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9 | 古志钦 | 张利权 |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长期淹水措施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 外来入侵物种 互花米草 芦苇 持续淹水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光合色素 解除胁迫 |
2009 | 平原 | 张利权 | 南汇边滩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湿地 南汇边滩 圈围工程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2009 | 钟华 | 蒋雪中 | 长江口深度基准面转换的程序实现及其在滩涂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长江口 深度基准面 转换 ArcGIS Engine 滩涂面积 |
2009 | 施永祺 | 陆健健 | 崇西湿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 | 崇西湿地 蜘蛛群落 生活类型 |
2009 | 杨伟 |
李占海 陈沈良 |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时空演变分析 | 滨海湿地 滩涂 海岸线 冲淤演变 黄河三角洲 |
2009 | 周永东 |
李占海 陈沈良 |
黄河三角洲强侵蚀海岸侵蚀过程及机理研究 | 黄河三角洲 海岸侵蚀 沉积物 冲淤演变 |
2009 | 张伯虎 |
张国安 陈沈良 |
广西重点港湾沉积动力特征及其冲淤演变 | 广西重点港湾 钦州湾 水沙特征 表层沉积物 冲淤演变 |
2009 | 冯凌旋 | 李九发 | 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演变及其对北槽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响应 | 南北槽分流口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河床演变 分流比 |
2009 | 刘曦 | 沈芳 | 插件式的海岸侵蚀灾害分析与评价GIS应用框架研究 | 插件 海岸侵蚀 GIS 长江三角洲 灾害分析 |
2009 | 邵亮 | 张经 |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颗粒态氨基酸的分布 | 颗粒态氨基酸 颗粒有机氮 长江口 东海 降解指数 |
2009 | 张俊儒 | 蒋雪中 | 长江口最大侵蚀带表层悬浮物浓度及粒径对水体光谱特性影响的研究 | 水色遥感 光谱反射率 悬浮泥沙浓度 悬浮泥沙粒径 絮凝体 |
2009 | 闫龙浩 | 杨世伦 |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输运研究--以崇明东滩近岸水域为例 | 长江口 崇明东滩 悬沙浓度 单宽输沙量 余流 |
2009 | 朱伟健 | 沈芳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和遥感反演的初步研究 | 有色溶解有机物 CDOM 混合行为 长江口 东海 光学特性 遥感模式 |
2009 | 吴稳 | 周云轩 | 长江口水文环境信息与水下地形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 | 长江口 可视化 GIS fBm 三维水下地形 Fledermaus 泥沙浓度可视化 盐度可视化 底质类型可视化 地形演变 |
2009 | 陈华伟 | 丁平兴 | 波浪对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分析及应用 | 波浪 风暴潮 数值模拟 温台临近海域 |
2009 | 许晟轶 | 朱建荣 | 广西重点港湾流场和悬浮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 广西沿海 重点港湾 流场 悬浮 数值模拟 |
2009 | 李贞 | 李珍 | 广西海岸带孢粉组合特征及近百年来沉积环境演变 | 广西海岸带 孢粉分析 粒度分析 210Pb测年 沉积环境演变 |
2009 | 吴绍渊 | 李道季 | 骨条藻赤潮后赤潮过程的三维荧光特征与生态学分析 | 骨条藻赤潮 三维荧光光谱 CDOM PARAFAC模型 |
2009 | 赵峰 | 杜金洲 | 长江口及黄海海域中210Po和210Pb的环境分布及其活性不平衡现象 | 长江口 黄海 210Po 210Pb 大气沉降通量 滞留时间 不平衡性 |
