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这个暑假,复旦研究生这样投身社会实践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0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这个暑假,复旦大学研究生再次踏上了漫漫实践路,追寻红色基因,感悟时代变化,体察民生需求,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为积极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今年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团工委继续开展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入了解学习“四史”,鼓励研究生聚焦全面建成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今年社会实践分为六大专题,共有226支实践队伍,总计参与人数为1107人,参与人数较2019年增长59.3%,教师参与占比15.3%。实践队伍前往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51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依据“就近就便,当地实践”的原则,开展社会调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科研创新、专业参访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突出院系二级管理能动性,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和指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需求、贡献智慧,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挖掘实践的社会意义与学术意义。

了解四史故事,践行宣言精神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在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中,复旦研究生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走访等形式,回顾四史中的重要事件,对话建党、建国、建立经济特区等历史参与者和见证者,共有52支队伍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走访革命家故居、爱国主义基地、改革开放示范地,了解党的建设和新中国发展历程。
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项目组实地探访家乡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如中共“二大”会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等,并通过微信或其他形式进行直播互动,带领同学“云”参观,认识了解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加深对四史的体悟;中山医院项目组从中山医院院史切入,将“四史”学习具体化,号召青年医生用行动坚守初心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济学院项目组将在暑期实地参访考察陈望道老校长在不同地区的旧居,追忆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故事,领会“宣言精神”。

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陈望道相关纪念旧址及事迹调研”项目成员高允允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决战脱贫攻坚,讲好精准扶贫故事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暑期共有49支实践队伍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民生工程、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议题,以田野调查、入户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要形式,深入村庄开展实践,调研特色扶贫产业,了解贫困家庭脱贫故事,访谈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深度调研学习当地的扶贫经验和脱贫模式,了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重要问题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实现情况。
树立扶贫榜样,学习榜样力量。来自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项目组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十三五贫困村”水山村驻村书记沈学坚进行采访,考察水山村如何从一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成功脱贫,走向致富之路;生物医学研究院项目组对话当代大学生村官代表朱天琦,深入体察民生民情,了解扶贫干部日常。连续4年获得复旦大学五星级社团的研究生公益社团烛心社积极响应复旦对口扶贫的号召,举办大型品牌公益活动“为中国而读,为支教而行”阅读夏令营。考虑到疫情的影响,烛心社今年面向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中心小学开展线上阅读夏令营活动,用一块屏幕搭起一座分享知识的桥梁。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江婧婧在江西省萍乡市水山村采访第一书记
决胜全面小康,关注“五位一体”建设
今年暑期共有75支队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关注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和发展状况,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开展基层调研、考察研习和社会服务,即深入城市社区和乡镇一线。
来自新闻学院的项目组聚焦新兴的“地摊经济”,在6座城市展开调研,力求展现出如今中国“地摊经济”的全貌和各地的差异性特征,对其后期发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议。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项目组围绕家乡建设、发展和民生改善状况,通过走访调研,具体了解家乡基层民生民情,民生措施的落实状况,宣传相关的利民政策,为政府实行六稳六保相关政策打通道路,为家乡基层构筑美好的小康梦注入青春活力;先进材料实验室项目组在疫情就业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分析民企、国企、外企和高校研究所等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机构的招聘需求和人才要求。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实践项目组开展调研


千名党员到基层,砥砺初心勇担使命
为在研究生党员中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学习贯彻总书记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传承复旦红色基因,研工部广泛动员千名党员深入基层,通过实践开展全方位的党员教育。党员在参与“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四史教育”和“志愿服务”四项实践的同时,研工部为参与“红色场馆宣讲”的党员牵线搭桥,联络全国各地的105个红色场馆开展本次实践。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李心萍就在家乡所在地区的上饶集中营烈士英雄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实践,通过整理第一手讲解资料,深刻认识到皖南事变这段沉重历史和烈士英雄们的宁死不屈精神。叶挺、李子芳、施奇、张一阳等一位位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勇事迹、党员前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洒下的热血,李心萍通过讲解这些鲜活的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实践中李心萍共接待了50余名来自各单位的参观者,她说:“我有幸在烈士英雄纪念馆向新时代的党员前辈们学习,尤其在七一建党节,各单位组织党员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我看到了一面面飘扬的党旗,听见了一句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回响。我感受到了在新时代党员前辈们心中信仰的重量。”。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李心萍在上饶集中营烈士英雄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
肩负伟大复兴梦,脚踏漫漫实践路。复旦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思考实际问题,贡献专业力量,青春融入实践、知识奉献时代的脚步不曾停歇。
图片来源:各实践项目组
封面制图:郑佳欣
相关话题/志愿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