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丁光宏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7

姓名: 丁光宏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63年7月16日生
籍贯: 安徽
电话: (21)65642744(O)
传真:
电子邮件: ghding@fudan.edu.cn
单位地址: 上海市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200433
学历: 1980.9-1984.7,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获理学学士
1984.9-1987.7复旦大学应用力学系研究生获理学硕士

主要行政与学术任职经历:
1.2000年7月任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

2.2001年11月任复旦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3.2001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4.2002年8月任民盟上海市委常委

5.2002年9月担任民盟市委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6.2003年1月任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2003年3月任民盟复旦大学委员会副主委、邯郸校区总支主委

研究领域:
心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和针灸经络的科学基础

开设过的课程:
本科生:
力学与现代工程、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原理、力学与工程科学

研究生:
血液动力学、生物力学、生物力学实验、生物医学工程原理、力学与工程科学、生物医学工程进展、心血管病临床工程、脑血管病临床工程、中医工程

荣誉称号:
1. 2000年度上海市级新产品

2. 200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

3.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4.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5. 2001年国家火炬计划

6. 丁光宏,1993-1994年度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7. 丁光宏,1991-1992年度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科技获奖情况:
1. 丁光宏,吕传真,陈韶华,等,脑循环动力学理论、方法与临床,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类)

2. 丁光宏,吕传真,汪昕,等,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分析方法及仪器,1997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

3. 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等,脑血管动力学参数检测方法与仪器,199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 王一山,柳兆荣,冯卓荣,丁光宏,人工心脏瓣膜血液动力学功能质量鉴定与研究,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5. 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CV-300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1993年上海市第二届科技博览会金奖

6. 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FDB-100型脑血管功能检测仪,1991年上海市首届科技博览会金奖

7. 柳兆荣,李惜惜,黄林,许世雄,丁光宏,动脉顺应性的检测及其应用,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专利:

1. 丁光宏,脑循环血液动力学分析方法和仪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5111513.8

2. 丁光宏,吕传真,程晋,脑Willis环循环动力学分析方法及仪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6116339.9

3. 丁光宏,杨涵铭,李信安,脑循环系统局部低温治疗仪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5244978.1

教学获奖情况:
1 . 丁光宏,1999年宝钢教育奖

2 . 2002年上海市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成果

学术组织任职:
1.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

4.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5.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理事

6.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7.上海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术刊物任职:
1.《医用生物力学》,编委

2.《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编委

3.《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社会工作: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子课题“体表红外辐射循经分布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体针刺手法与临床客观化研究”

3.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 经络科学研究与经络物质基础若干实验探索”和“经络穴位物质基础探索与针灸临床应用的方法学研究”

4.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5.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交叉学科项目“人体经络的科学基础”

6.上海市德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脑循环分析方法与仪器”

著作和译著:


发表的科技论文:
一. 杂志论文目录:

1. 沈雪勇,丁光宏,褚君浩,黄志明,姚伟,周愉,魏建子,褚立希,张海蒙,费伦,传统艾灸与替代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比较,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2(2), 2003: 123-126

2. 丁光宏,沈雪勇,戴建华,刘辉,姚伟,李信安,中医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研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 2003: 121-124

3. 姚伟,丁光宏*,吕传真,陈韶华,刘辉,王盛章,脑WILLIS环动力学参数计算与临床应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3,22(2),153-157

4. 丁光宏,沈雪勇,褚君浩,黄志明,姚伟,人体穴位与中医各种灸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针刺研究,2002,27(4),269-273

5. 丁光宏,姚伟,沈雪勇,等,从血液-组织液流动探索中医气虚运行与气虚证机理,现代传统中医药,2002,5-7

6. Jing Chen, Guanghong Ding and Masahiro Yamamoto, Uniqueness along a line for an inverse wave source problem, Communication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02,27(8&10), 2055-2069

7. 丁光宏,姚伟,沈雪勇,等,中医心气虚证的血液动力学机理研究,医用生物力学,2002,17(4):203-209

8. 丁光宏,沈雪勇,戴建华,针刺提插和捻转手法运针频率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的差异,中国针灸,2002,22(10):679-681

9. 姚伟,丁光宏*,沈雪勇,等,中医肺气虚的循环-呼吸动力学机理,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2,19(3):412-415

10. 丁光宏,沈雪勇,褚君浩,等,中医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特征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4):356-360

11. 姚伟,丁光宏*,沈雪勇,等,心气虚证的血液动力学模型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2,19(1):53-56

12. 姚伟,丁光宏*,沈雪勇,等,物质代谢的动力学模型及关联的中医脾气虚证,自然科学进展,2002,12(6):607-611

13. 姚伟,丁光宏*,沈雪勇,等,组织液调节的动力学模型在中医肾气虚研究中的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2):151-155

14. 沈雪勇,丁光宏,褚君浩,等, 人体穴位和艾灸红外辐射光谱与穴位红外传输,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4):33-35

15. 王盛章,刘辉,丁光宏*,等, 脑循环分析仪的研制,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4):196-199

