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博士毕业生“孔雀西北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1-16

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生李萌,毕业之际,她选择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成为一名高校“青椒”,满怀对科研和育人的热爱,回到西部、回到家乡。新华社、中国科技网、科学网、文汇网、新民网、周到上海、《劳动报》、第一教育APP以及学习强国上海平台等媒体都对她的基层就业故事作了相关报道。
【中国科技网】回到来时路,华理女博士选择“孔雀西北飞”
发表时间:2020-06-03 记者 王春 通讯员 朱涵煜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回顾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九年学习与生活,李萌不禁感慨这段独特旅程中的汗水与感动,拼搏与热爱,困惑与坚持。作为2020届博士毕业生,毕业之际,她选择了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回到西部踏上教学科研之旅。“我一直相信,最幸福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职业,很幸运,我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与感动,秉持着对科研最纯粹的热爱,李萌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深思熟虑”后的目标坚定,也是不断思索后的“顺其自然”。

科研——初初见你即热爱
对李萌来说,科研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研读他人文献,是拓宽视野、不断思进的源泉;面对实际困难,是锻炼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必经;收获课题成功,是增长经验、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所在的课题组是个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大家庭。”说到自己的科研团队,李萌总是心怀感恩,感到温暖。在她的课题团队中,实验的准确性和理论深度由负责模拟工作的“计算小分队”负责;实际需要优化的实验细节等由专业相近或互补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讨论;而相对深奥的部分,还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同仁的一齐助力。大家就像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又都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分配任务,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非常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也就是科研的魅力,也是团队合作的魅力!
此外,读博期间的一些经历也让李萌逐步坚定了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选择。博士一年级时,她曾协助导师尚亚卓教授指导4名本科生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即“大创”),课题是《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课题开展初期,她手把手地引导学弟学妹们如何查阅文献、使用仪器等。逐渐深入了解每一位组员后,她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人的特长与性格,合理地安排任务,并给出了项目进度指导建议等。
“我会有针对性地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比如,安排细心的组员负责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让精通电脑的组员负责画图和图片处理。”结题时,该项目的等级被评定为“优秀”。得益于此,李萌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有了自己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顺其自然”。
良师——循循善诱筑梦人

