗;
21低维复杂电子体系的演生物性 沈健;
22强关联体系与超导物理 李世燕;封东来;
23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 封东来;
24纳米电子输运与材料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杨中芹;
25纳米尺度物理特性研究及生物单分子研究 杨新菊;
26半导体表面纳米结构及其物性 蔡群;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招生院系: 物理学系
院系说明: 我系试行“长学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录取的研究生(除公开招考博士生外)都作为直博生候选人进行培养。参见学校研招网及物理学系网站。直博候选人所占比例为70%左右。
专业代码070207专业名称 光学 招生人数17
研究方向及导师01固体光谱 沈学础;
02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赵利;
03光生物物理与激光医学 陈暨耀;谭砚文;
04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 马世红;
05纳米结构光谱 陈张海;
20量子信息存储,精密光谱 肖艳红;
21纳米结构成像 吴施伟;
22非线性光谱学 田传山;刘韡韬;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综合评判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备注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相关话题/专业目录 招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