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凌晨2时42分,复旦大学教授、原子能材料专家、激光物理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参与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者李郁芬同志,因病抢救无效,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筹)逝世,享年92岁。
李郁芬,1928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奖等;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复旦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李郁芬
“为什么妈妈会对原子弹这么熟悉?”
张左之读初中时曾出于兴趣,借来一本关于原子弹的书。那是由美国制造首批原子弹计划(即曼哈顿计划)的总负责人莱斯利?R?格罗夫斯所写的《现在可以说了——美国制造首批原子弹的故事》。
见儿子看得入迷,李郁芬分享了些对原子弹的了解。张左之很纳闷:“为什么我的妈妈会对原子弹这么熟悉?”
当时,他还对母亲李郁芬参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一无所知。直到1978年,李郁芬参与的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后又获得1984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12名获奖人员当中,原复旦大学“58中队”的同志就有4位,即李郁芬、李长林、张敏、谢雷鸣。李郁芬等人的重大贡献,终于为世人所知。
然而,如今回访李郁芬的家人、同事、学生们,依旧无人能还原这段历史的任何细节——因为当事人从不愿多说一个字。
史料记载,曾有记者和李郁芬谈及这段往事,她只说,“国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干,我们当时都愿意像一个螺丝钉一样工作。”她想了想,“我不知道这些话你们年轻人是否愿意接受,可能现在观念不同,你们更追求一种自我的张扬,但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
昨天,李先生走了,带着她用一生守护的国家秘密。但这位超凡的科学家的品格与风范,早已深深烙在许多人心中。
“国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干”
“国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干。”
回忆起激光教研室的老师李郁芬,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脱口而出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句话是李郁芬思维的准则,她一辈子就是按这个信条来做的。
“在李郁芬的眼里,没有冷板凳、热板凳,也没有冷科研、热科研。只要国家需要,她就应该做什么。”徐雷说。
青年时代的李郁芬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复旦大学党委从本校物理、化学等系抽调一批师生,和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化工学院等单位的师生共同组成科研组,开展分离同位素研究,为研制原子弹提供基础技术。这支科研队伍以“58中队”为代号,在化学系主任吴征铠教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工作,李郁芬教授等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苏三国掌握制造分离膜元件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被这些核国家列为重大国防机密并严禁扩散。
在有限的技术资料支持下,“58中队”的成员边干边学,不断摸索前进。当时,无论是从研究本身还是从研究条件来说,这项工作都是无比艰苦的,有的工作甚至还相当危险。从1958年到1961年,他们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坚持研究工作,并对制造全过程有了深入了解,逐渐成为原子能材料专家。1960年后,国家有关方面将吴征铠教授调往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复旦负责的研究工作转由李郁芬等人继续进行。
1961年11月,在李郁芬的带领下,复旦“58中队”全体研究人员连同仪器设备集中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会战攻关,代号为“真空阀门”,复旦人占总人数三分之一,李郁芬任第三大组组长。
张左之回忆,自己出生不久,李郁芬已加入“58中队”。小时候的他,有时会和父亲去接母亲下班,却对李郁芬在上海冶金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一无所知。那时,李郁芬的科研工作极为繁重,时常深夜才回家,有时干脆住在学校,张左之和弟弟只能由保姆陪着。
回到复旦后,李郁芬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因在原子能核心技术中的重大贡献而止步,而是参与其他诸多科学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
她原来研究的是原子弹分离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激光器件、激光光谱及激光医学方面研究工作。“其实是转了一个行当”,徐雷解释,也是因为祖国需要。当时,复旦从各个学科抽调力量来攻关激光,原本学化学的她,转入光学。
1970年,由物理系、物理二系及化学系抽调部分教师成立了“7051”科研组,这个科研组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复旦从事激光研究的实力。李郁芬是大功率激光器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她领导的科研组早在197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染料激光器,这比国际第一台染料激光器只晚了约两年的时间,这项成果于1977年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对此,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N.Bloembergen教授(当年在斯坦福大学)在1980年底出版的《现代中国的科学》一书中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复旦大学于197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染料激光器”。
同为“7051”科研组成员,复旦光科学与工程系退休教授叶衍铭记得,李郁芬“相当能吃苦,指导学生要求严格,在实验室总是来得最早、离开最晚”。
1974年至1976年,李郁芬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从事中国古代西汉透光镜研究,揭开了古镜透光之谜并首次复制成功,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她在国内率先开展“相干拉曼光谱”研究,1980年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应用”1986年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成果奖,该项目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得奖项目。她所参与的“染料激光眼科治疗机”及“氖离子激光产生自体荧光诊断恶性肿瘤技术及其应用”分别获1980年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198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某国际学术会议活动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五位是李郁芬教授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再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而在张左之记忆中,这一直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
出于保密需要,参与研制原子弹的科研工作者,不得与任何亲朋好友谈及这一绝密任务,不能将工作相关的东西带出实验室,很多情况下也不能记笔记。李郁芬做好了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准备,面对最亲密的丈夫和儿子,也始终守口如瓶。
正如当时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所说:“这任务是绝密的,不能和任务外的任何人(包括配偶)谈及此工作。今后不能再署名发表文章,要从此隐姓埋名,对粉末冶金的同行就说是改行了,不再参加粉末冶金方面的学术或学会活动。这项任务是‘直的进来、横的出去’(意指终身工作)。”由于是绝密任务,参加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与本任务之外的任何亲朋好友(包括配偶)谈及这一工作,不得公开发表论文,并要树立终生为之工作的思想。
李郁芬对此毫无怨言。以至于改革开放以后,当她遇到老同学时,对方十分惊奇地问:“这些年你都到哪里去了?既不见你发表文章,学术会议上也见不到你,我们都以为你从地球上消失了呢?”