李萌(前排右二)和课题组成员在一起。采访对象供图
本科做“大创”的过程让李萌感受到了科研过程的无穷乐趣,体会到了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魅力,而进一步促使她投身科研的,是她遇到了导师尚亚卓教授——她们课题组全体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科研过程中,尚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课题进度与所遇困难,尽己所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大家;生活实践中,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希望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与自信。
“什么是做科研?不能只是做科研中的一个环节。首先你要会从文献中提炼自己的想法,然后要培养自己设计、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最后要学会总结,提升自己写科研论文的水平,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回忆起尚老师的谆谆教诲,李萌的心中总会涌起满满的感动与温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在尚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我深切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使命。她的工作态度和学术高度,更是我行动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在尚老师的影响下,李萌逐渐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敬意与兴趣,立志要以恩师为榜样,以自身力量去点燃薪火,照亮更多后辈的人生之路。
在校期间,李萌担任过华理化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助教,主要负责实验指导、学生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室安全检查等教学任务;也曾带领团队参加过“万华化学第二届创新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项创新活动。
这些经历不仅给了她成为教师的经验与自信,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投身教育事业的勇气与决心。她也承诺:“在今后工作中,我也将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富有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扎实的‘筑梦人’。”
原文链接: http://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06/03/content_951685.shtml
因热爱而坚守,她将科研带上就业之旅
【科学网】华理女博士选择“孔雀西北飞”
发表时间:2020-06-03 通讯员 朱涵煜 记者 黄辛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回顾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9年学习与生活,李萌不禁感慨这段独特旅程中的汗水与感动,拼搏与热爱,困惑与坚持。作为2020届博士毕业生,毕业之际,她选择了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回到西部踏上教学科研之旅。“我一直相信,最幸福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职业,很幸运,我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与感动,秉持着对科研最纯粹的热爱,李萌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深思熟虑”后的目标坚定,也是不断思索后的“顺其自然”。
科研——初初见你即热爱
对李萌来说,科研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研读他人文献,是拓宽视野、不断思进的源泉;面对实际困难,是锻炼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必经;收获课题成功,是增长经验、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所在的课题组是个和谐融洽、互帮互助的大家庭。”说到自己的科研团队,李萌总是心怀感恩,感到温暖。在她的课题团队中,实验的准确性和理论深度由负责模拟工作的“计算小分队”负责;实际需要优化的实验细节等由专业相近或互补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讨论;而相对深奥的部分,还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同仁的一齐助力。大家就像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又都不仅仅限于自己的分配任务,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非常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也就是科研的魅力,也是团队合作的魅力!
此外,读博期间的一些经历也让李萌逐步坚定了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选择。博士一年级时,她曾协助导师尚亚卓教授指导4名本科生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即“大创”),课题是《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课题开展初期,她手把手地引导学弟学妹们如何查阅文献、使用仪器等。逐渐深入了解每一位组员后,她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人的特长与性格,合理地安排任务,并给出了项目进度指导建议等。
“我会有针对性地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比如,安排细心的组员负责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让精通电脑的组员负责画图和图片处理。”结题时,该项目的等级被评定为“优秀”。得益于此,李萌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有了自己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顺其自然”。
良师——循循善诱筑梦人
本科做“大创”的过程让李萌感受到了科研过程的无穷乐趣,体会到了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魅力,而进一步促使她投身科研的,是她遇到了导师尚亚卓教授——她们课题组全体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科研过程中,尚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课题进度与所遇困难,尽己所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大家;生活实践中,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人发展,希望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与自信。
“什么是做科研?不能只是做科研中的一个环节。首先你要会从文献中提炼自己的想法,然后要培养自己设计、改进实验方案的能力,最后要学会总结,提升自己写科研论文的水平,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回忆起尚老师的谆谆教诲,李萌的心中总会涌起满满的感动与温暖。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在尚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我深切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使命。她的工作态度和学术高度,更是我行动的标杆和努力的方向!”在尚老师的影响下,李萌逐渐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敬意与兴趣,立志要以恩师为榜样,以自身力量去点燃薪火,照亮更多后辈的人生之路。
在校期间,李萌担任过华理化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助教,主要负责实验指导、学生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室安全检查等教学任务;也曾带领团队参加过“万华化学第二届创新大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项创新活动。
这些经历不仅给了她成为教师的经验与自信,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投身教育事业的勇气与决心。她也承诺:“在今后工作中,我也将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富有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扎实的‘筑梦人’。”
践行——脚踏实地明方向
前段时间,“西迁”壮举重提。“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陕,满怀豪情带着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电机实验室;陈学俊教授和夫人西迁前将上海价值不菲的房产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相较于“西迁”时期的大环境而言,目前西部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国家对西部建设的相关政策也不断推行。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兵团人,李萌在求学伊始就立下了回家乡工作的志愿。对毕业渴望为家乡出一份力的她来说,石河子大学成为了不二之选。
新疆石河子大学与华理有着密切的合作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近年来也招揽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与教育资源,有着广阔的学术前景与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教育这片肥田沃土中,我会继续用热爱与担当,帮助更多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未来的日子里,李萌也希望尽己所能,继续热爱自己的热爱,坚守最初的坚守,谱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李萌也呼吁大家:“在学有所成之时,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明确心中所爱、抓住时代机遇,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精彩。”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6/440871.shtm

