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发布2020年度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0)日前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布。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第三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完成,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课题组介绍,针对国内现有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情况,“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着眼坚持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民生建设与民心凝聚,强调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力求兼顾指标相关性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系统性指标,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和就业质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潜力。”何雪松介绍,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19年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与2019年相比,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上榜,北、上、深、广仍旧占据前四位,杭州和南京进步明显。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表现优异,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一级指标得分名列前茅,“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和“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3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得分位列第三。课题组认为,上海社会发展还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在校大学生规模优势不明显等短板。因此,应考虑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机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础教育体系,切实降低中小学家长的课后辅导负担和课外辅导支出负担,从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愿。上海还应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降低落户门槛,从而有效地吸引有才华、有梦想、有冲劲的青年人。
在7个一级指标分项排名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排名靠前。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东莞、郑州、佛山、青岛和合肥等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青壮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龄化程度低,社会发展潜力大。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领域,北京、深圳、上海实力最强,珠海和克拉玛依等科教或产业强市,以及拉萨和太原等省会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资源,排名靠前。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城市得分最高,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丽江、黄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e53b217d97ce4783995aa2146b8b31f7
【中国新闻网】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在沪发布 北上深广位居前四
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16日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0)”显示,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与2019年相比,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上榜,北、上、深、广仍旧占据前四位,杭州和南京进步明显。

11月16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0)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布。课题组绘制
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19年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这是华理第三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课题组构建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系统性指标,包括7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和就业质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潜力。
在地域分布上,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7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成都和武汉等3个西南和中部城市也表现优异,充分体现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百强城市省份分布情况显示,广东省上榜城市数量名列榜首,上榜城市达到16个,其中5个城市进入前20强;江苏省和浙江省上榜城市数量紧随其后,入选城市分别达到12个和10个;山东省和福建省也分别达到9个和6个。上榜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城市上榜城市最为集中,东北、西南地区上榜数量较少。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表现优异,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一级指标得分名列前茅,“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和“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得分位列第三。
课题组发现,上海社会发展还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在校大学生规模优势不明显等短板。因此,课题组建议应考虑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机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础教育体系,切实降低中小学家长的课后辅导负担和课外辅导支出负担,从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愿。上海还应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降低落户门槛,从而有效地吸引有才华、有梦想、有冲劲的青年人。
在7个一级指标分项排名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排名靠前。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东莞、郑州、佛山、青岛和合肥等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青壮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龄化程度低,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领域,北京、深圳、上海实力最强,珠海和克拉玛依等科教或产业强市,以及拉萨和太原等省会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资源,排名靠前。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城市得分最高,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丽江、黄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
课题组认为,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完)
原文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9339594.shtml?
【上观新闻】主张社会和人民属性,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新发:北上广深之外,十强还有谁
此轮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

国内现有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11月16日上午,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0)”,对297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评”。
通过可获得的2019年各类统计年鉴数据,此轮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

【有加也有减,首次区分基本分和扣减分】
由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主张坚持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构建新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和就业质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潜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含: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指数研制方首次将分值分为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指标为38个二级指标,基本分100分;扣减指标为8个,扣减分为18分。
课题组还将前100强城市分为四个等级。其中,A++级(1-10名)、A+级(11-30名)、A级(31-60名)、A-级(61-100名),其余城市归属B级、C级,未能进入百强榜单。从整体上看,在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类指标贡献最大。

【上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得分居首】
在地域分布上,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7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成都和武汉等3个西南和中部城市也表现优异,充分体现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表现优异,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一级指标得分名列榜首。“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和“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3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得分则位列第三。当然,上海社会发展还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在校大学生规模优势不明显等短板。
何雪松教授等建议,应考虑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机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础教育体系,切实降低中小学家长的课后辅导负担和课外辅导支出负担,从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愿。

【生态环境指标下,十强多为中小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在7个一级指标分项排名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排名靠前。
譬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东莞、郑州、佛山、青岛和合肥等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青壮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龄化程度低,社会发展潜力大。
又如,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领域,北京、深圳、上海实力最强,珠海和克拉玛依等科教或产业强市,以及拉萨和太原等省会城市,同样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资源,也排名靠前。
而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城市得分最高,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再如,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这一指标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丽江、黄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吴开泽等认为,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原文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311823.htm?
【文汇APP】全国城市的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2020年11月16日上午,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华东理工大学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0)”。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19年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与2019年相比,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上榜,北、上、深、广仍旧占据前四位,杭州和南京进步明显。
这一排行榜针对国内现有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情况,而是更突出城市的民生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和就业质量,更加强调社会治理,更加关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发展潜力。
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表现优异,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一级指标得分名列前茅,“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和“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与科技文化”得分位列第三。
上海社会发展还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在校大学生规模优势不明显等短板。
因此,应考虑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机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础教育体系,切实降低中小学家长的课后辅导负担和课外辅导支出负担,从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愿。上海还应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降低落户门槛,从而有效地吸引有才华、有梦想、有冲劲的青年人。
在7个一级指标分项排名中,一些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排名靠前。
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东莞、郑州、佛山、青岛和合肥等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显著增强,青壮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龄化程度低,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领域,北京、深圳、上海实力最强,珠海和克拉玛依等科教或产业强市,以及拉萨和太原等省会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资源,排名靠前。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城市得分最高,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丽江、黄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这充分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第三次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1116/380200.html?timestamp=1605492051293?
更多媒体报道一览:
《经济日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北上深广仍旧占据前四位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310623&user_id=87975&source=wechat_friend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城市排名全看GDP?华东理工大学排城市百强榜,坚持看“社会属性”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0-11/16/content_k6VMjOIG.html?gid=VnDMvYk4
【央广网】2020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在沪发布 聚焦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http://www.cnr.cn/shanghai/tt/20201116/t20201116_525331738.shtml
【中国科技网】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http://www.stdaily.com/02/shanghai/2020-11/17/content_1045898.shtml
【新民网】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北上深广仍旧占据前四位
http://newsxmwb.xinmin.cn/chengsh/2020/11/16/31846888.html
【彭拜新闻】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长沙经济表现亮眼,珠三角人口潜力突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28329
【东方网】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0)发布:北上深位列三甲,杭州南京进步明显
https://n.021east.com/pnews/1605510214021991
【青春上海】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出炉,上海的排名是多少?
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11/16/16055144661323754949.html
【上海科技报】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0)
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3290
【劳动观察】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北上深广排名前四,上海社保救助指标名列前茅
https://www.51ldb.com//shsldb/sz/content/0175cf8235e4c0012b1748d88f2797bb.htm
【周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0)
http://static.zhoudaosh.com/EC8B646F96D96383CC39780EA54285FE5B2C30D5229CB51D027AE9E1175630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