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华大学及研究生教育简介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 /2007-09-12

东华大学及研究生教育简介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两大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 2000 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

学校创建于 1951 年, 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 1985 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 1999 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1960 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于 195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文革前共培养研究生 98 名。 1978 年恢复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在校研究生近 5000 人,其中博士生 700 余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拥有 3 个博士后流动站, 4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29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61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4 种专业学位,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8 大学科门类。有 4 个国家重点学科, 3 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开发基地。

学校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不仅拥有国内外有影响的资深学者,而且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现有教职工 2600 余名 ,其中院士 7 名,教授、副教授近 700 名,博士生导师 150 余名,硕士生导师 500 余名。教授中有****特聘教授,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学校依托纺织工程(在全国高校同类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学科,从世界科技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科交叉,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和新兴特色学科。 2006 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十五”国家“ 211 工程”重点学科验收。以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7 个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为依托,坚持科研、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近年来,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建筑、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连续三年有“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的研制”等科研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 4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 年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 2005 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第一次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 2003 、 2004 、 2006 、 2007 年有四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 60 多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 83 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等一批名校拓展了 9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重视举办国际会议,举办了第 83 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上海世博会“大都市形象论坛”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 1995 年以来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 学校注重校企联合,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年组织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充分发挥自身高学历的人才技术优势,多次获得上海市最佳项目奖、优秀项目奖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创业计划、上海市发明创造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为激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向上,帮助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奖学金(普通、优秀)、恒逸助学金、研究生三助、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制度,设有“宝钢”、“仪化”、“钱之光”、“桑麻”、“宏大”、“协大创新”、“天然”等奖学金,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由于学校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享有在英联邦国家开业资格( LTI )。 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 8 年达 100% 。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东华大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 21 世纪的东华大学正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在贯彻“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的发展理念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纺织学院)博士点简介

纺织学院是东华大学最具有学科特色的学院,也是东华大学最早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院之一。学院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有纺织工程、纤维工程、数字化纺织、中国古代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和纤维材料物理 6 个二级学科。纺织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科研工作。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二个专业都为国家教育部 “ ****特聘教授 ” 设岗学科、教育部 “211 工程 ” 建设、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纺织学院)博士点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富有献身精神、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科骨干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 32 人。并承担多项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后军需、省部级科技攻关、国家创新等项目。获国家专利 38 项,国家及省、部、市一、二、三等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近 40 余项。获省市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4 项,国家科技三等奖 1 项,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上海市精品课程 3 门。年发表论文 200 篇以上。《纺织物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服装面料的性能设计》获全国研究生推荐教材。 11 篇博士论文入选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4 篇博士论文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迄今已培养博士生 120 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近 200 名。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纺织学院内诸学科已形成了既各有特色,又互相渗透及依托的学科群。

纺织工程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点 1986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7 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6 年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2 年再次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校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博士后流动站和 “211 工程 ” 建设的重点组成学科之一。

学科点现有教授 29 名(其中工程院院士 1 名、博士生导师 26 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教工 40 余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共 150 余名。

纤维工程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点 2004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重点学科 “ 纺织工程 ” 的多个研究方向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派生出来的二级学科点。本学科点旨在研究各类天然纤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生态纤维及其制品的制备,纤维初加工及改性的技术,纤维的配伍混合及加工的清洁化,纤维加工的生态助剂和作用机理研究,纤维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等。

学科点现有教授 10 名(博士生导师 9 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教工 20 余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共 20 余名。

数字化纺织工程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为 2004 年新设立的博士点二级学科,原为纺织工程学科下面的一个独立研究方向,也包含了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的部分研究内容。

数字化纺织工程学科博士点现有教授 11 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10 余名。目前在读博士生共 10 余名。

中国古代纺织工程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点 2004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原为纺织工程学科与纺织材料学科下的一个独立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现有正副教授 10 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6 名),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近 10 名。

本学科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除培养国内博士研究生外,还培养了来自韩、日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博士研究生,接受过国外的博士后与高级访问学者的研究。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博士点

本博士点为国家首批 (1981 年 )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市重点学科( 1996 年)、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 1996 年)、国家重点学科( 2002 年)之一;并为 “ 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 、 “ ****设岗 ” 学科之一。

