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skykissme2011-05-31
先谈我当时的情况,上海211本科,信息管理,大学四年挂了七科整,高数六十,线代重修,绩点2.2,不久前顺利通过2011复旦公费金融的复试。我不是想讲什么励志的故事,考上研究生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想跟你吹嘘复旦金融对我有多容易,过程绝对艰辛,我比高考时努力百倍不止。我只想说,现在想考的同志们,以分数而论,从现在起,一定有一条路,一个具体到每一分钟的规划,像一件量身定做的衣服,让你用接下来九个月的时间,在考研的游戏规则下,达到400+的高度。所以,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你的信念是否够坚定,二是你的执行是否够坚忍。信念什么的没特别的好说,你相信一个东西总能找到万千理由为它辩护。我以为现实其实挺复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既需要一块招牌,又需要一份修为,一技之长。你若什么都没有,那考研实在是上上之选,不然拿什么砖去扣社会的大门。
我曾在陆家嘴实习大半年,算是彻底给咱这个一身臭屁的80后浇了盆冷水,我发觉自己实在是差太多,在坑爹的通才教育下成长为庸才就算总结了我的大学四年。且金融的行当也分民工和金领,随便哪个券商的投行部和营业部的什么客户经理可不是一个身价,要从行研之类的高端职位开始你的金融从业之路,研究生学历可是必须的。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对现实多些体味再来选择,毕竟三年的机会成本也算不得可以忽略。
说说我执行的体会吧,我开始的不算早,四五月份下定决心,七月才辞了实习,正式开始备战,刚开始一天也就六七个小时,忍不住上会网什么的,可以说状态是慢慢紧张起来的,九十月份时已经心无旁骛,偶尔放纵一下都充满负罪感了。考研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人的理智却着实有限,所以,奉劝大家,计划不要太残酷,一周歇个半天总是要的,让心情愉悦,大脑舒畅才能事半功倍。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自省的过程,大家一定得明白,你的每一步都不是奔着成为一个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士去的,而是奔着400+去的。当背单词就认真背单词,别没事捧着本经济学人一边查单词一边幻想成功人士,还欺骗自己一举两得。郎咸平什么的就先别看了,基本没用,通论,国富论都不如袁志刚来的实在易懂,什么行为金融,非理性繁荣之类的专业书籍也基本不会对你的分数有任何的助益(当然关注一下财经新闻还是要的),对自己实在一点,分数!什么都要分数导向!因为这是游戏的规则!
再说制定计划,这里我想特别想强调均衡,惰性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的。选择做的爽了千万别忘了练论述,英文背的痛快也记得去算枯燥得数学,永远跟你得惰性战斗,让它无处藏身,让理性去分配权重,当写就写当算就算。“别在你的G点里迷失”,这也算是我的一点人生体悟吧,与君共勉。做计划时有人喜欢量化时间,有人喜欢量化别的东西,比如每天看几页书,每天做几道题,这些都行,可本质上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要计划和管理的是知识,所以不要为今天多看了十页书而窃喜,以分数而论,你今天掌握的知识点未比比昨天有价值。我到了后期已经对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了无比清醒的认识,我知道今天我掌握了几条定理几个模型至何种程度,哪些要重温哪些已牢记,精神集中至何种程度,一个钟头大概走神了几分钟,比昨天如何,我都很清楚,我从不做无用功,不在熟悉的东西上浪费精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好的坏的感触里纠结,努力保持正向的思维,信心满满,大步流星。
再说说专业课的复习吧,我认为所有门类的知识在发明发现之初,一定是直观的,而社会科学则是所有知识中最契合人类本能和直觉的,所以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经济学同样具有直观的本质,因为它研究的就是人类的行为嘛。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显示偏好,大家去看范里安的书,啰啰嗦嗦写了两页纸,又是变量又是不等式是不是看上去特专业复杂晦涩,其实呢就一句话,已知当你能买的起A的时候你却买B,那假如现在我们知道你买了A,必然是因为你买不起B嘛,你说有多难呢,你讲给楼下卖茶叶蛋的,他都能懂。当然咱不是批判这些编教材的大师,每一个成熟的学科都需要一种严谨的一以贯之的理论化的表达。而从这些看似复杂的表达的背后用直觉去把握最本质的东西是咱们这些学习者的责任。所以我既不提倡去死记公式,也不赞成在考研的阶段牵扯太深的数学,这些只是工具而已,在这些工具里迷失了经济学的本质是愚蠢的。
这些算是我的一些体会吧,具体的过程我有点忘了也觉得没什么好讲,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逻辑不错所以数学上没下太多功夫,倒是单词老是记不住,所以计划一定是要适合自己,为自己量身定做,前提则是你要足够了解自己。辅导班我只报了政治。
我也是上海本科211的,上海人,感觉复旦金融是上海最难考的一个专业,本科基本上没有挂科,去年在职准备考华东师大国政,最终放弃了,心态、身体到后期不行了,准备太早,2月就开始,也是个教训。
※ 来源: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