16. 丁光宏,杨静,陈尔瑜,等,人体组织液定向流动与经络,自然科学进展,2001,11(8):811-818

17. Ding Guanghong, Yao Wei, Chu Junhao, et al.,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infrared radiations of some acupoint and non-acupoint areas in human arm surfa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46(8):678-682

18. Yao Wei, Ding Guanghong*, Liu Hui, et 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hemodynamics mode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J. of Hydrodynamics, Ser. B, 2001,13(1):34-38

19. 高健,王树贤,陶岳辉,丁光宏*,心脏和脑循环功能相互影响的动力学模型,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1,22(1):18-22

20. 丁光宏、姚伟、褚君浩、沈穴勇、黄志明、刘辉、王盛章、杨静、魏瑚、费伦,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科学通报,2000,45(23),2530-2534

21. 刘辉、丁光宏、王盛章、姚伟、周丹、吕传真、陈韶华、董强,脑WILLIS环循环分析专用软件研制:II临床应用,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1(4),2000,8-10

22. 刘辉、丁光宏、王盛章、姚伟、周丹、吕传真、陈韶华、董强,脑WILLIS环循环分析专用软件研制:I软件功能介绍,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1(4),2000,3-7

23. 高健、王树贤、张淑文、刘玉莉、孙亚娟、乔永丽、赵燕青、丁光宏、姚伟,老年冠心病人脑循环动力学的改变,医用生物力学,2000,15(1),8-12

24. 汪昕、范薇、彭湘闽、丁光宏、顾正中,周兆丰,1999,长期居住海平藏族与汉族急性低氧脑循环动力学对照研究,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6(3),218-219

25. 陈书宇、安悦,丁光宏,脑循环Willis环控制方程,1999,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2(1),63-68

26. 龙洁、王桂红、白云、王素香,丁光宏,1998,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78(9),678-681

27. 陶凯忠、陈尔瑜,丁光宏,胶原纤维的结构和生物力学,1998,解剖科学进展,4(4),289-293

28. 沈雪勇、党瑞山、陈尔瑜、承焕生、何文权、蔡德亨、丁光宏、费伦,1998,胃经俞穴与结缔组织结构和钙元素富集的关系,中国针灸,18(10),595-597

29. Fei Lun, Chen Huansheng, Cai Deheng, Yang Shixun, Xu Jianrong, Chen Eryu, Dang Ruishan, Ding Guangh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Shen Xueyong, Tang Yi and Yao Wei,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prospect of physical bas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eridians, 1998,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15), 1233-1252

30. 费 伦、承焕生、蔡德亨、杨士埙、许建荣、陈尔瑜、党瑞山、丁光宏 (联系人)、沈雪勇、唐颐,1998,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科学通报,43(6),658-672

31. 丁光宏、覃开荣、高建,王小冬,1998,脑循环血液动力学研究:Willis定常流力学模型,199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7(1),88-95

32. Ding Guanghong, Lu Chuanzhen, Yao Wei, Wan Yanbo, Chen Shaohua, Cheng Jin, Gao Jian, Wang Xiaodong,A hemodynamic model and a mathema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s index for cerebral circulation,1997, J. of Hydrodynamics, Ser.B.9(4),71-81

33. 丁光宏、李信安、侯小东,杨函铭,汪昕,一种脑局部降温的新方法与仪器,1997,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1(1),26-19

34. 丁光宏、姚伟、杨菊华、汪昕、吕传真,颅内压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模型研究,1998, 力学学报,30(1),116-120

35. 王京、史荫绵、柳兆荣、丁光宏,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及相关性分析,1996, 医用生物力学,11(2),92-96

36. 丁光宏,魏岗之,脑循环动力学模型与血管输入阻抗模拟,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 14(1),4-10

37. 丁光宏、姚伟、乐嘉春,粘弹性可瘪管的位移振荡研究,1996,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1(5),485-492

38. 丁光宏、张心忠、李惜惜,柳兆荣,心脏与血管相互耦合的动力学原理—分布参数模型,1996,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1(1),14-18

39. 丁光宏、吕传真,脑循环脉动流的集中参数模型,1996, 力学学报,28(3),336-346

40. 丁光宏、汪昕、王彦博,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应用,1996,临床神经科学,4(2),110-113

41. 吴驰、丁光宏、高建、王晓冬、刘玉莉、张国军,心脏作功的动力学过程—考虑动功率的最小原理,1996, 力学学报,28(2),217-224

42. Ding Guanghong, Le Jiachun, Wang Yanbo, Liu Zhaorong, On displacement oscillation of viscoelastical collapsible tube, 1996, J. of Hydrodynamics,Ser.B.8(2):17-26

43. 丁光宏、乐嘉善、高建、王晓冬、刘玉莉、张国军,心脏与血管相互影响,1996, 力学进展,26(1),87-106

44. 丁光宏、程晋、吕传真,脑Willis环循环的血液动力学研究,1996,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报)35(1),99-107