本博士点现有教授 12 名,其中特聘教授 3 名、博士生导师 12 名,副教授 7 名。本博士点自 1980 年开始培养博士生,至今已授予包括我国第一位纺织博士在内的 80 余名(国外 2 名)博士,进出站博士后 5 名,目前在读博士生 60 余名,从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

纤维材料物理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为 2004 年新设立的博士点二级学科,原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和应用物理学科下一些独立的研究方向。本博士点是纤维柔性材料、应用物理、现代加工技术的交叉与结合,主要解决纤维多孔材料的界面作用理论与表面改性原理;纤维集合体力学特征与多场耦合力学行为表达;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物理特征及相互关系和成形机制与方法;智能纤维的结构及物理化学行为表征和智能化纺织材料。是实现纤维材料性能配伍互补、成形可控优化、功能实用高效的基础。本学科在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和产业化、舱外航天服外层防护材料(获教育部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特色。

纤维材料物理学科博士点现有教授 14 名,其中特聘教授 3 名、博士生导师 12 名,副教授 7 名。在读博士生 7 人,博士后 1 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是在化纤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点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化学纤维专家钱宝钧教授和方柏容教授,他们分别是我国大分子缠结理论和聚丙烯纤维的奠基人。本学科 1986 年被国家教委确立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6 年被上海市教委确立为重点学科, 1992 年建立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5 年参与国家合成纤维工程中心的建设,是我校 “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是我国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并于 1999 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科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从化学纤维扩展到塑料、橡胶、粘合剂、高分子膜等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物质智能系统工程和仿生材料 6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目前拥有教师 132 名,其中工程院院士 1 名,博士生导师 23 名,硕士生导师 50 余名。已培养博士后 12 人,博士研究生 115 名,硕士研究生 553 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144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434 人。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多年来完成了国家、省、市、部、企业的研究课题 500 多项,获国家级科技奖 10 多项、部省市科技进步奖 40 多项,获各类专利 50 多项, 1996 年以来科研经费累计达 1 亿元左右。

材料学博士点

本学科 1981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 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21 名,教学科研人员 30 余名。

材料物理化学博士点

本学科 2000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不断开展了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学科建设。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12 名,教学科研人员 20 余名。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

本学科 2000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但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不断开展了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建设。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21 名,教学科研人员 20 余名。

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博士点

本学科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 11 名,教学科研人员 10 余名。

物质智能系统工程博士点

本学科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 6 名,教学科研人员 10 余名。

仿生材料博士点

本学科 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 8 名,教学科研人员 10 余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

本学科 2005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生导师 12 名,教学科研人员 10 余名。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基础化学各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理学学科。 2002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教授 12 名(博士生导师 8 名),其中 45 岁以下教授 8 名,副教授 9 名, 35 岁以下 7 名。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 863 、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创新计划 、教育部上海市基础研究项目多项。近三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 300 万元。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以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学科特色,同时侧重高分子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训练,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研究方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为国家与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于 198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纺织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 “211 工程 ” 建设重点学科点之一。

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11 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1 人, “ **** ” 特聘教授 1 人及柔性引进科学院院士 1 人。

学科点研究方向为 01 染整加工与环境、 02 纺织品功能整理、 03 功能性聚合物材料、 04 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 05 纺织品印染工艺与控制、 06 新型纺织化学品、 07 生物技术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等。多年来,本学科点承担了百余项国家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 50 余项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奖励,获国家进步二等奖 4 项,国家星火二等奖 3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3 项等。另外,受全国各企业委托研究的项目有 500 余项,这些研究项目内容遍及染整工程的各个方面,其中约 80 %通过技术转让奖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至今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点迄今已培养博士生 62 名,硕士生 515 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 89 名,在校硕士研究生 218 名。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简介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本博士点围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与实践,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

( 1 )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主要涉及主动寻位与状态记忆安装方法及数字化加工理论;精密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的研究、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检测方法;高速与超高速磨削加工理论;复合工艺及其装备等内容。

( 2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

主要涉及面向制造、面向装配、面向成本等的设计理论与技术;智能产品设计与质量预测理论与系统;现代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物流配送与车辆(制造系统)调度理论及其智能系统;工业设计等内容。

