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物理系激光教研室简介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激光教研室简介

English Version

复旦大学激光物理研究室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光学专业之一。本专业1988年被正式定为全国光学重点学科点,研究室在1990年荣获了国家科委及国家教委共同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先进集体”的称号。


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的分部设在本研究室内,从1991年开始开放运行。本研究室也是李政道物理综合实验室的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几名高级研究员在室内工作。作为复旦大学物理类的一个重点学科,积极参加上海市应用物理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上海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近几年来,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光子学基础及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分子和高分子的光子学基础及新型光学和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研究。
表面和界面光学。
激光与原子分子及团簇的相互作用。
超短脉冲激光和超快现象研究。
近代光学技术和光信息处理研究。
近年来,研究室在一批科研项目上取得了新进展。如:在铁电液晶器件研制中,采用了特种定向剂和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实现了铁电液晶分子的均匀定向,并获得了优良的光电双稳特性,其响应时间优于100微秒,对比度大于140:1。另外,我们还研制了64x64象元的铁电液晶驱动电路,用计算机控制该电路,可在铁电液晶器件上显示动态图形。

在表面光学研究方面,对多孔硅肖特基二极管的瞬态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室温下,它包含了表面载流子复合的快过程(44 ns)及声子参与载流子复合的占主导地位的慢过程(17 ms),从而为进一步发展这类器件打下良好基础。

在光学非线性LB膜研究中,用偏振吸收及旋转样品SHG方法揭示了LB膜淀积过程诱导的平面内分子定向排列(各向异性)现象,证实了这一特征随膜厚增加而增大的关系,并首次观察到SHG强度随膜厚的超平方增长,并发现用紫外纳秒激光脉冲可以有效地控制或改变LB膜中分子取向。

在磁性膜研究中,制备了Co/Cu多层膜(30周期)样品并观察到27%的巨磁阻,此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高硬度的金刚石薄膜研究中,目前已能把表面粗糙度降低到25nm以下,使在波长6mm附近的透过率达到66%,超过了国家“863”计划指标,并成功用于宝钢集团公司钢管轧制生产线中的红外探测器窗片,大大促进了生产。

在团簇的形成、结构及光物理特性研究中,首次制成分布均匀的掺C60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实验观察到强的宽带可见光致发光并有蓝移特征。此外还研究了Ge,CdS,InP等半导体在CaF2中形成的嵌埋团簇的发光特征。

在超快过程研究中,对有机聚合物PPQ的成膜和平面光波导进行探讨,用80fs的飞秒光脉冲耦合到PPQ平面光波导中,在传输距离5mm时,观察到光脉冲的2倍光谱展宽并有自相位调制结构。还演示了全光开关效应。

在固体持久性光谱烧孔研究中,利用介质小球的光子约束效应,在Nile Blue/Ps等室温微粒材料中,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一个激光点烧出6个光谱孔的结果。并对多孔光谱烧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我室与校内外有关单位进行密切合作,校内与理论物理专业,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建立广泛联系和科研合作。与中科院物理所,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进行了合作。这些合作都促进了我室的科研发展。

我室也充分注意与国内外单位的学术交流,参加了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光学学会第17届年会(ICO-XVII),第5届国际光谱烧孔会议,96国际光子学会议,97’第十三届国际光谱会议等。也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国内光学会议。

近年来,我室派出了近10名中青年教师与国外著名学校及科研单位参加合作科学研究和进修。这些单位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丹麦,日本,新加坡及香港。这些科研合作和交流将有助于我室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室申报的“211”工程项目“光物理”获得了国家的批准。建设目标是,在激光与原子、分子、团簇及凝聚态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超快现象等前沿课题上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激光束、离子束用于材料的改性和新材料制备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一个大的进展,准备引进一批设备,为高质量人才和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电话:86-21-65643791
Email:leixu@fudan.ac.cn
Fax:86-21-65641344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