45. 丁光宏、王桂清、汪昕,脑循环血液动力学与脑血管疾病,1995,中华神经精神科技杂志,28(6);脑血管病增刊:21-23

46. 汪昕、范薇、朱文炳、丁光宏、覃开荣,颈动脉系统脑梗塞血液动力学分析,199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6),349-350

47. 柳兆荣,丁光宏,李惜惜,循环系统模拟中的后负荷选择,1994,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1),67-73

48. Wang J, Yu YH, Luo J, Shi YM, Li XX, Liu ZR, Ding GH, 1994, Experimental study of chuanxiong on 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parameters,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English), 107(12), 883-887

49. 王京、史荫绵、李惜惜、柳兆荣、丁光宏,兔动脉硬化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变化,1992,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3(6),543-546

50. 王京、史荫绵、李惜惜、丁光宏,脑血管疾病的超声及脑血管动力学指标检查,1992, 医用生物力学,7(3),148-151

51. Ding Guanghong , Liu Zhaorong, Dynamics priniciple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arterial system,1992, Acta Mechanica Sinica,8(3), 237-243

52. 李惜惜、丁光宏、杨菊华、柳兆荣、史荫绵、王桂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1992,医用生物力学,7(2),63-68

53. 丁光宏、柳兆荣,血管位移波的力学模型,1991 , 力学学报,23(5),581-588

54. Ding Guanghong, Liu Zhaorong, Displacement wave of the blood Vessel— a mechanical model, 1991, Acta Mechanica Sinica, 7(2),97-103

55. 丁光宏、柳兆荣,许世雄,弯曲血管内血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互影响与作用,1990,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7(30),210-214

56. Liu Zhaorong, Ding Guanghong,The phenomenon on collapsible tube displacement oscillation and 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J. of Hydrodynamics,4(1),67-78

57. 丁光宏、柳兆荣,缓慢狭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分析,1989, 生物力学,4(6),30-39

58. 丁光宏、柳兆荣,许世雄,弯曲狭窄管内血液流的分析,1988,力学学报,20(6),503-514

59. 柳兆荣、丁光宏,可瘪管的位移振荡现象及其理论分析,1988,水动力学研究与展望,3(2),1-10



二.会议论文目录

1. 丁光宏,沈雪勇,戴建华,等,中医针刺过程动态过程检测与手法的定量观察,第四届中国上海中外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海,2002,36-40

2. 丁光宏、姚伟、吕传真、陈韶华,脑循环动力学模型参数识别和临床应用,第14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周连第、邵维文、李贞儒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199-204

3. 丁光宏,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研究与模型临床应用(摘要), 医用生物力学,2000, 15(2), 83-84

4. Fei Lun, Ding Guanghong, Chen Eryu, Wei Hu, Research progress in physical basi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ridians, WHO Report consultation meeting o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medicine: harmonizing the two approaches, Manila, Philippines, March,2000,307-314

5. 丁光宏、党瑞山、沈雪勇、李信安、陈尔瑜、蔡德亨、承焕生、姚伟、刘辉、蒋云峰、陈旭、费伦,1998,声波沿人尸体经络线特异性传播的实验研究,现代针灸临床论坛(第一辑),刘炜宏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6-8

6. 丁光宏,姚伟,脑循环动力学模型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1997,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704-705

7. 丁光宏,脑循环血液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1995, 计算机与力学研究,孙茂,于欣,樊瑜波等主编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成都,211-215

8. 郭左、王桂清、史荫绵、田桂琴、宫杰、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高血压脑血管运动学与动力学指标的改变,1993, 生物力学进展,杨桂通,吴望一,刘延柱,陈君楷主编1993, 科学出版社,北京,166-170

9. 李惜惜、丁光宏、庄永基、沈峰、柳兆荣、用颈动脉脉搏波检测脑血管动力学参数,1993, 生物力学进展,杨桂通,吴望一,刘延柱,陈君楷主编1993, 科学出版社,北京,162-164

10. 丁光宏、李惜惜、柳兆荣,人工心瓣测试装置中后负荷的模拟生物力学进展,杨桂通,吴望一,刘延柱,陈君楷主编1993, 科学出版社,北京, 213-215

11. 王桂清、史荫绵、田桂琴、宫杰、王京、张罗漫、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1992, 应用生物力学,刘振田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29-234

12. 王桂清、史荫绵、宫杰、田桂琴、郭左、柳兆荣、李惜惜、丁光宏,中风与脑血管动力学,1992, 应用生物力学,刘振田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8-16

13. 丁光宏,心脏作功的动力学描述—心脏最小功原理,199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分册,执委会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40-145

14. Liu Zhaorong, Ding Guanghong, Displacement oscillation of collapsible tube and blood vessel,1991 ,Proceedings of third U.S.A-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biomechanics, Georgia Tech.Uinv,35

15. 丁光宏、柳兆荣,血管位移波的理论分析,1990, 生物力学研究和应用,杨桂通,岑人经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39-142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