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复习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知识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先导和思想渊源。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善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7.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8.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980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并在实践中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9.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开自己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2)它为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潮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3)它有助于解决澄清疑惑,解决问题,更好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单从解放生产力这一点来说,改革也可以叫作革命。(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化,特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革命性的变化。(3)改革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的重大变化,从这些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不亚于一场革命。
1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我们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要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党的十六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意义重大
(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5)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提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6个方面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8."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1)一个国家。(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长期不变。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1)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1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他们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2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党在执政条件下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到党的日程上来,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一、复习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知识要点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浦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从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和帮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戊戌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在103天的时间里,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弱点和错误。主要是(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4.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的人物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等。(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主要为毛泽东,其他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张闻天负总责,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担负起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他们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1938年3月,李宗仁实施的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消灭日军1万多人。
国民党爱国将士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率孤军坚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中国人民军队对日军的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咳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发法西斯战士也胜利结束。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0.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在帝国主义的封锁情况下,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向外发展的渠道被阻断,就更加重了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的这种依赖性。(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只有苏联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11."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与"三反"斗争相配合,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了"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
12.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如:提出社会主义矛盾学说,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分两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提出文化建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等等。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压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探索。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合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史册上。
13.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时间里,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的三件大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部分:2013年国内外重大时事
1.2013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分别是郑哲敏、王小漠。
2.2013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这是"一号文件"连续第10年聚焦"三农"。
3.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李源潮为国家副主席,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4.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运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5. 世界贸易组织(WTO)候任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8月17日宣布,任命包括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易小准在内的4人为该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也是首位来自中国的世贸组织副总干事。
6.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7.为庆祝苏联人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8周年,2013年5月9日,莫斯科中心红场举行了胜利日阅兵式。
8.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2月8日在平壤举行,会议宣布张成泽一伙有反党反革命行为,解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朝中社的报道说,最近党内的"异色分子"在继承主体革命事业的重大历史时期企图废除党的唯一领导体制,通过派别阴谋扩大自己势力,对党提出挑战。
第四部分:考试题型(笔试、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2.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3.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4.论述题,1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