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科技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马林教授介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1

导师类别 硕导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11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59号
Email malin@swust.edu.cn

个人简介
马林,男,1964年11月生,四川绵竹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蚕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9~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高级访问****,2010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作访问****。
1985年7月至1988年9月在四川省什邡县农业局从事农情信息工作,任助理农艺师。1991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绵阳市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与管理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01年5月起在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副教授和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等。
先后主持或主研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持省级教改项目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各1项,主持学校重点教改项目2项以及一般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篇。2006~2007学年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2013~2015年分别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二等奖一次和三等奖两次。
自2006年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目前在读硕士生2人。

工作经历
1985.07~1988.09 四川省什邡县农业局从事农情信息工作
1991.12~2000.12 四川省绵阳市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生化分离、植物组织培养等工作
2001.05~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1981.09~1985.07 西南农学院蚕桑系蚕桑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8.09~1991.06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物理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2.09~2002.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访问进修
2004.09~2010.06 四川大学植物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0.10~2011.09 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植物与水研究中心访问学习

获奖、荣誉称号
1、2006~2007学年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2、张廷华、马林、魏明等,激励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
3、张廷华、魏明、马林.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鼓励奖,2007年
4、金虹、马建列、马林.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理论与实践综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教学成果鼓励奖,2007年
5、张廷华、马林、刘明学、魏明、黄毅、陈红英、赵博,生物化学课教学方法的系统探索和实践,西南科技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
6、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教学质量评价三等奖
7、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教学质量评价三等奖
8、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质量评价二等奖
9、胡尚连、熊双丽、向徇朝、陶诗顺、曹颖、马林、陈红春,多学科融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西南科技大学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
10、2014年被评为院级和校级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教师;2016年被院级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教师
11、2015年和2016年被评为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绵阳市农业局中药材专家团队首席专家(2015~2017年)
绵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项目评审专家(2016年起)
四川省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三区”科技支援专家(2015~2017年)

研究领域
1、天然产物化学:以药用植物、高等真菌、植物内生菌等微生物为研究材料,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
2、药用植物的组织与细胞培养:针对珍稀、濒危或具有特殊价值的药用植物,研究并建立组织培养快繁育苗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方法筛选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并研究其结构和大量培养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的条件。
3、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应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发酵方法对已知结构的天然药物进行结构修饰,改善天然药物分子在结构稳定性、水溶性、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不足。
4、中药材种植与加工:针对川西北地区特色或优势中药材资源,研究其地理分布、种植技术、资源利用方式、现代加工技术等。

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一)结题项目
1、西南科技大学引进人才启动项目,黄山药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产生的研究(2003~2004年)
2、四川省农科院横向合作项目,植物源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研究(2005~2007年)
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瑞香狼毒根提取物对农作物病害的抑菌活性研究(2006~2008年)
4、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研究项目,生物质活性成分对仔猪的生长调节及防治腹泻病研究(2012~2014年)
5、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抗腹泻中药促进免疫能力活性成分研究(2012~2014年)
6、四川省科技厅“三区”支援项目,平武县土城乡中药材种植与加工(2015~2016年)
(二)在研项目
1、四川宇康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横向项目,厚朴加工技术及厚朴叶综合利用(2015~2017年)
2、西南科技大学重点科研平台研究项目,活性天然产物发现与工程技术(2015~2018年)
3、绵阳市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局新产品开发项目,厚朴叶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6~2017年)
二、主研项目
(一)结题项目
1、西南科技大学青年预研基金项目,黄山药细胞培养研究(2003~2004年)
2、西南科技大学甘孜州支教项目,甘孜藏药金铁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2003~2004年)
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黄山药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产生的研究(2003~2005年)
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慈竹遗传多样性和纤维形成规律研究(2003~2006年)
5、西南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启动项目,甘薯茎叶蛋白提取及应用研究(2003~2006年)
6、西南科技大学青年预研基金项目,欧洲百合的离体组织培养(2004~2005年)
7、四川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四川道地药材天麻的分子生物学系统研究(2004~2006年)
8、西南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启动项目,毛浆果楝具有杀虫活性的四降三萜类成分的研究(2006~2008年
9、西南科技大学重大项目(培育),瑞香狼毒对农作物病害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2006~2008年)
10、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附子二萜生物碱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创新与优化研究(2006~2008年)
11、横向合作项目,费约果叶片有效成分分析及提取(2013~2014年)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几种新高等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2013~2016年)
(二)在研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附子泻心汤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研究(2015~2017年)

