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c0ab4ecf-dfb2-4509-94f1-2c2d8bb5f7c4.jpg)
徐鹏巍
“我是2014年7月5日第一次来到实验室,到今年6月底我毕业,算是五年整。”对这个“第一次”,徐鹏巍记得非常清楚。
![](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869dcee9-06c5-4f00-8a29-0fb5c2306654.jpg)
徐鹏巍在实验室
“科研”这个关键词,贯穿了他五年的学习生涯。在导师周剑教授课题组里,他致力于发展简单酮硝酮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以发展新的氮杂四取代碳手性中心构建方法,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其中“Diastereo- and enantioselective [3 + 3] cycloaddition ofspirocyclopropyl oxindoles using both aldonitrones and ketonitrones”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高达12.353。
“我当时就是想学工科专业,也许可以说是想掌握一门技术,但是经历了学数学分析的痛苦后,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在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排斥化学,而且学的进去,成绩还可以,最后我就选择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有了“学一门技术”的目标,徐鹏巍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c558a2ed-10a2-40d8-8ca6-0696c6fa0c49.jpg)
徐鹏巍在做实验
刚进入华东师大时,徐鹏巍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当时看到优秀的师兄毕业时成果丰硕,来到同一个实验室,我希望能追逐师兄们的脚步,因此我给自己定下了‘发两篇一区文章’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验室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早上8:30到晚上10:30,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他一头扎在实验室里。
硕博连读的前三年,他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只要不下雨,每周日他都会和同学一起打球。后来他的球友都相继的毕业,自己实验进程也到了关键的阶段,他也就放弃了这项爱好,几乎一周7天都去实验室,一门心思都扑在自己的科研上。
“不敢说我对自己做的多感兴趣,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心态好,比较会自我调节解压
这个不停调整的过程令人抓狂,他也想过直接放弃这个课题,可是他每次都会反问自己:“如果我现在把这个课题丢掉,我又去想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好结果吗?新的课题就不会遇到同样的瓶颈吗?现在的课题都做了这么久,前期工作也都成体系,如果能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成果的,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
就这样,徐鹏巍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手中的课题,没有出现过一次半途而废的情况。
![](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d76a0a91-bd50-4efc-b524-2756d213ea7c.jpg)
2016年,徐鹏巍在大连参加中国化学会年会
徐鹏巍发文章的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他的文章投稿时被拒了三次,第四次才成功发表。
“文章被拒这个阶段,烦躁总是有的,但是心里要明白,烦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总之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解决的,生活也还是要过下去的。”
徐鹏巍调整后心态,根据评委意见,不停地调整文章框架及内容,终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最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学会了从评委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文章,为下一次的投稿做足准备
徐鹏巍的导师周剑教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基金资助,并于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aee63030-0924-4935-ad40-44cfca1a9875.jpg)
徐鹏巍与导师周剑教授
徐鹏巍科研路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导师的帮助。“他是个很严肃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会给予我一定学术自由的人。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下,我可以尝试我自己任意一个想法。但是“自己想、自己干”总会有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每当这个时候,周老师总能及时给出指导,这不仅帮助我推进了课题,也让我增长知识、经验并且收获自信心。”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让徐鹏巍实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徐鹏巍学会了从课题设计到实现并成为一篇研究论文的方法。
徐鹏巍的博士后导师选择了一个港大新建组的年轻老师,为此周剑教授颇为担心,新建组的老师会不会缺少经验?会不会影响到徐鹏巍未来的发展?这些未知都成了周剑教授的顾虑。但是徐鹏巍还是决定必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去挑战自己。向导师说明缘由后,周剑教授表示支持。导师的支持令徐鹏巍颇为感动,在科研这条路上,他感谢导师的教导与付出、支持与帮助。
![](http://news.ecn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37/67/9e778e0b4c11a3bb75b41ff22d40/c3915dee-19e1-4951-9413-d1142faf8ef5.jpg)
徐鹏巍近照
“科研是没有止境的,前面还有一群巨人等着你去追赶。”
临近毕业,虽然徐鹏巍已经达到毕业要求,但是他仍然和往常一样到实验室打卡实验,去实验室已经成为了他五年来养成的习惯。
文|于洋 图|于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潇岚 夏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