2009 | 罗艺 | 张卫国 | 长江河口悬沙和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流域泥沙的比较 | 磁性特征 悬沙 沉积物 长江口 嘉陵江 长江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9 | 李华 | 杨世伦 | 潮间带盐沼植物的沉积动力学效应研究 | 湿地 盐沼 植物 沉积动力过程 潮间带 长江口 |
2009 | 黄华梅 | 张利权 | 上海滩涂盐沼植被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动态研究 | 长江口滩涂湿地 盐沼植被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种群 时空动态 演替 外来种 细胞自动机(CA)模型 |
2009 | 刘 红 | 何 青 | 长江河口泥沙混合和交换过程研究 | 长江口 悬浮泥沙 表层沉积物 粒度分布 泥沙交换 泥沙混合 分选沉降 |
2009 | 陈小英 | 陈沈良 | 陆海相互作用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和冲淤环境研究 | 黄河三角洲 冲淤 沉积环境 粒度特征 磁性特征 沉积相 |
2009 | 赵建春 | 李九发 | 长江口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近期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长江河口 九段沙 水下沙洲 动力沉积 冲淤演变 深水航道 |
2009 | 章飞燕 | 李道季 | 长江口及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历史对比及其环境因子研究 |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演替 气候变化 |
2009 | 范恩梅 | 陈沈良 | 连云港近岸海域水沙运动与动力沉积研究 | 水动力条件 表层沉积物 沉积环境 沉积物输移 连云港 |
2009 | 哈长伟 | 陈沈良 | 江苏淤泥质海岸侵蚀与沉积特征研究 | 江苏淤泥质海岸 废黄河口 沉积物 粒度特征 |
2009 | 徐晓君 | 杨世伦 | 淤泥质潮间带沉积动力过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 潮间带 沉积动力过程 沉积物 冲淤过程 崇明东滩 长江口 |
2009 | 袁连奇 | 张利权 | 调控淹水胁迫对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控制效果 |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淹水胁迫 梯度淹水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2009 | 田丽欣 | 吴 莹 | 东,黄海及海南近海有机碳的分布 | 颗粒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黄海 东海 万泉河 文昌河 |
2009 | 杨丽阳 | 吴 莹 | 沉积物中的木质素在物源示踪和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 陆源有机碳 木质素 陆架区 柱样 环境演变 |
2009 | 陈 曦 | 张卫国 | 长江主要输沙支流泥沙性质比较及其对河口沉积物来源判别的指示意义 | 磁性特征 地球化学 物源判别 金沙江 嘉陵江 汉江 长江 |
2009 | 李 丹 | 邓 兵 | 中国东部若干入海河流水化学特征与入海通量研究 | 化学风化 主要离子 输送通量 环境酸化 人类活动 长江 |
2009 | 张军宏 | 孟 翊 | 崇明岛及长江口北支全新世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 | 全新世 长江口北支 崇明岛 沉积特征分析 环境演变 |
2009 | 路海亭 | 戴志军 | 杭州湾北部上海化学工业区前沿岸滩稳定性研究 | 岸滩过程 沉积物 剖面演化 上海化学工业区 杭州湾北岸 |
2009 | 周 婧 | 陆健健 | 节水型黑水微生物处理系统除磷组分的研究 | 聚磷菌(PAOs) 黑水 增效剂 点源污染 分散处理 |
2009 | 徐俊杰 | 何 青 | 基于底边界层研究的航道回淤机制分析 | 长江口 底边界层 深水航道 回淤 |
2009 | 李 娜 |
程和琴 李身铎 |
崎岖列岛海域洋山岛链堵汊工程后水沙条件的变化对港区海床冲淤影响研究 | 堵汊工程 潮动力 弱流点 平面环流 海床冲淤 |
2009 | 刘小丽 | 沈 芳 | 河口近岸悬浮泥沙浓度及时空分布的卫星遥感研究 | 长江 悬沙浓度 NERIS Ⅱ类水体 遥感反射率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8 | 王娜 | 吴莹 | 脂肪酸等生物标志物在海洋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以长江口毗邻海域为例 | 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脂肪酸 |
