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占地4086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设有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长虹信息学院、国际工商学院等20个学院;在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农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城市规划、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建筑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政治学与行政学、工程力学、自动化等53个本科专业和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4万余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8个,科研机构2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00余人,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和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学校教学手段先进,已广泛采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电化教学,已建成的校园网可与Internet网连接,宽带多媒体通讯网已接通到学生公寓。新建的逸夫图书信息中心藏书150余万册,有10万余种电子书刊,并设有专门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教学实验设备1.4亿余元。学校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校狠抓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一直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风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学校正在实施“8111”品牌战略,即在“十五”期间,建设8个品牌专业、100门品牌课程、100名主讲教师、10个创新实践基地,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学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与学校同处一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团公司、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其中从董事单位聘任的院士19位,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4个,总资产2亿余元。学校充分利用董事单位高水平的科技专家、高水平的实验室和丰富的科研课题资源进行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中国科技大学对口支援我校。学校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1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国西部远距离教育中心”。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45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201项。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视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我校2003年首次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获第五名,并获“最佳技术”单项奖和优秀奖,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飞利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国家、省级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是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001年10月26日和2002年10月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3年12月12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率教育部部长周济等部委领导亲临我校视察,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新校区建设为支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中央、省市共建体制,以“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为校训,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把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网址http://www.sw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