张左之也是通过各种公开渠道,才慢慢了解到母亲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妈妈总是做得多,不愿意表功,因此从不多谈此事。”就连上世纪80年代,李郁芬因研制原子弹获奖,尽管她很高兴地和家人分享喜悦,却依然不提当初的工作细节。
“保密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在她看来,这件事就是不能说。”张左之说。
在学生面前,同样如此。徐雷等复旦激光教研室的学生们只知道,系里有一个严谨、认真、刻苦的老教授。她不是博导,但时任校长的杨福家特批:李郁芬可以70岁退休。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她为国家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
当后辈好奇问起原子弹,李郁芬总是笑笑。“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再提。”
“如果不去参与原子弹中关键的分离同位素技术的研究,李先生肯定能发表更多学术文章。”复旦教务处副处长应质峰说,因为名额稀缺和年龄原因,李郁芬没能获聘博士生导师。不过,李郁芬本人不以为意,仍潜心教学、指导研究生工作。她亲自指导许多博士生、博士后,所带出的学生有两位成为复旦的教授、博导,另有多人在国内外从事科技工作。
培养学生的时候,李郁芬总是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要培养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在一次大会上,她鼓励女同学要有科研事业心,她说:“在我周围一直有很多优秀的女科学家,当年在‘真空阀门’研究小组的业务骨干中有好几对夫妻,工作中都同样出色。现在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学生愿意毕业之后做白领,而不是从事比较艰苦的科学工作。追求生活质量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了就会磨灭了一个人的意志。我不知道你们年轻人怎么想,但我是一直把工作看得很重要的,特别是这份工作与国家的利益相联系的时候。做科研特别需要一份事业心。”
她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旦钻进去了,就会有兴趣了。做实验总会遇到困难,想几天几夜可能都没有头绪,突然之间有了灵感,把问题解决了,那种油然而生的喜悦会把所有的烦恼都扫去,支持你走下去的往往就是兴趣。”
校车和方便面,两个挥之不去的印象
几乎每个人在回忆李郁芬时,都会提到两个印象——“校车”和“方便面”。
几十年如一日,李先生每天坐校车往返于复旦和徐汇的家里。有阵子校车停运了,她就乘地铁到国权路站,再自己走过来。
在学校,她几乎都待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中午只吃一碗方便面,办公室因此堆满一个个装泡面塑料袋的纸箱。做科研,李郁芬经常一干就是通宵。一次实验,从6月30日晚上做到7月1日,她笑言,“我又为党献了一份礼”。
尽管李先生在生活方面过得极为简单,学术方面却有极为严苛的要求。
1984年到1990年,徐雷在复旦读研,李郁芬是所在的激光教研室学术三巨头之一。在徐雷的印象中,她极为认真,极为严格,无论是开科研的会,还是教研室开会,经常都能听到她犀利的提问。她要求学生做的读书笔记必须规整。
1989年,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应质峰回到复旦大学任教。当时,李郁芬已超过60周岁,但是依旧保持工作的状态。在她努力下,复旦成为四家单位之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开展团簇研究。几年后,国外同类研究获诺贝尔奖。
“李先生一直很好学。”应质峰感慨,李郁芬七十多岁仍坚持到校学习、工作。为更好查找资料、参与科研,李先生还在古稀之年自学网络技术。
1994年,现任复旦物理学系教授的赵利进入复旦攻读博士后,加入了李郁芬先生的课题组。他满怀感恩地说:“李先生是我遇过最好的导师。”
有段时间,李先生得了疑似类风湿的病,身体格外不好,手痛得连包都拎不起来、甚至拧不开办公室钥匙,整整持续了2年,但她仍然坚持每天都到学校来跟进学生们的实验进展、讨论遇到的问题。
课题组里的老师或同学参加会议或作报告前,李先生总要先听他们讲一遍,无论是PPT还是内容,都会指出需改进的地方。“我99年去哈佛做访问****,对方要求先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我写了初稿后,李先生帮我完善许多,包括英语句子在内。”赵利说。
“她在学术方面从来不放过任何细节。我们做完实验,从中间步骤到结果老师都会检查一遍。” 赵利记得,她总是一个一个原子地去画各种立体结构、各种模型,将所得的解释从头到尾进行论证。1997年,组里需购置一台四级质谱仪,快七十岁的李郁芬为此专门坐火车去了一趟南京定制。
第一排中间为李郁芬教授
她对科研一直没放下,直到记忆力不行、眼睛看不清
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李郁芬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胃时常不舒服,长时间翻阅大量资料导致用眼过度,一只眼睛变成深度近视。由于身体限制,李郁芬逐渐无法胜任实验工作,便转向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但之前,李郁芬从未接触过计算材料物理领域的问题,但她积极学习并参与学生讨论。“虽然已退休好多年,但她只要身体允许就坚持来学校,每周大概三、四次。”在复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庄军看来,像李先生年纪这样大的人,学习计算机本就很困难,但她一直很认真。庄军至今都无法忘怀那个紧盯电脑查看计算结果的老者的背影。
李郁芬退休后还经常到校指导学生科研,与学生讨论相关的计算问题、核查细节一丝不苟。这样的学习摸索持续好几年,李郁芬的体力再也跟不上科研的强度。
2018年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师生看望李郁芬教授
“她对科研一直没有放下,最后在理论计算方面的工作,一直坚持到记忆力不行、眼睛也看不清的时候。”庄军说。
如今,先生走了,化作璀璨星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引领更多复旦人继续坚定前行。
(图片来源:李郁芬家属参考资料:《复旦的星空》)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没有冷科研、热科研,“国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干!”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复旦教授李郁芬走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0
相关话题/工作 科研
复旦13位个人获评上海市先进工作者3个集体获评上海市模范集体
