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度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

东华大学 /2013-03-10

 

一、 材料学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情况
材料学院2008届毕业硕士研究生112人,其中升学读博8人,出国留学2人,已经就业102(其中回原省市工作7人、进500强公司18人、国有企事业单位15人,其他单位企业62人),到20081220 日我院2008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基本落实了去向,就业率达到100%。基本上完成了我们材料学院的2008年研究生就业工作。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平均月薪达4780元。
研究生的创业工作也取得突破,以李胜春同学(材料科学博士)为团队负责人的“无铅封接玻璃”项目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30万元资助
二、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紧密联系
学科水平、专业实力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好的人才才能有好的就业,因此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也正是对这两个指标的验证与反馈。因此,学院领导密切关注着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形成党政联席例会上定期汇报就业工作的制度,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召开就业工作研讨会,针对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思路、新方法,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例如,新增复合材料专业,拓宽了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原来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使得本科生的培养收到一定的限制,今年学院大力引进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优秀师资,确保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使学生所学专业适应市场需求,已经着手专业的改革,学院准备开设与上海大飞机项目接轨的无计非金属材料(光电材料)、和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专业,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2、学生就业工作贯穿在“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学生工作的整个过程
学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工作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院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重点来抓,首先,一年级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阶段。材料学院重点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学科、了解专业,并开始认识相关的企业、职业发展方向等,从而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信任,帮助他们确立目标。鉴于材料学的学科特点和学院的学科实力,所以大部分同学确立了毕业后继续深造的目标。二年级则开始对不同目标的同学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同学们为实现目标打下扎实基础,针对就业的同学进行正确就业观念的引导,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三年级则进入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阶段,针对就业的同学则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进行就业政策教育,注重择业技巧传授与求职经验指导,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四年级则是学生实现目标的攻坚阶段,针对就业的同学则主要提供个体指导和服务,帮组他们调适就业心理问题,挖掘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及时跟踪和反馈学生求职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进行毕业前的自我完善。
三、攻坚阶段的细致工作是学生就业工作画上完美句号的重要保证。
1、重视调查和摸底,加强毕业生思想引导工作,使就业成为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
学生是否有合适的就业去向是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学生自然也特别关注。根据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由于急于完成就业率的目标,经常会盲目的帮学生找用人单位或劝说学生到一些不太适合的企业,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工作越来越难做,而且也很难提高就业质量。对08届的毕业生上学期每月一次到下学期每周一次甚至每天一次的调查和摸底,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同学们感受到就业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使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
2、广泛挖掘需求信息,主动邀请用人单位到校开展专场招聘会,积极将学生推向市场。
为了让学生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每次推荐就业困难的学生时,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对一推荐的方式,而是对一个学生至少同时提供2个需求信息,让学生去比较选择,在这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更满意”哪一份工作的感觉。这样使得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就业信息。历年来材料学院各专业的供需比都比较低,这对我们的工作就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表六:供需信息统计表(不包括专业不限的需求信息,包括了延长学年的学生)
专业名称
专业人数
上海生源数
外地生源数
需求人数
供需比
参照供需比
上海供需比
外地供需比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48
43
105
225
1.52
1.32
2.98
0.9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
10
10
50
2.38
2.32
4.18
0.40
视光材料及应用
16
11
5
39
2.44
2.36
3.18
0.80
总计
184
64
120
314
1.70
1.45
2.95
0.81
数据来源:东华大学学生就业系统网站
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就业指导小组主动出击,首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因为与高分子材料专业相对应的传统化纤行业近两年有明显的萎缩现象,在上海仅存的几家化纤企业也连年不景气,导致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三年前平均每年在我院招聘5个人以上的远东纺织、联吉合纤等单位已经连续三年一个未招了。于是,我们针对三个专业分别制作毕业生推荐书发往以上海为主涉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用人单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站、报纸、往届毕业生资源、学院专业教师等渠道来努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经过半年多这些工作初显成效,同学们的就业方向有明显的转变,更多的同学加入了汽车、电子、建筑装饰、贸易、咨询相关行业等资质和效益都较好的企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单位满意度较往年也有一定的提高。
3、政策法规宣讲及时到位,就业手续指导细致入微
政策法规是准绳和依据,对涉及就业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坚持全年级每月一次的政策法规宣讲,因为很多同学白天要实习或者做实验,所以这种宣讲我们都是安排在晚上进行,尽量做到全覆盖。然后,我们再将这些政策法规进行归纳整理成条款或图表,张贴到学院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专栏以及学生宿舍楼层,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深入了解。
繁多的就业手续是每个同学必须要经历的,又非常重要而且容易出错。所以我们每个承担就业工作的老师都必须非常了解。首先,同学们在需要签约前一个个领取就业协议书,老师在发协议书时一定会详细的指导学生如何填写以及注意事项;网上鉴证这一关,虽然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集体培训,但大部分同学仍无法独立在网上将资料填完整,因此,每个同学都是到学院就业办公室在老师一步步的指导下填写完整。老师们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都耐心细致,使同学们面对繁杂的手续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4、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对每个学生来说,就业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就业要求也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就业指导不能再实行开班会地形式来指导,而要根据学生地特点来进行个性化地指导。例如:非上海生源的同学留沪心态迫切,而上海生源同学就业观念期望值高。对于他们不同的情况给于真切的分析、提示和关心,使他们早日就业。通过我们的引导,非上海生源的同学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与用人单位签了协议,原来想慢慢来的上海同学在我们的提示下,尽早找到了单位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面上就业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重点除了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针对就业困难的同学进行重点指导,在5月中下旬,学院还有6名同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没有落实工作,这些同学自己也非常着急,我们认为此时给这些同学关心和安慰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并积极与导师和已经就业的同学沟通,发动各种力量为这些同学提供就业信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到6月初这些同学基本落实工作岗位。
5.认真做好学生就业过程心理疏导,保持学生稳定
由于研究生的年龄比本科生大,普遍都在26岁以上,非常渴望经济上的独立,都认为毕业后不可能再依靠父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心理上自我增压现象比较普遍,碰到挫折心理变化比较剧烈,有的同学的变得消沉,对找工作有一种恐惧感。这时候我们就要与他们多谈心来疏导他们的心理,来树立就业信心。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地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来帮助他们。
有一位同学已经与上汽集团下属公司签约,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户籍申报时,由于自己的成绩是二级,觉得分数不够,很绝望要求学校修改成绩评定,而且威胁如果不答应要求,要到上海市教委去上访。首先学院坚持原则,成绩评定是具有权威性的,不能随意修改,其次让他冷静下来,把他的具体情况作了最详细的分析,由于该学生的专业200710月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该专业学生可以加三分,还是有希望的,在说服教育下,他终于冷静下来。由于该学科是新批的重点学科,事后为了对学生负责,我们到学院将重点学科的批复找出来,然后通过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宋丽贞老师向上海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了沟通。最后该学生最后顺利取得上海市户籍。
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学院就业工作小组仍将继续关注毕业生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学院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话题/材料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