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人口研究所----卿石松

华东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2-04


人口研究所----卿石松

卿石松,湖南新化人,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罗格斯(Rutgers)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和人口经济学、城市与社会经济学、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已有研究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和《中国人口科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开设课程《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和《劳动关系》发表成果期刊论文1.《专业选择还是性别歧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成因解析》,《经济学》(季刊),forthcoming2.《“同酬”还需“同工”:职位隔离对性别收入差距的作用》,《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12卷第2期.3.《大学生就业决定因素:多层模型的方法》,《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1期.4.《职位晋升中的性别歧视》,《管理世界》,2011年第11期.5.《工作特征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经济评论》,2011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2年第2期转摘.6.《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转摘。7.《女研究生比例上升及大学生就业促进的思考与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12期.8.《统计性歧视的起因、长期性和反歧视措施研究》(与石伟合作),《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5期.9.《人民币升值影响就业的机制、效应与政策含义》,《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封面文章、卷首文章).10.《防合谋监事激励机制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2期.11.《教育回报、城市婚姻与就业歧视》,《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9期.12.《广东制造业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实证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3.《上市公司监事会特征与绩效关系之研究》,《管理科学与统计决策》(台湾),2008年第2期.14.《美国就业歧视立法的效果与启示》,《中国劳动》,2008年第3期.15.《残疾人就业促进与反歧视措施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6.《监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7.《隐性合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8.《劳动力市场隐性合约理论研究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3期.书中章节、报刊与工作论文1.《汇率变动、宏观经济与就业战略》(与曾湘泉合作),载曾湘泉等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就业能力、实习经历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载曾湘泉等著《“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3.《职位隔离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载《体制改革与转型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4.《积极老龄化与老年劳动力就业战略选择》,《中国社会报》,2012年7月6日第三版.5.《女性提早退休加大男女收入差距》,中国妇女研究网,2012年3月8日.6.《劳动经济学:中国未来经济学的显学》(与曾湘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1日.7.《美国反歧视立法对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启示》,《中国社会报》,2008年2月28日.8.“RealExchangeRate,ForeignTradeandEmployment:EvidencefromChina”(coauthorwithZengXiangquan,YuxueCui,YumeiYang),IZADiscussionPaperNo.5931,August,2011.会议论文1.美国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年会,“TheEffectsofLaborContractsonChineseWorkers'WelfareandJobQuality”(coauthorwithLiuMingwei),SanDiego,CA,January4-6,2013.2.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年会,“高等教育回报的专业异质性分析”,2012年10月20-21日,西安。3.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年会,“同酬还需同工:职位隔离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2011年12月18-20日,珠海.4.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经济·管理学科专场会议),“劳动合同与中国工会:谁能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11年11月6日,上海.5.国际女性经济学协会年会,“GenderDiscriminationinPromotion:EvidencefromUrbanChina”,Zhejiang,June23-26,2011.6.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学术会议,“专业选择与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2011年6月4-5日,杭州.7.美国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年会,“DoChineseTradeUnionsMatter?”,Denver,CO,January7-9,2011.8.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年会,“劳动合同保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吗?兼论工会的作用”,2010年12月,北京.9.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汇率变动、经济政策与就业增长——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研究”,2008年11月,重庆.10.全国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汇率变动、经济政策与就业促进”,2008年9月,北京.11.首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基于隐性合约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2006年12月,北京.科研课题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性别收入差距:多维解构与对策研究”(12YJC790154),主持.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专业选择与男女大学生就业和收入差距研究”(B12010),主持.3.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预研究项目“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78110163),主持.4.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大学生工作搜寻期限决定因素研究”(08XNI001),主持.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通婚的地域模式及其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44106280),主要成员,主持人丁金宏教授。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和政策”(07&ZD043),主要成员,主持人曾湘泉教授.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战略研究”(04JZD00019),主要成员,主持人曾湘泉教授.8.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大都市产城一体化中的人口分布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48609050),参与人,主持人吴瑞君教授.荣誉和奖励2012,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优秀论文奖。2011,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优秀论文奖。2011,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学生学术论文特等奖。2010,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09,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2008,全国经济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08,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联系方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200241PopulationResearchInstituteSchoolofSocialDevelopment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500DongchuanSt.,Shanghai,200241Email:qshisong@163.com[返回]








相关话题/社会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