2020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模范集体表彰会于12月2日举行。复旦大学马昕、王菊莉、卢奕、余情、张卫、杨坚、周平红、胡兰兰、施劲东、钟鸣、耿道颖、夏敬文、徐虹13人获评“2020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葛均波、陈贞两位复旦人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国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新学期要来了,复旦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怎么样?
9月9日上午,在上海市教委的协调下,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市机管局等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检查指导复旦大学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随后,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在逸夫科技楼举行,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出席并讲话。上海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李昕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公益论坛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上半年度工作会议在沪召开
9月6日下午,疫情时期的挑战与应战——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公益论坛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2020上半年度工作会议在沪召开。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力,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征,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荣誉会长金炳华,上海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学校召开期末行政工作会议
7月2日上午,学校召开期末行政工作会议,布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第五轮学科评估校内预自评启动工作及学校两级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准备工作。会议以网络电话形式召开,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并讲话,发展规划处、学校办公室分别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解读。许宁生在讲话中指出,针对三项任务上半年各单位克服疫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和二级单位预算工作交流会
5月14日至18日,学校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和二级单位预算的工作交流会,听取“双一流”建设项目年度安排,分析“双一流”建设学科竞争力情况和研讨其高质量发展内涵,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探讨通过二级单位全成本核算机制推进校院两级预算和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分人文社科、理工科、医科三场分别召开。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复旦大学召开组织工作会议
5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组织工作会议。会议以“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力、战斗力和政治引领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主题。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宁生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精”益求“精”: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科研团队国际合作在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测量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追求测量的精密性是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作为测量的理想系统,原子体系虽已可达较高精密度,但仍受制于原子自旋的量子涨落,测量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近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精密测量物理与量子光学团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团队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焦扬一行赴学生生活园区察看学生返校工作
5月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焦扬先后赴江湾校区、邯郸校区察看学生返校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副校长张志勇,杨浦区卫健委、疾控中心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焦扬一行先后来到江湾生活园区和邯郸校区南苑生活园区、南苑食堂,察看学生返校和核酸检测流程,了解研究生和本科生返校以及就餐情况,对学校落实的各项疫情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复旦大学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教育部、上海市部署要求,应对疫情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稳就业”目标,4月14日下午,复旦大学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2020年就业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出席并讲话,校领导金力、许征、尹冬梅、周亚明、张人 ...复旦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