2008 | 郑晓琴 | 丁平兴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温盐时空变化数值模拟 | EFDC模型 数值模拟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温盐时空变化 |
2008 | 陈建勇 | 戴志军 | 珠江口荷包岛南湾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性研究 | 弧形海岸 沉积特征 岸线平面形态 海岸剖面变化 |
2008 | 吉晓强 | 何青 | 崇明东滩水沙输移及植被影响分析 | 崇明东滩 潮滩 泥沙运动 粗糙长度 波浪 |
2008 | 曹佳 | 茅志昌 | 长江河口典型岸滩侵蚀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岸滩侵蚀 长江河口 崇明岛南岸 长兴岛南岸 杭州湾北岸 |
2008 | 李平 | 陈沈良 |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典型岸滩短期地貌动力过程研究 | 九段沙上沙 岸滩 短期 表层沉积物 悬沙浓度 地貌动力 |
2008 | 高志松 | 程和琴 | 近百年来长江口北支对滩围垦的自适应研究 | 长江口 北支 自适应 围垦 |
2008 | 郭建强 | 茅志昌 | 长江河口外沙里泓地形的形成演变及其在河口整治开发中的作用 | 长江河口 外沙里泓 机理 整治开发 |
2008 | 张敬 | 杜金洲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速率比较研究 | 东海陆架 崇明东滩 沉积速率 |
2008 | 张明 | 周云轩 | 基于小波分析的淤泥质潮滩水边线提取 | 遥感 水边线 小波分析 潮滩 组件技术 |
2008 | 傅利辉 | 朱建荣 | 长江河口南槽没冒沙水域淡水带形成和变化动力机制的研究 | 长江河口 没冒沙 淡水带 盐水入侵 形成机制 数值模拟 |
2008 | 项印玉 | 朱建荣 | 陆架环流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影响 | 长江河口 盐水入侵 台湾暖流 苏北沿岸流 长江冲淡水 |
2008 | 吴荣荣 | 李九发 | 上海市陆沿岸滩水沙环境及演变研究 | 长江口 上海市陆沿岸滩 围垦工程 水沙变化 |
2008 | 李向阳 | 陈沈良 |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现代动力沉积研究 | 黄河三角洲 沉积物 冲淤 |
2008 | 周香香 | 张利权 | 崇明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 | 村镇沟渠 生态修复 土壤生物工程 示范工程 崇明前卫村 |
2008 | 赵锦霞 | 张利权 | 崇明东滩养殖塘人工湿地景观特征与越冬水鸟空间分布格局 | 越冬鸟类 养殖塘 空间统计学 空间分布 崇明东滩 |
2008 | 俞航 | 陈沈良 | 崎岖列岛海域近底层水沙特征,冲淤演变及其对洋山港工程的响应 | 崎岖列岛 洋山港 近底层 水沙特征 冲淤演变 |
2008 | 肖文军 | 丁平兴 | 长江口邻近海域波浪场数值计算 | 长江口 波浪 数值计算 缓冲方程 SWAN |
2008 | 王延明 | 李道季 | 长江口底牺动物分布与沉积物和低氧区的关系研究 | 长江口 低氧区 硫化物 重金属 |
2008 | 季倩 | 张经 | 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及底牺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 微微型浮游生物 聚球藻 低氧 水团 沉积物 |
2008 | 李玫 | 李道季 | 长江口溶解态硅通量及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初步研究 | 长江口 悬浮颗粒生物硅 硝酸盐 余流通量 |
2008 | 高伟 | 陆健健 | 长江口潮滩湿地鸟类适栖地生态实验工程研究和实践 | 长江口 崇西湿地 潮滩湿地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7 | 刘玮祎 | 何青 | 东海大桥沿线及临近海域海床冲淤分析 | 东海大桥海域 水沙特性 地形冲淤演变 海岸工程 |
2007 | 朱传芳 | 丁平兴 | 悬沙垂向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 | 悬沙浓度垂向分布 悬沙垂向扩散系数 实验研究 |
2007 | 胡静 | 陈沈良 | 长江河口水沙分流和输移的探讨 | 长江口 分水分沙 青草沙 |
2007 | 付桂 | 李九发 | 南汇嘴岸滩及邻近海床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 长江口 杭州湾 南汇嘴岸滩 围垦工程 冲淤演变 |