【新华社客户端】“孔雀西飞” 毕业生们在祖国西部开启精彩人生
发表时间:2020-06-05 记者 吴振东 潘旭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5日电(记者 吴振东 潘旭)“一棵大树俯身而卧的地方,正在长出一片森林。我们还年轻,我希望自己能为这片森林增添一份绿。”
说这话的,是上海高校2020届0000001号就业协议的签署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高娇。她将于6月奔赴祖国西部,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学研究所开启职业生涯,而那里也是“共和国勋章”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曾经工作的地方。
既不留在大城市上海,也没有选择回老家重庆,高娇只记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上海交大举行招聘宣讲会时自己的兴奋之情:“中物院在我们西南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正是我心之所向。”
回想今年求职历程,高娇总结为“努力+幸运”。幸运的是因为她的专业并不算对口。“好在今年对方正好需要招我这个专业大类,这给了我一个可以争取的机会。”
努力则是指她在专业上的付出。在上海交大读博期间,高娇主要研究制冷和热量转换。由于从事的是应用型研究,搭建实验台、做试验、写报告等工作都得在工厂进行。从研究生开始,高娇就成为一名“工厂学子”,在车间里做学术。
“搭实验台时要拿着工具跟车间工人师傅一起工作,还要研究实验数据,每天早上7点出发,晚上8点回家。”高娇说,有时候,一周多时间还得不到实验结果,就感到很焦虑。她有句用来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学得到东西的事情是锻炼,学不到的是磨炼”。
在江苏苏州和上海宝山的两个空调厂家里,高娇度过了两年多的研究生时光。但正是这段埋首研究的经历,成就了今天的她。目前,高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篇SCI论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了四项国家专利,两次学术报告荣获全国大学生科研比赛最高奖……她是周围人眼中的妥妥的“学霸”。
“运气终会眷顾勤奋的人。一次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幸运是偶然的,努力是必然的。”高娇说。
去西部就业,高娇没有丝毫犹豫,并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在被录取之前,有待遇优渥的企业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拒绝了。
“我虽然能力有限,但我愿意把青春奉献给西部,把智慧奉献给国防。”高娇说。
“孔雀西飞”故事的主角不止高娇一人。华东理工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李萌选择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
李萌有着对教学和科研最纯粹的爱。读博期间的一些经历也让她坚定了当一名高校教师的选择。她曾协助导师指导4名本科生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手把手地引导学弟学妹查阅文献、使用仪器,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不同特长与性格安排任务,给出项目进度指导建议等。过程中,李萌体会到了做一名老师的成就感,把爱好变成职业对谁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为什么是回西部?李萌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兵团人,自己一直都有为家乡服务的愿望,而重温轰轰烈烈的“西迁”往事,为老一辈教育家身上的坚毅和执着所打动,更让自己更加坚定了回乡的决心。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却可以永恒绽放。“我愿意像那些前辈一样,扎根在西北大地,为一事,尽一生。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会用热爱与担当,努力帮助更多学生实现梦想。”李萌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抓住时代机遇,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与民族发展,练就过硬本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原文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150983?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更多媒体报道一览:
【文汇网】回西部做“青椒”,华东理工大学女博士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投身科研+育人一线
http://whb.cn/zhuzhan/xue/20200603/352480.html
【学习强国】 青春物语 回到来时路,华理女博士选择“孔雀西北飞”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063879702500982827&item_id=16063879702500982827&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上海科技报》:回到来时路,华理女博士选择“孔雀西北飞”,将科研带上就业之旅
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0640
【新民网】关注大学生就业| 疫情之下,沪上优秀学子选择“孔雀西北飞”
http://newsxmwb.xinmin.cn/kejiao/2020/06/02/31739158.html
【周到上海】华东理工女博士选择回西部就业,踏上教学科研之路
http://static.zhoudaosh.com/33C50322B26C5F11EDB609434DBB98F33CE19682B3C59811B1E21B0F3F7BD0DF
【第一教育】因热爱而坚守,华理女博士奔赴西部做科研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2175446_30593_dyjy.html?app=1
《劳动报》:这些大学生选择“孔雀西北飞
http://epaper.routeryun.com/Article/index/aid/3473979.html



相关话题/科研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