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点

华东师范大学 考研论坛/2013-02-03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点
2004-08-25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是国内最早的硕士学位点之一,1984年设立博士点。1995年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4年华东师大历史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华东师大历史系设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华东师大历史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上述学科发展进程中,世界史学科都是基本支撑力量。世界史学科还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承担了学科建设项目《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科研任务。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以来,华东师大世界史学科已形成完整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走在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并在某些方向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研究能力。目前,世界史学科由19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0人。学术梯队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0-50岁的学术骨干已经成为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带头人。近5年来,世界史学科共承担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研项目13项,出版著作19部,发表论文156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随着学科队伍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5年来,共招收博士生29名,硕士生67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已成为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讲座教授、罗文大学历史系主任、上海社科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世界史研究所副所长等。世界史学科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如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德国历史教科书研究所等,多次举办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讨论会。

  世界史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其中,世界近现代地区、国别史研究领域的法国史、美国史、苏联史和非洲史研究;专题史研究系列的二次大战史、当代国际关系史、欧洲民族史和思想史等都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和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本学科的综合优势,在这些方向的开拓上成长起来的学术骨干成为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本学科教师在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有9人,其中担任会长和副会长的有5人。

  近年来,世界史学科的各主要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内外史学发展动向,围绕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和新的拓展,形成了三个重点:1、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2、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比较研究;3、国际冷战史研究。这些新拓展的研究方向并没有脱离原来的优势方向,而是对原有优势方向研究力量的整合和对既有学术资源的新配置,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整体优势,有利于推进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如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研究力量的结合和跨学科研究(尤其是中外比较研究)的展开,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世界史研究在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领域提出的重大问题方面的独特功能,并将新一代学术骨干推向国际学术前沿,使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和史学功能的发挥更好地统一起来?世界史学科已经形成的特色和正在拓展的研究方向体现了当前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处在国内同类研究的前列。但是,要达到新的发展目标,本学科的现状仍然存在不足,与世界一流学科比较,更有差距。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尚缺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的整体力量也有待加强,尤其是需补充35岁以下的青年学术骨干;与国际学术界交流的能力尚不足,教师队伍中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工具进行学术交流者为数不多;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利用方式以及现代化教学和科研设备的配置比较落后。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5年,本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1、以保持国内优势、进入国际前沿为目标,以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推进与相关学科的协作攻关和协调发展。2、强化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和培养学术骨干,使梯队结构和国际交流能力得到明显优化和提高;3、形成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合作的稳定有效机制,在开放式研究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保证主要研究方向的前沿性;4、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培养质量;5、多方面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项目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方面的投入,尽快实现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和科研条件上与世界一流学科接轨。

  科研成果

  陈兼:《毛泽东的中国与冷战》,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三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洪波主编:《世界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3月版

  艾周昌、沐涛:《走进黑非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余志森:《美国的扩张时代》,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艾周昌、沐涛等《南非现代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陈崇武主编:《法国史论文集》,学林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林广:《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王春来:《基督教在近代韩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杨彪:《战略的嬗变》,花城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李巨廉:《战争与和平:时代主旋律的变动》,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沐涛:《失落的文明:埃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郑寅达等:《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专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5月版

  获奖情况

  艾周昌等:《非洲通史》,1999年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一等奖。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98年获上海社科论文三等奖。

  沈坚:《古凯尔特人初探》,2000年获上海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郑宗育:《近代以来世界三次机遇潮的历史考察》,1998年获上海社科论文三等奖。

  学科队伍情况

  教授9位副教授6位讲师1位

  60岁以上2位51—60岁8位35—50岁6位

  王斯德教授1936.6博导

  余志森教授1941.5博导

  郑寅达教授1951.1博导

  李宏图教授1958.5博导

  陈兼教授1952.4博导,紫江学者

  余伟民教授1951.9博导

  沈坚教授1950.10博导

  金志霖教授1948.10硕导

  沐涛教授1963.6博导

  郭海良副教授1957.5硕导

  王令愉副教授1949.9硕导

  王寅副教授1950.6硕导

  王春来副教授1965.2硕导

  林广副教授1959.8硕导

  吴晓群副教授1966.10

  卢海生讲师1965.9



相关话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