2007 | 李明 | 杨世伦 | 近几十年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滩涂演变分析 | 滩涂 围垦 海岸演变 长江三角洲 |
2007 | 孔定江 | 李道季 |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不同分子量级DOM中氨基酸变化初步研究 | 长江口 有机溶解物 超滤 氨基酸 |
2007 | 张杰 | 沈芳 | 长江口潮滩植被检测及时空变化的遥感研究 | 长江口 潮滩植被 植被指数 光谱特征 检测 |
2007 | 屈明剑 | 张经 | 东,黄海柱状沉积物和长江口悬浮颗粒物中稀土元素的HR-ICP-MS测定及特征分析 | 稀土元素 沉积物 特征 长江口 |
2007 | 林晶 | 吴莹 |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 | 溶解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东海 长江口 |
2007 | 何超 | 丁平兴 | 近二十年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沙分布比较分析 | 长江口临近海域 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
2007 | 葛建忠 | 丁平兴 | 风暴潮数值预报及可视化 | 台风风暴潮 数值预报 台风风场模型 |
2007 | 于灏 | 吴莹 | 颗粒态陆源有机物在长江和东海陆架区的迁移和埋藏-以木质素为例 | 陆源有机物 木质素 长江 长江口 |
2007 | 李贵东 | 周云轩 | 滩涂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遥感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滩涂资源信息提取为例 | 滩涂资源 信息提取 影像融合法 分类方法 |
2007 | 陈义中 | 朱建荣 | 黄海东海环流和长江冲淡水季节连续变化的数值模拟 | 环流 长江冲淡水 季节性变化 波浪 |
2007 | 谢志发 | 陆健健 | 长江河口互花米草盐沼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生态学关系研究 | 长江河口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动物 盐沼 |
2007 | 唐建华 | 何青 | 长江口及其临机海域粘性细颗粒泥沙絮凝特性研究 | 长江口 邻近海域 絮凝特性 分布 沉速 |
2007 | 刘文亮 | 陆健健 | 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及其优势种探讨 | 长江河口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演变 |
2007 | 周巧菊 | 陈介中 | 大亚湾热污染研究 | 大亚湾 湿排水 热污染 数值模拟 |
2007 | 邢云 | 张卫国 | 基于磁性特征的长江口和黄河口表层沉积物比较研究 | 磁性特征 地球化学 粒度 长江 黄河 |
2007 | 翟晓鸣 | 何青 | 长江口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初探 | 长江口 流速 梯度 分布 |
2007 | 徐毅 | 张经 | 长江口及临近海域颗粒态及溶解态硅稳定同位素的ICP-MS测定及分布研究 | 硅稳定同位素 阳离子交换树脂 长江口 东海 浮游植物 |
2007 | 王东辉 | 张利权 | 上海九段沙互花米草种群扩散动态CA模型研究 | 九段沙 外来物种 互花米草 细胞自动机 种群动态 |
2007 | 刘华 | 张利权 | 水体环境对大型沉水植物反射光谱的影响 | 沉水植物 深度 光谱反射率 地物光谱仪 |
2007 | 黄广 | 陈沈良 | 长江口,杭州湾水沙交换与输移特征研究 | 水沙交换 南汇边滩 水动力 悬沙输移 沉积物输移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6 | 谢红霞 | 张卫国 | 长江口潮滩芦苇与花米草中重金属累积的比较研究. | 长江口,芦苇,群互花米草,重金属 |
2006 | 赵华云 | 杨世伦 |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三角洲前绿悬沙浓度的监测分析--以芦潮港为例 | 悬沙浓度,杭卅湾,三峡工程,小波分析,芦潮港 |
2006 | 余立华 | 李道季 | 秋季长江口不同辐照和氮浓度水平下浮植物营养盐吸收动力学及生长变化研究 | 长江口,浮游植物,光照,营养盐,聚球藻, |
2006 | 李万会 | 丁平兴 | 潮滩湿地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特性间关系初探 | 崇明东滩,底栖藻类,叶绿素a,沉积物,相互作用 |
