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对理工学院数学系王建磐老师介绍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9-28


王建磐 男,1949 年 1月 2 日生于福建省古田县。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数学联盟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数学会副理事长。

简历: 
1967 年高中毕业,后曾插队农村,当过中学民办教师和县剧团编剧。1978 年靠自学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
1981 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2 年考取本校在职博士研究生并于当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批 18 位自己培养的博士之一。
1986 年聘为副教授,
1991 年聘为教授。
1989 年至 1990 年在美国 Virginia 大学任访问副教授。回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1997 年 2 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

科研成果: 
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群与量子群,在代数群的模表示和量子群的表示理论上均有重要建树。他在代数群理论上的研究论文被国内外同行频繁引用,为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建磐在量子群研究上也做出重要贡献。他与美国 Virginia 大学数学系 Brian Parshall 教授进行了至今已长达 10 年的合作,在量子群的结构、表示、上同调以及有关的问题上均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用坐标代数及其余模的观点研究量子群及其表示。他们的成就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建磐现为代数群与量子群方面国内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量子群与代数群”,并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的资助。 

获得奖励: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年与 1996 年各一次),
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一等奖 (1987 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授予的“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 (1990 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4 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1994 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4 年),
全国劳动模范 (1995 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7 年) 和陈省身数学奖 (1997 年)。 

主要论著:
1. Sheaf cohomology on G/B and tensor products of Weyl modules, [美] Journal of Algebra, 77 卷, 1982
2. Coinduced representations and injective modules for hyperalgebra br,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数学年刊), 4B 卷, 1983
3. G/P上诱导层的逆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4 年第四期
4. Quasi-rational modules and generic cohomology, Northeastern Mathematical Journal (东北数学), 1 卷, 1985
5. Chevalley群表示概述, 数学进展, 14 卷, 1985 (与曹锡华合作)
6. 仿线性代数群表示导论,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7 (与曹锡华合作)
7. On the generic cohomology, Proceedings of Symposia in Pure Mathematics, 美国数学会出版, 47 卷第 2 分册,1987
8. 仿射 Weyl 群上的半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7 年第四期
9. Translation and cancellation of socle series patterns, [日] Tohoku Mathematical Journal, 40 卷, 1988 (与柏元淮、温克辛合作) 10. On the cyclicity and cocyclicity of G-module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数学学报) (New Series), 4 卷, 1988
11. On the cyclicity and cocyclicity of G-modules, [美]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 82 卷,1989
12. Inverse limits of affine group schemes,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数学年刊), 9B 卷,1989
13. Notes on some topics in the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linear algebraic groups, [美]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18 卷, 1990 14. The research of the modular representations of algebraic groups in China, 中国科学进展 (数学), 3 卷, 1990 (与曹锡华合作) 15. On bialgebra cohomology,[比利时] Bullettin de la Societe Mathematique de Belgique, 42 卷, 1990 (与 Brian Parshall 合作) 16. Two-parameter quantum linear groups and the hyperbolic invariance of q-Schur algebras, [英] Journal of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2), 44 卷, 1991 (与杜杰、Brian Parshall 合作)
17. 量子群理论概述, 数学进展, 20 卷, 1991
18. Quantum Linear Groups, [美] Memoir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no. 439, Providence, RI, 1991 (与 Brian Parshall 合作) 19. A summarized account for the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quantum linear groups, 载 `Algebraic Geometry and Algebraic Number Theory", [新加坡] World Scientific, 1992
20. Cohomology of infinitesimal quantum groups, I, [日] Tohoku Mathematical Journal, 44 卷, 1992 (与 Brian Parshall 合作)
21. Cohomology of quantum groups: the quantum dimension, Canad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45 卷, 1993 (与 Brian Parshall 合作)
22. Representation theory of algebraic and quantum groups in China, 载 `Group Theory in China", 科学出版社/ [荷兰]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联合出版, 1996 (与叶家琛合作)
23. Hecke algebras of type Dn at roots of unity, [美] Journal of Algebra, 212 卷, 1999 (与胡峻合作)
24. Borel subalgebras redux with example from algebraic and quantum groups, 将发表 (与 Brian Parshall、Leonard Scott 合作) 

爱好:听古典音乐。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