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在船舶排放环境影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0

2019年12月20日,由复旦大学和美国健康效应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HEI)研究所牵头、清华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报告《中国长三角区域和上海地区的航运对空气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和健康的影响》经过同行评议后由HEI官方网站正式发布。该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旨在评估长三角(包括上海)港口/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和健康效益的影响,并为中国航运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张艳课题组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课题组牵头组成,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蔚纯教授也参与了该项目研究。


该研究对基准年中国核心港口群所在的长三角区域航运和相关活动对人群的空气质量和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空间分析,同时考察了基准年(2015年,中国国内排放控制区政策[DECAs]*实施前)和三种未来排放控制情景(2030年)下的排放和健康影响。
船舶排放相关的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研究是在全球尺度上受到关注的问题。按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2020年1月起,将在全球海域范围内要求船舶使用0.5%低硫燃料油。为解决船舶大气污染问题,中国发布并实施了国内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DECAs),2016年开始,对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区域停靠泊的船舶燃料硫含量限制在0.5%,2019年开始在中国沿海12海里内,船舶在行使和靠泊的船舶均须使用低硫油品。该项研究报告指出,对当前政策情景的分析表明,完全遵守中国现行的DECA政策对健康有明显的益处。要求使用含硫量为0.1%的船用燃料,并将其排放控制范围扩大到100海里(NM)以内,将是船舶排放控制最有效的措施。
对基线和未来的分析都表明了控制船舶排放和人口密集区附近的相关船舶交通活动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沿海或进入内陆航道的大型船舶,这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ACP(2019)。该研究也是基于研究组此前在国际上首次报道(EST, 2016,2017)中国长三角港口群高分辨率船舶大气污染源清单和对船舶烟羽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后取得的又一新进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张艳是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也是该国际合作项目的中方牵头人。课题组近十年来在船舶交通大气污染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自主研发的船舶排放模型在上海市进出口国际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和国家船舶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张艳目前参与《IMO第四次全球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国际研究组,将为船舶航运业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提供更多科学支持。
相关话题/船舶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