2006 | 黄 华 | 朱建荣 | 长江口及杭州湾风暴潮维数值模拟 | 长江口,台风,凤暴潮,数值模拟,气压场,凤场 |
2006 | 戚艳平 | 张 经 | 长江及其邻近海域中粒态及溶解态正构烷烃的分析 | 正构烷烃,颗粒态,溶解态,长江流域,徐六泾 |
2006 | 赵常青 | 茅志昌 | 长江口崇明东滩,北港下段和横沙东滩演变分析 | 长江口,崇明东滩,北港下段,横沙东三滩 |
2006 | 扬泽华 | 陆健健 | 长江河口沙洲岛屿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 长江河口,沙洲岛屿湿地,大型底栖动物 |
2006 | 王利霞 | 周云轩 | 河口海岸空间数据发布与共亨糸统的研究与实现 | 河口淘岸,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
2006 | 董月娥 | 周云轩 | 海岸带地形动态变化的虚拟表达研究--以长江口北槽为例 | 长江口北槽,地形建模,纹理映射,模型优化 |
2006 | 闫 芊 | 陆健健 |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的生态演替 | 湿地,植被,演替,氮,生物量,生态特征 |
2006 | 李 鹏 | 杨世伦 |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口门区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分析 | 长江,三峡工程,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分析 |
2006 | 刘勇胜 | 陈沈良 | 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规律与三角洲演变关糸 | 黄河,水沙通量,三角洲,冲淤渍变,统计分析 |
2006 | 马翠丽 | 沈焕庭 | 基于小波分析的长江入河口区水沙通量变异规律研究 | 长江河口,大通,流量,输沙率,变化规律 |
2006 | 刘文斌 | 沈焕庭 | 长江洪水对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河庄演变的影响 | 长江河口,洪水,河床演变,GIS |
2006 | 左书华 | 李九发 | 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折 | 长江河口,典型河段,关健界面,水动力特征,含沙量 |
2006 | 刘 红 | 何 青 |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持性研究 |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持性,滩槽分布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5 | 胡 刚 | 沈焕庭 |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的演变模式及其防治对策 | 长江河口;岸滩侵蚀;GIS;防治对策 |
2005 | 楼 飞 | 何 青 | 长江口深水航道海域沉积和冲淤环境研究 | 长江口深水航道;水下三角洲;沉积动力环境 |
2005 | 胡红兵 | 程和琴 | 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三代冲击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 | 长江口,冲击岛,浅滩,演变,灰色模型,GIS |
2005 | 潘洛安 | 张经 | 东海陆架及南海北部锋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初探 | 聚海藻;原绿海藻;微微型真核植物 |
2005 | 熊李虎 | 陆健健 | 过境候鸟及其栖息地需求研究——以长江口为例 | 长江口湿地,栖息地需求模型,能量需求 |
2005 | 王海珍 | 张利权 | 城市生态网络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景观格局分析,厦门岛 |
2005 | 张 文 | 周云轩 | Geodatabase模型在河口海岸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数据库模型 统一建模语言 组件 |
2005 | 李 云 | 李道季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因子关系 | 异养细菌,寡营养细菌,光合细菌,环境因子,长江口,相关性 |
2005 | 曹慧江 | 朱建荣 | 长江河口枯季三维流场悬沙指数模拟 | 长江河口 余流 悬沙 波流共同作用 三维数值模拟 |
