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立民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陈立民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1956年生
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个人简历
1982年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9年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
1995年获(环境化学)理学博士,同年回国;
1996年至2004年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受聘赴日本担任广岛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兼任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上海市学位办主任;
2003年7月至2003年11月任上海市教委副秘书长;
2003年11月起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学术兼职
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专业方向为环境化学、大气环境,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迄今负责并完成国家、地方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项1项,负责大气环境国际合作项目3项,目前正在承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研究专长:大气中超微量物质的分析方法和特性研究。
  1990年以来,先后14次在国际大气化学会议、日本化学会、日本分析化学会和环境科学年会上作专题学术报告,受到各国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和日本的媒体多次专题报道。1995年3月回国后,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大气环境实验室,负责组织国际会议三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如ES&T、Chem.Lett.、Intern.J.Environ.Anal.Chem.等),编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著作6本。还负责与美国、日本和北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项。获1997年上海市"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998年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出席1999年全国留学回国成果汇报会。2001年和2002年连续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嘉奖。

科研项目
1. “大气中超痕量氟利昂类物质浓度的时空变化”,上海市“曙光计划” 项目;
2. “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超痕量气体动态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提高ECD灵敏度的新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长江三角洲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项目;
5. “Ozone Layer Internationally Coordinated Research Project”,日本万国博览会纪念基金项目;
6. “环保型经济成长相关的技术和经济系统的研究”,与日本广岛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
7. “中日据点大学方式交流项目”,教育部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合作项目;
8. “新型微分光学大气分析仪”研制,与瑞典Gothenburg /Chalmers大学、德国Heidelberg 大学的国际
合作项目,上海市环保局科技攻关项目;
9. “大气中的亚硝酸及其大气氧化潜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11. “上海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政策和措施研究”,上海市环保局科技攻关项目;

主要成果
1. “夫朗和费线对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污染气体影响的研究”,物理学报,Vol.54,NO.9,
2005,pp.4445-4450
2. “居室空气中PM2.5上PAHs的定量分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01期
3. “Observations of carbon disulfide by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Shanghai”,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1, L11107, doi:10.1029/2004GL019543, 2004
4. “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6期
5. “碳键机制(CB-IV)模拟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4期
6.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中的亚硝酸”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4期
7. “上海市A城区大气PM_(10)、PM_(2.5)污染与居民日死亡数的相关分析” 卫生研究 2004年03期
8. “实施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基本框架设计及SEA管理模式的实现” 环境科学学报 2003年06期
9. “上海市大气PM_(2.5)中溶剂可抽提有机物的特征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03年05期
10.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ed trace gaseous polluta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Science in
China,Ser.D 2003年04期
11. “大气中HCFC-22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3期
12. “水环境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03年03期
13. “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指标体系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3期
14.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3期
15. “上海滨岸潮滩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分布及扩散特征(英文)”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03期
16.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科学D辑 2003年02期
17. Trends of Atmospheric CCl3F, CCl2F2 and CCl2FCClF2 in Shanghai (China), Inern. J.
Environ. Anal. Chem., Vol.82, No.2, 2002, pp. 61-68
18. Determination of the Global concentrations of Methyl Chloride in the Atmosphere in
different latitude,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41, No.3-4, 2002
19. “上海市大气PM2.5中Cu, Zn, Pb, As 等元素的浓度特征,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41,
No.3-4, 2002
20. Study on the Abundance of CFCs Varying with the Latitude at the Bottom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EST, 2001,35(12), 2436-2440
21.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SO2 Concentration in Shanghai Sheshan Region, Biosystem Studies,
Vol.4, No.1, 2001, pp.37-43
22. ECD 氧气诱导法分析大气中痕量HCFC-22,环境科学,Vol.22, No.4, 2001, pp. 21-24
23. “用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40, No.4, 2001, pp.429-433
24.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NO, NO2 and O3 in the Sheshan Region, Biosystem Studies, Vol.3,
No.1, 2000, pp. 91-95
25. “战略环境评价(SEA)及其研究进展”,环境科学,Vol.21, No.5, 2000, pp.107-112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