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现状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基于鲁、皖、浙三地合作社实地调研”以山东、安徽、浙江三地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为蓝本,以合作社对普通农户的带动作用强弱为区分,在合作社提供服务内容、产权关系、盈余分配三个维度内,梳理了合作社与农户联结的三种模式。以合作社带动农户持续增收为着眼点,发现现阶段合作社普遍存在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即自身治理不规范、持续盈利能力弱、以“合作社”之名套取财政扶持。在肯定合作社领办人对合作社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提出领办人能力和素质欠缺是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薄弱的内部原因,政府应在合作社发展中善尽监管之责,并对《合作社法》的修改提出建议。
调研团队的4位成员均系我校经济法学院在读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从2016年暑假即开始的调研过程充满着各种预想不到的艰辛,也收获了许多的理解与支持。经济法学院沈贵明、季奎明等导师对调研的方法、方向、路径给予了深入细致的指导,校团委的分管老师和校内培育项目的评委老师也曾多次给出富有创见的修改意见。

在2015年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是学校参赛以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校团委高度重视本届“挑战杯”竞赛参赛工作,提早两年开始筹备相关工作。团委坚持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跟进式”教育理念为指导,系统开展“精准帮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的文件和制度,认真精细地进行宣传动员,设立专项孵化资金,聘请多名专家指导作品,为科技创新实践竞赛培育项目提供坚实后盾,有效激发了在校师生投身学术科技创新的意识与兴趣。2016年5月启动了“挑战杯”校内选拔赛,选拔和培育17个优秀项目,并予以资金支持。经过近两年的培育锻炼,我校将10支优秀队伍报送市赛,1支队伍授市赛三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一等奖,1项特等奖;最终一支队伍入围国赛并荣获特等奖。
全国“挑战杯”赛事两年举办一次,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此次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共有715件,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作品等三大类,其中39件被授予特等奖。我校经济法学院的团队本次能在各学科门类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与探索精神的肯定,更能以此为契机激发华政学子深入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将华政优秀的科研传统继往开来。
来源|经济法学院校团委 编辑|熊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