发表论文
一、学术论文
1、马林,邝炎华. 氯化铈、硝酸稀土对甘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21(1):56-59
2、马林,林雯,蒲志军. 免疫吸附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甲胎蛋白生产工艺研究. 药物生物技术, 2000,7(1):14-18
3、马林,邝炎华. 稀土元素处理对甘蔗氮素营养代谢的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2):166-170
4、马林,邝炎华,林雯. 稀土元素处理对甘蔗磷素吸收、运转和代谢的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3(3):277-281
5、蒲志军,马林,嘉庆,姜悦. 超声波法制备硫酸软骨素生产工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23(6):640-642
6、贺新生,张玲,陈波,马林. 斑褶菇属真菌毒素及其利用价值. 中国食用菌, 2002,21(5):27-28
7、张玲,马林,李卫锋. 生姜组织培养的快繁技术.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22(2):173-175
8、贺新生,张玲,康晓惠,陈波,马林. 试管出菇法测定刺芹侧耳的交配系统. 菌物系统, 2003,22(2):329-334
9、马林. 喷施硝酸稀土对甘蔗钾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 稀土, 2003,24(3):47-50
10、马林,张玲,李卫锋. 黄山药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39(5):476
11、马林,张玲,李卫锋. 影响魔芋愈伤组织形成的几个因素. 广西植物, 2003,23 (6):553-557
12、马林,张玲,李卫锋. 黄山药丛生芽诱导与植株快速繁殖. 生物技术, 2004,14(2):53-54
13、马林. 植物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9(1):102-107
14、马林,李卫锋,张玲. 红叶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0(1):60-62
15、张玲,马林,杨国涛. 黄山药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生物技术, 2005,15(3):70-73
16、马林,杨国涛,李军. 黄山药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广西植物, 2006,26(1):97-100
17、马林. 一品红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1(1):109-112
18、马林. 狭叶松果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4):681
19、马林. 植物衰老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进展. 生物学杂志,2007, 24(3):12-15
20、卢学琴,马林. 黄山药细胞培养初步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7,26(3):51-53
21、马林. 喜树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13):1273-1276
22、马林. 狭叶松果菊种胚培养与植株快速繁殖. 中药材, 2007,30(6):629-631
23、马林. 狭叶松果菊组织培养不定芽发生与继代增殖. 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21):2306-2308
24、Ma L, Kang, XH, Huang Y, Hou DB, Hou TP.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Root Extracts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L. from China. World Applied Science Journal, 2009, 6(5):664-668
25、刘俊,蔡平钟,马林,张志雄,向跃武,张志勇,蒲志刚,王闵霞. CBF3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2):1-3
26、赵俊,马林,刘翔,吴虹丽. 土人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快繁体系建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4(1):103-107
27、刘俊,蔡平钟,马林,张志雄,向跃武,王闵霞,张志勇. 冷相关转录因子cbf2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西南农业学报, 2009,22(2):428-432
28、刘翔,马林,吕东元,王晓东. 33种药用及食用香料植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8): 3580-3582
29、刘俊,蔡平钟,张志雄,马林,向跃武,张志勇,王闵霞. 拟南芥冷诱导cbf/Dreb类结合因子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09, (6):86-90
30、吕东元,周玉成,张晶晶,李志强,刘翔,刘刚,赵俊,吴虹丽,马林. 大叶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16):1-2
31、Lin Ma, Jun Zhao, Hongli Wu, Xiaohong Yuan, Dabin Hou. Effec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callus growth,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shoot differentiation of Echinacea angustifolia cultures in vitro.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16):2333-2341 (SCI)
32、赵俊,吴虹丽,马林. 鸡屎藤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研究. 南方农业, 2010, 4(5):53-56