( 3 )金属成型制造与强化

研究各种重要机械零件成型制造与强化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纺织机械各种专件的高性能化、冶金机械主要消耗工具如轧辊的强化以及汽车发动机各种零件的成型制造等内容。

本方向还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成型制造技术的研究。

( 4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机器人

主要涉及特定环境中的移动机器人自动导航与定位技术;非结构化环境空间的图像识别与理解技术;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过程监控技术;基于现场总线的柔性、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与管理等内容。

( 5 )虚拟制造技术( CAD/CAPP/CAM )技术

主要涉及虚拟制造技术 CAD/CAM 技术等;内容。

( 6 )工业工程及管理

主要涉及机械制造、 IT 、交通与服务业等的运作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流配送与车辆调度、成本控制等内容。

本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 4 人。

本博士点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在科学研究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 8 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20 余项。《提高织针性能和寿命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孔电火花 —— 超声复合工艺及其装备》、《工艺设计自动化理论与非回转体零件 CAPP 工具系统》、《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快速开发技术及其应用》、《网带炉工艺控制技术》、《桑塔纳轿车轴类零件用壳模研制》、《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系统》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出版专著和教材 8 本。

本博士点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英国里兹大学、伯明翰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以及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在读博士生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点简介

本博士点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原名 “ 纺织机械 ” 学科博士点,是我校 “ 纺织工程 ” 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学科之一。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业中最具创新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推动我国机械工业原创性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学科之一。本博士点围绕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本学位点的特色与优势。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 .新型纺织机械;

2 .现代机械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3 .复杂机械系统的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4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5 .流体传热机械;

6. 产品数字化技术及应用

其中, “ 新型纺织机械 ” 的创新设计及其纤维机械复杂系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为本博士点特色。

多年来,本学位点为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刘裕瑄教授等发明了 “ 静电纺纱 ” 技术,获国家发明奖;陈明教授研究提出的 “ 喷气织机用管道片控制引纬 ” ,获纺织部科技成果一等奖;陈人哲教授的《纱线力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陈瑞琪教授的《纺纱锭子的理论与实践》专著获纺织总会二等奖。

本学位点主要获奖有:全国科学大会奖 2 项,国家发明奖 1 项,原纺织总会科技进步奖 18 项,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1 项,上海市科学大会奖 2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4 项以及上海市新产品奖 1 项,省、部级及以上专著、教材奖 3 项。

本学位点现有研究员和教授 8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21 名。近几年来,本学位点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与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 5 项,省部级项目 4 项,并有 10 多项科研成果在企业中推广应用。

此外,本学位点还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北卡大学、克里姆森大学、英国里兹大学、伯明翰大学、拉夫巴拉大学、捷克利勃里茨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以及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学术交往,有访问学者、在读博士生前往短期合作研究。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东华大学早在 1959 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 1982 年设立管理工程硕士点, 1995 年设立管理信息系统硕士点, 1997 年按学科新目录调整为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点; 1996 年与 2002 年分别设立 “ 经济控制与发展 ” 与 “ 智能决策系统与知识管理 ” 博士点研究方向(挂靠我校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3 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5 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主设置电子商务、智能决策与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业组织创新与管理控制、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等五个二级学科。

本博士点现有教授 21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7 名),副教授 25 名。近年来,顺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紧密跟踪最新研究前沿,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十分注意开展结合社会经济的重大应用课题研究,学术思想活跃,学术结构合理,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已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下属的二级学科分别是:

电子商务博士点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管理科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有关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探讨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要求、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相关系统的管理控制理论方法及协调集成整合解决方案等。通过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在提高理论学术水平的同时,结合实际电子商务系统工程问题,具备独立开展相关研究与综合分析能力。

本学科的重点研究范围是:现代物流控制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金融支持系统、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

智能决策与知识管理博士点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掌握坚实宽广的管理科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有关智能决策及知识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事管理决策理论的应用研究。能较好地解决组织(企业),经济社会中管理决策的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能力。