2005 | 方 涛 | 李道季 | 光和营养盐现场耦合培养对长江河口浮游植物生长及营养盐吸收过程的影响 | 长江口 浮游植物 光照 营养盐 |
2005 | 武小勇 | 茅志昌 |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分析 | 长江口 北港 河床演变 六沙脊 GIS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4 | 陈小华 | 李九发 | 沿海城市滨海区域的发展规划研究--以 | 城市滨海区域,GIS技术,生态适宜性分析 |
2004 | 朱晓君 | 陆健健 | 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功能群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 | 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群落,食性功能群 |
2004 | 李 佳 | 沈焕庭 | 长江河口潮区界和潮流界及其对重大工程的响应 | 长江河口,理想河口,潮流界,潮区界,重大工程 |
2004 | 张 衡 | 朱建荣 | 冬季黄海东海环流和长江冲淡水扩展 | 长江河囗,三维数值模式,余流,流场 |
2004 | 蒋智勇 | 程和琴 | 长江口底沙再浮及其影响 | 底沙再悬浮,沙波,长江口 |
2004 | 甄 彧 | 张利权 | 上海市景观格局研究 | 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
2004 | 吴月英 | 陈中原 | 长江中下游干流悬沙级配变化研究 | 悬沙级配,流量,含水量,入海悬沙通量 |
2004 | 程 江 | 何 青 | 长江口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研究 | 长江口,泥沙,LISST-100,絮凝体,粒径,密度 |
2004 | 王晓丽 | 陈西庆 | 太湖流域洪水灾害与保险的基本问题研究 | 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注入洲,洪涝灾害 |
2004 | 王元叶 | 何 青 | 长江口近底边界层观测研究 | 长江口中,近底边界层,泥沙,流速垂向分布 |
2004 | 黄 亮 | 张 经 | 黄海以鳀鱼为基础食物网中主要生物的碳、氮和磷三元素组成及脂肪组成特征 | 黄海,鳀鱼,基础食物网,生物脂肪组成特征 |
2004 | 仇英华 | 丁平兴 | 基于IDL的河口海岸交互式可视化系统初步研究 | 可视化,河口,海岸,交互式,IDL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3 | 万新宁 | 李九发 | 长江口外海滨悬沙分布及输移机制分析 | 口外滨海、悬沙、通量 |
2003 | 李玉中 | 陈沈良 | 崎岖列岛海区峡道效应研究 | 崎岖列岛、峡道效应、余流分离和会聚 |
2003 | 梁 俊 | 李道季 |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的遗传差异及进化分化研究 | 日本鳗鲡、欧洲鳗鲡、差异、分化研究 |
2003 | 傅德健 | 朱建荣 | 理想河口最大浑浊带和夏季长江入海悬浮泥沙输运三维数值试验 | 理想河口 , 最大浑浊带 , 三维悬沙输运数值模式 |
2003 | 任 瑜 | 肖成猷 |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研究 | 深水航道治理 , COD 扩散 , 数值模拟 , 混合区面积 |
2003 | 吴玲玲 | 陆健健 | 围垦对滩涂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研究-以崇明东滩为例 | 潮滩湿地、围恳、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
2003 | 陈 键 | 俞立中 | 面向对象关系模型在配电 AM/FM/GLS 中的应用研究 | 地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关系模型、 配电 |
2003 | 朱 骏 | 杨世伦 | 长江口前沿岸滩的近期冲淤变化及滩涂围垦潜力研究 | 滩涂、 冲淤变化、 临界输沙率 、 长江口 |
2003 | 黄 坚 | 何青 | 长江口波流作用下悬沙输移特性研究 | 悬沙输运、长江河口、数值模拟、波流作用 |
2003 | 桑永荛 | 虞志英 | 河口海岸自然演变和工趁程应用 | 横沙东滩、 深水航道工程、工程影响、 |
2003 | 康勤书 | 张经 | 长江口湿地沉积地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崇明东滩为例 | 崇明东滩湿地、重金属、常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 |
