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团队利用前期提出的纳米孔电化学限域测量思想,针对聚集诱导发光体(AIEgens)发光过程可逆操控这一挑战,探索制备了单个石英纳米孔道限域光电传感界面,直接对纳米孔尖端限域空间内飞升量级AIEgens溶液进行电化学可逆调控,使得AIE发光体在限域尖端和非限域空间之间以1.4 μm/s-2.2 μm/s的速度往复运动,从而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动态聚集诱导发光过程的动态可逆操控。同时,利用瞬态电化学-荧光联用技术,实时同步监测了聚集诱导发光体在限域空间可逆变化过程。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光电纳米孔道高空间分辨的特性,将AIEgens电化学可控地注入到单个细胞中,应用于非水溶性AIEgens分子的单个活细胞荧光成像分析。
![](https://news.ecust.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f8/52/d660c0f549388bb9c4cb3569e1f4/f873c38d-c835-4128-af0a-74dc38433d56.jpg)
该论文由化学学院青年教师应佚伦副研究员带领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李缘杰,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完成,梅菊副教授全力帮助了AIE分子的制备合成,课题设计和测量机制上得到了田禾院士及龙亿涛教授的悉心指导。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项目资助。
原文连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5832-y。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4日09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