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扎根炼油一线 华理学生实践团为石化生产献“智”
央广网上海8月4日消息(记者 唐奇云 通讯员 张佳怡 于慧晶)在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这样一支实践团队,成员们纵跨本硕博、横跨信息与化工专业,全方位多领域融合,他们以“扎根智能制造一线,赋能科技强国动力”为口号,穿梭于各大炼油装置之间,将汗水挥洒在炼油一线。
三年来,团队利用寒暑假与节假日持续服务于九江石化,生成优化案例40余个,团队成员累积产生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软件著作权5项,并成功为九江石化“量身打造”了虚拟制造系统。今年,他们将团队继续扩大,本硕博15人一同前往九江石化开展社会实践。

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资源配置受限等重点问题,以智能制造新技术助力传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既是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队持续奋斗的初心,也是他们不懈努力的目标。2018年以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的指导下,以李智老师和戴鑫博士为代表的一批科研团队扎根于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以提高炼油效率、增加收益、降低能源消耗为目的,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
据介绍,实践团队在今年暑假的任务,是推动这套以全流程实时仿真、生产计划优化决策、装置生产操作优化和运行过程性能评估为四大核心的虚拟制造系统与一线生产更加紧密结合,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助力炼油过程平稳高效运行。
“为什么要实现智能化?”“推进智能化过程中有什么困难?”过去三年,实践团成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百余次技术交流,充分了解了企业生产现状。经过多次的现场调研后发现:目前智能制造系统搭建中,存在模型失准、实际生产过程难以精确刻画、兼顾上下游优化难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华理团队开发了融合装置运行特性和机理的虚拟制造系统,通过将机理模型与智能算法融合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原料性质、装置限定条件、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装置优化操作方案,迅速寻找生产装置优化点,为装置操作条件调控提供辅助指导。这极大地提升了装置生产效率,降低了装置生产耗能,为九江石化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智能化的优化方案。

“这次经历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一线生产所面临的复杂情况,相较于书本知识中的理想状态,这更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谈及整套虚拟制造系统的研究过程,博士研究生戴鑫这样说道。
而面对种种困难,实践团队负责人于慧晶则道出了他们的责任与使命感:“虚拟制造系统的落地,饱含一批又一批老师和研究生的心血,我们所做的,就是将这宝贵的研究成果落到实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原文链接: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10804/t20210804_525553166.shtml
【上海教育新闻网】开设30多节兴趣课,这支大学生实践团以科普点燃寻甸孩子梦想

小朋友们自制的水火箭直冲云霄
“五、四、三、二、一,发射!”在云南省寻甸县仁德四小的操场上,一群孩子大声倒数,等待着自己亲手做的水火箭发射。只听“嘭”的一声,水火箭一飞冲天,孩子们发出了惊喜又兴奋的尖叫声。是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华东理工大学“云中寻理”科普社会实践团成员正带着小朋友们上着别开生面的户外科普兴趣课。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云中寻理”社会实践团队携手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飞扬的种子”科学实践团赴云南寻甸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普支教,以“扶智”和“扶志”为切入点,普及科学知识、点燃科技梦想,培养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科普支教不仅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还有上海的小学毕业生作为助教共同参与,大小学生心手相牵,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科艺结合,点燃求知向善星火
科普兴,科技才能兴;科技兴,国家才能兴。“云中寻理”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数理专业优势,本着“以生活为源、以儿童为根、以简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开发探究型、趣味型、互动型青少年科普课程,从生活中常见的数理现象出发,通过趣味动手实验和竞赛,让原本晦涩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当地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本次科普夏令营,共开设32节系列科普兴趣课,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劳动等多个学科。颠覆思维定式的三门问题带领小朋友领略神奇概率,紧张刺激的24点比赛带领小朋友探索数字奥秘,图形分形和密铺带领小朋友感受数学之美,土电话制作带领小朋友了解声音的传播,动力小船和潜水艇搭建带领小朋友探究浮力的应用,小球旋转实验模拟离心过程带领小朋友感受离心力的方向,混合液研磨香蕉带领小朋友破解DNA密码,鸡蛋内注射空气探究小鸡破壳前的呼吸奥秘……团队成员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理现象讲解科学知识,用亲自动手的互动实验激发小朋友们的探索精神。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养,社会实践团队在提升小朋友科学素养的同时,在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努力培养当地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老师,我想把刷好的叶子染成蓝色。”叶脉书签手工课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取材-腐蚀-刷去叶肉-漂白-上色-封膜-美化”等步骤,将一片片树叶制成了薄如蝉翼、透明如纱的叶脉书签。这既锻炼了同学们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又培养了美感。
“老师,这个还要多久能好呀?”“慢慢来,等他冷却至少还要1个多小时哦。”硼砂樱花树的制作是一场考验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视觉盛宴。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设计了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樱花树,耐心等待硼砂热溶液冷却结晶,也深刻感悟“人生应宁静又执着地等待生命之花绽放”的人生哲理。