2003 | 周天瑜 | 茅志昌 | 上海市滩涂资源非农业开发研究和经济分析 | 滩涂资源、非农业开发、滩涂造地、成本分析 |
2003 | 刘高峰 | 沈焕庭 | 长江河口涨落湖槽对比研究及数值模拟 | 涨潮槽、落潮槽、水动力、泥沙输移、冲淤演变 |
2003 | 唐承佳 | 茅志昌 | 长江口南支、南港盐水入侵强度对入海流量变化的响应 | 长江口、盐水入侵、盐水倒灌、特征水文年 |
毕业时间 | 姓名 | 导师 | 学位论文题目 | 学位论文关键词 |
2001 | 扬陇慧 | 朱建荣 | 长江河口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 长江河口,,三维数值,模拟 |
2001 | 傅瑞标 | 沈焕庭 | 长江河口溶解态无机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通量估算 | 长江河口,无机氮磷,化学特征,通量估算 |
2001 | 李俊红 | 陆健健 | 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鸟类群落结构和鸟情信息系统 | 浦东机场,鸟类群落,鸟情信息,系统 |
2001 | 张二风 | 陈西庆 | 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变化研究 | 长江大通,枯季,径流量,研究 |
2001 | 胡 伟 | 陆健健 | 长江口南岸新型围涂模式对迁陟 | |
2001 | 贾海林 | 刘苍字 | 长江口北支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 | 长江口北支,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变 |
2001 | 张莉莉 | 李九发 | 长江河口拦门沙冲淤演变过程研究 | 长江河口,拦门沙,冲淤演变,研究 |
2001 | 王盼成 | 贺松林 |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 |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时间序列,分析 |
2001 | 李 杰 | 恽才兴 | 长江口南港河槽近期演变及其对沿岸工程的影响 | 长江口,南港河槽,演变,沿岸工程,影响 |
2002 | 赵庆英 | 杨世伦 | 长江河口中短期冲淤过程及其对河流来水来沙的响应 | 长江河口,冲淤过程,来水来沙,响应 |
2002 | 车 越 | 何 青 | 长江口杭州湾颗粒重金属分布及其对动力沉积过程的响应研究 | 长江口,杭州湾,重金属,沉积过程,响应研究 |
2002 | 曹 勇 | 李道季 | 黄海和东海北部浮植物营养盐制研究 | 黄海,东海,浮游植物,营养盐,研究 |
2002 | 黄清辉 | 沈焕庭 | 长江河口营养盐收支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长江河口,营养盐,收支模式,影响因素 |
2002 | 金建君 | 恽才兴 | 海岸带资源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海岸带,资产评估,理论 , 方法 |
2002 | 矫吉珍 | 肖成猷 | 上海币截流外排工程污水扩散数值模拟 | 上海市,截流外排,污水扩散,数值模拟 |
2002 | 王海波 | 贺松林 | 自航耙吸式流浚泥沙扩散计算新探-以长江口北槽为例 | 自航耙,吸式流浚,泥沙扩散,计算 |
2002 | 李茂田 | 程和琴 |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初探 | 崇明东滩,生态系统,生物地球, |
2002 | 向卫华 | 李九发 | 上海市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研究 | 上海市,滩涂,土地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
2002 | 扬 欧 | 刘苍字 | 长江口北支的地貌演变与泥沙来源研究 | 长江口,北支,地貌演变,泥沙来源 |
2002 | 张德震 | 陈西庆 | 我国沿海典型大城市水资源与相关水价问题的研究 | 沿海,大城市,水资源,相关水价 |
2002 | 赵从欣 | 汪思明 | 长江河口北槽悬沙扩散系数研究 | 长江河口,北槽,悬沙扩散,研究 |
2002 | 胡 松 | 朱建荣 | 理想河口与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拟 | 理想河口,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三维数值 |
2002 | 隆 茜 | 张 经 | 黄东海柱状沉积物磁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 黄东海 柱状沉积物 地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