本学科研究范围是:智能决策研究,除将人工智能技术作支撑外,进一步探讨决策过程中知识获取,生成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支持。对知识管理的研究重点放在信息管理的主线上进行知识处理和知识管理。对知识处理技术除符号智能方法之外,包括计算智能,数据采掘,知识发现等方法。在此同时,并注意知识管理兼有技术和人文两种属性的融合 , 将知识管理应用到组织(企业)知识中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博士点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结合学科发展,以现代管理和现代管理决策理论研究为主要内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手段,使两者有机交叉和综合,为实现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宏伟目标,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本学科的研究范围是:现代管理优化决策、智能决策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及其实施原理研究、数据库管理与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研究等。

产业组织创新与管理控制博士点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和广泛的管理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管理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基础知识,能够准确了解产业经济与理论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规律。尤其是,通过组织创新理论研究,能科学地把握国际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趋势,具有在本领域独立开展科研与创新的工作能力。

本学科的研究范围是:产业组织理论与管理控制研究,主要包括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关系、组织关系研究和新制度经济学等;产业组织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主要包括纺织产业与技术创新和其它产业与技术创新问题;产业组织创新与区域战略提升研究等。

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博士点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论及研究工具的高级科研、教学人才以及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创新人才。

本学科的研究范围是:经济管理组织发展和竞争战略的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管理决策(含知识员工管理理论);营销战略与决策方法;资金运作决策与分析技术;服务决策分析与质量管理工程;组织文化战略的理论与运作等。

企业管理学科博士点简介

企业管理学属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以工商企业为研究对象,涉及企业理论、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主要方面。本博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管理发展动向和实践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概括力的高端学术研究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本专业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管理科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反映企业管理发展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支撑,具备良好的理论创新和企业管理的实践能力。并具备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和外文拟定学术论文的能力。

东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具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淀积。早在 1953 年,学校就设立了管理专业教研室, 1983 年正式批准设立企业管理硕士点。本博士点现有教授 15 名,博士生导师 13 名。下设四个研究方向:营销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资产经营与财务管理,它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是:

营销管理

( 1 )产业营销研究;( 2 )服装市场营销;( 3 )流通理论与方法研究;( 4 )零售业态管理研究;( 5 )客户管理研究等。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 1 )组织变革,虚拟组织,团队建设;(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比较;( 3 )知识工作者管理及其生产率研究;

资产经营与财务管理

( 1 )企业并购与控制权管理研究;( 2 )创业投资与产权管理研究;( 3 )财务管理研究(含高校财务管理);

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

( 1 )企业战略理论研究;( 2 )战略绩效评价与价值创造;( 3 )企业战略联盟;( 4 )变革与创新管理;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规律的发现和理论总结需要以企业的实践为其土壤,在这一方面,东华大学与纺织、服装企业的密切关系及其相应的社会网络为本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在信息和高科技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带动下、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些最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在纺织服装企业中大量应用,因而本博士点必能为有志于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人才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和部、省级科研项目 8 项,如项目 “ 服装与粘合衬配伍性研究 ” 、 “ 服装吊挂系统 ” 、 “ 服装 CAD” 及国家 921 工程项目 “ 航天服暖体出汗假人的研究 ” 、 “ 暖体假人和人工气候室的研制 ” 等。共获国家级科研教学成果奖 2 项及省部级科研奖 3 项。还与日本合作研究人体体型三维模拟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学科点已建立人体工学实验室,人工气候实验室、暖体假人、服装服用性能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 CAD 实验室及计算机室,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必要的研究基地。

本学科已与美国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诺丁汉服装学院、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法国 ESMOD 学院、香港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时装学院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大部分教师都经过不同途径留学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为本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 1956 年 ,1990 年在全国第四批获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 年设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点主要围绕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网络控制理论与技术,管理系统控制与工程,信息获取、传输与处理,信息系统软件与数据库技术,和生物计算与生物智能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努力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及时跟踪国际最新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并注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

近年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了 3 项国家科技部 “863” 、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0 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3 项教育部重点资助、 1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重要项目,以及 100 余项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1 项,纺织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5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9 项,并有 1 项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近 5 年,在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出版著作 10 余部。申请专利 20 余项,获得专利 10 余项。

