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包霞琴

复旦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1-14



照片




姓名:
包霞琴

办公室:


电话:
021-55665436

系别:
国际政治系

职称:
副教授

是否博导:


邮件:
xqbao@fudan.edu.cn

<教育背景/学术经历>

包霞琴1964年生副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师。
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1990年硕士生毕业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
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在日本庆应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至12月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研究

<社会兼职>



<研究方向>

战后日本政治与外交、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所授课程>

—战后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日语

<课件下载>



<研究成果>

主要论著:
-《战后日本亚洲外交》专著,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5月
-《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合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国际关系研究:理论·视角与方法》主编,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年5月
-《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合著,远东出版社,2001年
-《指导部下》译著,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
 
主要论文:
—析“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及其影响,《学术月刊》1995年8月
—桥本龙太郎论日本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亚太论坛》1996年2月
—从“脱亚”“入亚”看日本的亚洲观,《复旦学报》1996年2月
—日本的海外投资与投资立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4月
—析日本对俄政策的重大调整,《日本研究集林》1999年6月
—跨世纪条件下中日两国相互重新认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日)《东瀛求索》1998年
—冷战后日本的“回归亚洲”与“亲美入亚”,《亚太论坛》1999年3月
—北约新战略与新日美安保条约,《日本研究集林》1999年6月
—日本与亚洲:冷战后日本的选择与走向,《社会科学》2001年5月
—冷战后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领导文萃》2001年8月
—论冷战后日本的“环境外交”,《面向太平洋》2001年第1期

<获奖情况>



<个人主页地址>







相关话题/国际关系 公共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