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科技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华教授介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1

导师类别 博、硕导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9年2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Email zzhh839@163.com

个人简介
张华,教授,博导,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MU)博士后,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洁能源发展与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持成果“强辐射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率先在国内应用机器人处置强放射源被卡事故,并被应用于核设施退役及核废处理处置工程,获四川省201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研成果应用原创性的“仿人智能控制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小车-二级摆摆起倒立运动实时控制,获重庆市2006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主研40余项特种机器人创新研发项目,单项经费达3200万元。指导的西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小组2004年获全国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及最佳技术奖。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获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指导的学生创办、领办机器人领域高科技企业20余家。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四项。

工作经历
1992.07-1995.03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系实验中心,主任、助教;
1995.03-1996.09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系计算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1996.09-1999.09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电子教研室,主任、讲师;
2006.12-2008.12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2008.12-2013.05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
2013.05-今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育经历
1988.09-1992.07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09-2002.07 重庆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2.09-2006.12 重庆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11-2011.11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计算系,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专业博士后、访问教授。

获奖、荣誉称号
1、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强辐射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主研(第四)完成的科研成果“基于动觉智能图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理论”获2006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3、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产学研’良性互促,创新创业接力发展”获2017年度西南科技特等奖;
4、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寓教于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获2013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主研(第三)完成的教学成果“立足行业和区域建设开放平台持续提升工程实践效能”获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6、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把握科技大赛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冲刺高端竞赛成绩,凸显西部高校风采”获2005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7、四川省第九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8、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拔尖人才”。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1、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2、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会员。4、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5、四川省电工学会,常务理事;6、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7、绵阳市高端装备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8、重庆市电磁兼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科研项目
1、核应急处置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核能开发,2017.01~2020.12,3200万;
2、***系统研究,国家核能开发,2012.01~2014.12,605万;
3、特殊环境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3.01~2014.12,110万;
4、远距离遥控升降系统,中核404委托,2015.01~2018.12,540万;
5、智能化核应急机器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托,2012.01~2013.12,110万;
6、放射物迁移模型优化方法及仿真研究,军委科技委,2017.01~2018.12,50万;
7、危险环境消防侦查机器人系统研制,中石化西北油田委托,2015.01~2016.12,128万;
8、集成监控平台系统研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委托,2013.01~2015.12,39.8万;
9、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5.01~2016.12,10万元;
10、特殊环境机器人关键技术,四川省人才(重点)项目,2016.01~2018.12,5万元。

发表论文
1、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自定位方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5.12.26
2、Two-dimensional laser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improved successive edge following Applied Optics,2015.07.01
3、一种动态参数更新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方法,自动化仪表,2015.09.15
4、高温与核环境下大功率电路板散热改进研究,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5.01.15

科研创新
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发明专利:
1、基于遥操作装置的放射性污染源定位系统及方法,ZL4.X;
2、基于遥操作装置的核辐射环境虚拟重建系统及方法,ZL5.1;
3、一种非结构环境下机器人作业的位姿信息测量方法,ZL4.0;
4、自动脱线装置、系留式无人飞行装置及系留式无人飞行装置的避障方法,ZL5.0;
5、一种放射源定位方法及系统,ZL8.7;
6、三维空间中的放射源交叉定位方法及系统,ZL1.1。

教学活动
本科教学:《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电子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 》等。
研究生教学:《模式识别》、《先进机器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进展》等。

指导学生情况
在读硕士研究生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专业,2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21人。已毕业研究生23人。
我的团队
张华教授带领的“核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团队现有18名教师,70余名研究生,130余名创新实践班本科生。教师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4人,归国人员3人。
团队长期着力于促进青年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并为之构建了多个典型工程对象平台。团队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冠军、最佳技术奖和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等优异成绩;团队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数学模型竞赛等经典赛事中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的好成绩。团队推行的“产、学、研良性互促”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突出,受到杨叔子、吴佑寿、王大中等知名专家的充分肯定。创办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与智慧服务”创新实践班等教改班培养了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团队培养的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创办、领办高科技公司20余家。团队完成的教学改革工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四项。
近年来,针对核应急、核电装备的运行维护、核设施退役与核废物的处理处置等三方面的应用需求,团队开展了系统的创新研究。2009年8月,团队与中物院、柳工集团利用自主研制的核机器人系统,成功处置河南14万居里钴60放射源被卡事件,同年10月,在国内外已有机器人系统均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团队自主开发的机器人系统顺利完成高难度的核应急处置任务。获得国家环保部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团队获国家核能开发、国防基础、国家核废治理专项等多项资助,单项经费达3200万。团队与清华大学水利系、电子系共建了清洁能源发展与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在水利水电设施的智能检测与智慧管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团队与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单位一直保持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相关话题/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