硼砂樱花树正在等待结晶
美术课上,小朋友们通过对吉祥物“邦邦”进行外观改造,为爱上色,向彩云之南播种出爱和希望的种子;通过“寻梦之旅”绘画展演勾勒出家乡梦想的样子,畅想未来,逐梦远方。
红色教育,体悟家国情怀
为传承百年荣光、弘扬科学精神,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红色课程启初心、红色人物铭历史、红色歌曲振人心、红色活动强信念”等形式,将建党百年主题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爱党、爱国、爱科学”的思想观念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搭建建党100周年多米诺骨牌
“童心向党——我用骨牌庆百年”活动中,全体师生用时近两个小时,共同搭建了400余块多米诺骨牌。当张梓冉和丁钰宁小朋友共同推动第一块骨牌时,100周年徽标图案瞬时展现在操场上,全场高喊“祝伟大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快乐”。
同时,团队成员在科普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教育,通过科学家故事的讲述拉近这些共和国脊梁与当地学生们的距离,旨在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们,用科学家的榜样去影响青少年,用科学家的精神去感召青少年,让科学家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此外,团队成员在音乐课上带领孩子们学习了建党百年版《少年》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所处历史背景,以“声”传情,告白祖国。
“我想要一本书《有趣的昆虫》。”“我想要一盒水彩笔,因为我想画出好看的画。”“我想要一个尤克里里,因为我很喜欢音乐。”“我想爸爸妈妈一起带我出去玩一次,爸爸很少在家。”这是开营第一天,团队成员在“圆梦微心愿”活动中征集到的所有小朋友的心愿,质朴而感人。这些心愿虽然很小,承载着的却是当地小朋友们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企盼。
为此,团队成员将这些心愿分类,自发认领了20余条有意义、可实现的微心愿,在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发给了他们。他们收到礼物时惊喜的眼神、纯真的笑容也在温暖着团队成员们的内心。对于那些难以实现、无法实现的心愿,团队成员将记下他们父母的联系方式,在返回上海后逐渐实现,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丰盈他们远行的羽翼。
“你们再呆一周好不好嘛。”“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在夏令营最后一天,一群孩子紧紧围住了大哥哥大姐姐们不肯离开。
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联合“飞扬的种子”科学实践团,与仁德四小的小朋友们共同举办了“献礼建党百年,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夏令营社会实践成果汇演。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饶志雄,寻甸县教体局李春丽,寻甸团县委李敏,塘子村驻村第一 书记沈峰,仁德四小教导主任胡思珏,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李莹出席了汇演。

在实践回顾环节,团队成员播放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并对科普夏令营期间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了表彰,并聘任了8名具有科学潜质又热心志愿的当地学生作为“科普小讲师”,同时将实验器材全部捐赠给仁德四小,发挥当地学生科普学习和传播的主观能动性,将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传递给更多小朋友。

原文链接:
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8/09/content_8165.html
更多媒体报道一览:
【科学网】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为石化生产献“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8/462626.shtm
【话匣子】扎根智能制造一线赋能科技强国动力 华理实践团为石化生产献“智”
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5867077c-f511-11eb-858f-000c29fae51f%22%7D%7D
【周到上海】扎根企业一线,华理实践团助力传统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https://static.zhoudaosh.com/3812A31A71626285760AAA8947A2DFB18936221C9D8C4F77EFE261380D128B37
【上海教育新闻网】扎根智能制造一线,这支高校团队为石化生产献“智”
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1-08/06/content_8163.html
【东方网】 打造虚拟制造系统助力高效炼油,华东理工学生为石化生产献“智”
https://n.eastday.com/pnews/162807163077014737
【上海科技报】扎根智能制造一线,赋能科技强国动力,华理实践团为石化生产献“智”
http://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17353
【周到上海】用科普点燃乡村孩子科技梦想,华理社会实践团一直在努力
https://static.zhoudaosh.com/59952A9647B5011E164DE927676C94D6EA119CD0D2B733158F7429B8115B42F3
【周到上海】在社区、街道基层一线当志愿者,他们的暑假这样过!
https://static.zhoudaosh.com/73BE733A227C43E81CC30C49ADE37D5D1E21DDCC235C2FF91AFB452BBE977335
【东方网】 点燃科技梦想从孩子开始 华理学生暑期赴云南开展科普支教
https://n.eastday.com/pnews/162823815777014135
【上海科技报】华理社会实践团用科普点燃寻甸孩子科技梦想
http://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