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独立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94人,现有在校研究生69人。其中,2010年招收硕士生18人、博士生6人,2011级招收硕士生16人、博士生7人,2012级招收硕士生17人、博士生5人。2013年招生规模与上一年大体相当,招生工作程序如下:
一、博士招录 
  思勉高研院以“入学申请考核”方式招录博士研究生。具体“选拔工作细则”随后发布,请留意、关注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思勉高研院有关网页。
二、硕士招录 
  思勉高研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置于相关院系、专业中,名额单列。 
(一)“专项推免生”招录 
  “专项推免生”选拔、面试工作由思勉高研院单独组织、安排(选拔细则另见)。 
(二)统考生招录 
1、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具体招生、复试工作由相关系、专业按要求进行;录取之后,进入思勉高研院接受跨学科培养。 
2、招生专业、方向 
  有意报考的考生,请选择思勉高研院的跨学科研究方向(见我校研究生院当年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相关研究方向注明有“**方向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培养”),并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思勉高研院2013年硕士招生方向、导师名单,详见下。 
3、复试与录取 
  初试合格、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参加由相关院系、专业组织的统一复试(具体由各系根据要求安排、落实)。 
  复试合格的考生,经导师同意,由相关系、专业综合考量,择优录取。录取过程中,第一志愿报考思勉高研院跨学科研究方向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性。若思勉招生方向录取名额已满,可有机会参与报考的所在系、专业的其它方向的竞争性录取。 
  思勉高研院创设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旨在选拔和培养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具有综合优势的人文社科创新型人才。在学校研究生院的积极支持下,高研院将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更为独特、优越的环境条件——包括多样化的培养方式(“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等),自由度更大的选课方案,邀请本校最优秀的教师队伍任课,同时聘请海外客座教授开设选修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学术训练和交流的机会,独立开设高水平的专业外语课程,积极协助研究生申请出国交流访问的项目等。 
  若有相关问题,可咨询:肖连奇(教务秘书),(021)54345087,lqxiao@simian.ecnu.edu.cn。
附: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13年研究生招生方向、导师、招生专业
1)博士招生方向、导师、招生专业
跨学科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专业  | 
        
| 
             中国经典研究  | 
            
             杨国荣  | 
            
             中国哲学  | 
        
| 
             严佐之  | 
            
             古典文献学  | 
        |
| 
             现代性与中西思想  | 
            
             高瑞泉  | 
            
             中国哲学  | 
        
| 
             许纪霖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
| 
             刘 擎  | 
            
             政治学理论  | 
        |
| 
             城市社会与文化  | 
            
             姜 进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 
             罗 岗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 
             江南学  | 
            
             胡晓明  | 
            
             中国古代文学  | 
        
| 
             刘 昶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
|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 
            
             杨国强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  | 
        
2)硕士招生方向、导师、招生专业(院系)
跨学科研究方向  | 
            
             导师  | 
            
             招生专业(院系)  | 
        
| 
             
 现代性与中国思想  | 
            
             高瑞泉  | 
            
             中国哲学(哲学系)  | 
        
| 
             陈 赟  | 
            
             中国哲学(哲学系)  | 
        |
| 
             许纪霖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  | 
        |
| 
             杨国强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  | 
        |
| 
             瞿 骏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  | 
        |
| 
             李向平  | 
            
             社会学(社会学系)  | 
        |
| 
             现代性与西方思想  | 
            
             刘 擎  | 
            
             政治学理论(国关院)  | 
        
| 
             林国华  | 
            
             政治学理论(国关院)  | 
        |
| 
             王寅丽  | 
            
             外国哲学(哲学系)  | 
        |
| 
             崇 明  | 
            
             政治学理论(国关院)  | 
        |
| 
             刘文瑾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文系)  | 
        |
| 
             吴冠军  | 
            
             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系)  | 
        |
| 
             
 城市社会与文化  | 
            
             姜 进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  | 
        
| 
             罗 岗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系)  | 
        |
| 
             文 军  | 
            
             社会学(社会学系)  | 
        |
| 
             雷启立  | 
            
             传播学(传播学院)  | 
        |
| 
             倪文尖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系)  | 
        |
| 
             
 江南学  | 
            
             胡晓明  | 
            
             中国古代文学(中文系)  | 
        
| 
             彭国忠  | 
            
             中国古代文学(中文系)  | 
        |
| 
             刘 昶  | 
            
             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