本学科点自 1978 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始智能控制和新型智能算法的学科前沿研究,如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浑沌系统模糊控制、 DNA 计算、人工免疫控制、细胞生长机理的算法、突现计算、生态网络、生物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等。同时依托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大力发展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改造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并通过改革机制的公司操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本学科点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研究方向稳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图书资料充足,充分满足了规模培养博士生的需要。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于 2001 年获批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5 年在全国第九批获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点主要围绕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生物信息处理与系统建模,复杂系统建模与智能控制,图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努力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并处于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本学科点重点在应用基础、应用技术与应用开发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先后承担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 “973” 计划子项目、 3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 1 项国家经贸委项目和 4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1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 1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重要项目,以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近百项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3 项,还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产品实施金奖、银奖等 10 多项,并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 1 项和国家发明专利 10 余项,在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 500 篇。

本学科点的特色研究是开展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生物信息处理与复杂系统建模的前沿探索与新型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工业、计算机网络、纺织、生物医学、城市规划、经济与金融等领域。同时结合东华大学的纺织服装学科的特色优势,依托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纺织图形图像识别、处理及系统集成,以信息化改造传统纺织行业,推动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部分成果通过以本学科研究人员为主组建的 “ 上海东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等,实现产业化与系统集成。同时,还先后主办了 “ 中法感官评估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 ” ( 2003 年 12 月)和 “2006 年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 ( 2006 年 4 月)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本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本学科点建立了 “ 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研究实验室 ” 、 “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研究实验室 ” 、 “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实验室 ” 、 “DSP 与嵌入式系统研究实验室 ” ,和 “ 现场总线与网络控制研究实验室 ” 等,具有满足培养博士生所必要的研究基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科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学科创始人是我国最早的环境科学家之一、原上海市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环境科学》杂志主编方柏容教授, 70 年代后期开始在纺织化工学科设立环境污染治理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0 年获得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 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教师 41 名,其中正教授 17 名,博士生导师 13 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 11 名;副教授 16 名。

本学科创建以来,共培养学生 1180 名。 2000 年以来招收硕士生 210 名(其中已授予硕士学位 146 名),博士生 63 名(其中已授予博士学位 23 名)。

近十年来,获部和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5 项;已完成科研项目 300 多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4 项,部、省、市科技进步奖 36 项,批准发明专利 12 项。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联合培养单位。

本学科具有上海市环境工程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和国家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本学科点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的研究领域:

( 1 )水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 ( 化工、染料、制药 ) 净化与剩余污泥减容化技术研究;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净化技术;废水资源回收与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水处理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 2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高温除尘过滤材料技术;工业有害物污染源控制技术与净化技术;颗粒物 PM 大气扩散输运及控制研究;

( 3 )绿色化学与废物资源化:绿色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的研发;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绿色技术的开发;

( 4 )环境监测分析与规划管理:环境监测和污水排放标准的研究;环境污染物免疫分析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快速监测技术;环境规划管理研究等;

( 5 )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人居环境、交通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标体系研究;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等;

( 6 )环境生物与化学:环境分子生物化学;环境生物与毒理;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 7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物质能量流与生命周期研究、产业生态与生态产业园研究;

本学科非常重视学科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学院拥有与专业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及其装备。近年来投资建设完成了基础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办公室、学院网络等改造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了研究生实验平台和高水平学科研究基地,使学科发展的硬件有了显著变化。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是我国较早设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本学科由 1951 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热工教研室发展而来。 1960 、 1961 年曾招收两届纺织暖通空调方向本科生, 1982 年设立本科专业并招生。 1984 年开始招收暖通空调方向研究生, 1986 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2 年获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 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现具有专职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9 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12 人,其中 5 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

本专业主要研究特色:工业通风空调与气体净化、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热能利用与节能、服装与人体舒适性、工业车间热湿控制技术、净化过滤材料与过滤理论研究。其中空调节能与环保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奖。

本学科建设有供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验室、配套的仪器设备、 CFD 模拟仿真实验中心。

本学科重视高水平学科基地的建设。近 10 年来,各学科方向均已建立了培养高质量人才所需要的实验室及配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测量仪器。目前,本学科共承担有国家 973 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和教委项目、中国科学院及其他省部级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10 余项。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