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起步时期,从1959年到1966年。学校设置了管理外国留学生的专门机构“外国留学生办公室”。8年间,共接收了200多名外国留学生。第二个时期是过渡时期,从1974年到1978年,即“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以前。这个时期留学生工作发展很慢,每年才招收十几名外国留学生。第三个时期是发展壮大时期,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促进了留学生工作的大发展,到1984年,每年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到150左右。这以后,虽然有起伏曲折,但总体呈上升势头。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留学生工作的新形势,学校对留学生管理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1984年,学校把留学生办公室从校外事处分出来,单独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部;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集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这是复旦大学为了满足外国朋友学习汉语、中国文化和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它既是复旦大学负责接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者的管理机构,也是专门负责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教学机构。学院设有汉语进修部和中国语言文化部两个学习部,有专职对外汉语教师40余人,其中50%为正副教授。1993年,我校成立了专门面对外国留学生的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化专业”。对外汉语教学除了培养进修生以外,开始培养本科生。我校的留学生除了数量不断增加外,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出现了向学位生和高层次研究生迅速发展的态势。1987年,复旦大学在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只有11名本科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到如今,外国留学生中的本科生已经发展到了400多名,硕士研究生近70名和博士研究生50多名。他们的专业也从最初的文史哲专业扩大到经济、管理、法律、国际政治、新闻以及英语、计算机、化学、遗传学等学科。

2000年4月,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复旦大学。两校的外国留学生工作也进行了融合。专门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的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化专业”也改名为“汉语言学(对外)专业”,并在原有语言文化方向基础上,增设了若干新方向,开辟了留学生的培养即语言本科生的新模式。复旦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工作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国际交流学院的教学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国留学生本科教学。学院专门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了“汉语言学”本科专业,下设中国语言文化、汉英双语、汉英双语(国际)和国际贸易等方向。从1993年本专业设置以来,已有4届共100多名留学生顺利毕业。现在该专业还有250名左右的留学生在读。二、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交流学院还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培训。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其主要的教学工作。从1974年复旦大学恢复接受外国留学生以来,学院教师经过长期的汉语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复旦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其特征是:“小步走,连续教,两个月上一个台阶”。这一套方法的确立,奠定了复旦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并赢得了外国留学生的广泛好评。三、外国留学生普通进修教学。主要是为一年制外国留学进修生开设。主要内容为全面介绍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和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多年来,学院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海外,他们的足迹遍布了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学术交流;在国内,他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研讨会的讲台上,和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教艺,共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学院还一手抓提高教学质量,一手抓科学研究。教师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还努力著书立说, 出版许多专著和教材。有一些专著和论文还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四十多年来,复旦大学共接收培养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留学生,其中有不少留学生经过系统学习,获得了复旦大学颁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每年在校就读的长期生有1300余名,其中63.8%的留学生攻读各级学位,其余为各类进修生和访问学者。每年还有600余名的留学生参加半年以下的短期学习。文化国际交流学院每年除了自己接受65%左右的留学生在本院学习语言和攻读学士学位以外,还根据留学生的水平和要求,安排35%的留学生到全校的各院、系、所去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进行普通进修和高级进修。





转载时间:2003年2月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