33、马林,达娃,刘运,史冠莹,杨茜,杨从军,杨凌云,张新刚,陶科,侯太平. 费氏链霉菌中子辐射诱变菌株对新霉素的生物转化. 微生物学通报, 2010,37(9):1347-1355
34、Ma L, Yang L, Liu Y, Shi G, Yang C, Zhou C, Xu W, Tao K, Hou T.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neomycin by a mutant of neomycin-producing Streptomyces fradia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49):8445-8453
35、赵俊, 吴虹丽, 马林. 土人参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8):9435-9437
36、吴虹丽, 赵俊, 张秘, 孔传涛, 马林. 七种真菌对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21):164-167
37、Ma L, Wu H, Bai R, Zhou L, Yuan X, Hou D. Phytotoxic effects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L. root extract.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 6(5):1170-1176
38、马林, 康晓慧, 黄毅, 朱玮韬, 易俊强. 瑞香狼毒提取物浸种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抑制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5):946-948
39、张梅, 康晓慧, 马林. 五种药用植物提取液抑菌作用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4):728-730
40、龚永欢, 刘霞, 周海霞, 李伟, 马林. 中药及复方水提物对DPPH•和•OH 的清除作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20):4995-5000
41、袁小红, 张春杰, 刘霞, 朱谱, 蒋晓兰, 王梓, 马林, 贺新生. 6种高等真菌醇提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2):5289-5290
42、刘霞, 龚永欢, 王艳红, 肖巧玉, 袁小红, 马林. 卷柏乙醇提取物对1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18): 4320-4323
43、刘霞, 高聪, 龚永欢, 袁小红, 贺新生, 马林. 纵条纹炭角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中药材, 2014, 37(8):1315-1319
44、高红梅, 付小草, 何婷, 李坡, 刘霞, 袁小红, 马林. 博落回生物碱对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8): 5810-5812
45、Liu Xia, Jiang Xiaolan, Ma Chao, Yuan Xiaohong, He Xinsheng, Ma Li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ubmerged Culture Extracts from Xylaria striata.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4, 5(5): 11-14
46、Wang Shuo, Zhang Youguo, Li Qiang, Sun Rongqin, Ma Lin, Li Liangchun.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OEG-linked Glutamide lipid.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6, 70(1): 52-60.
47、高聪, 付红伟, 裴月湖, 马林. 落花生枝叶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药学杂志, 2016, 51(14): 1176-1178
48、高聪, 罗俊, 刘霞, 马林, 袁小红. 炭角菌属真菌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菌物学报, 2016, 35(7): 767-781
49、王君, 田强, 游朗, 李玉延, 宋力雅, 马林. 不同基础培养基对漏斗形马勃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9): 114-116
50、朱文静, 李琴, 郑仁林, 马林, 袁小红, 李良春. 齐墩果酸衍生物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6, 37(3): 201-207
51、罗俊, 尚海, 成伟华, 李凌宇, 张宏武, 马林, 邹忠梅. 西松烷型二萜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草药, 2017, 48(3): 460-467
52、田强,王君,张梦娜,马林,贺新生,袁小红. 薛凡尼氏炭角菌发酵菌丝体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38(7):49-53
53、谢静,费正彬,陈玉莲,曾云鸿,李红,盖雯惠,杨蒙,马林. 厚朴叶水提物抗腹泻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19): 107-109
54、徐瑞,盖雯惠,杨蒙,刘婷婷,马林. 非无菌原料药拉西地平及阿奇沙坦的车间设计. 广东化工, 2017, 44(15): 226-227
二、会议论文摘要
1、Y. Kuang and L. Ma. Effect of rare earth element on the activity of some enzymes in sugarcane leaf.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ce Elements and Food Chain, 12-15. November 1998, page 39, Wuhan, China
2、Y. Kuang and L. Ma. Effect on the nutritional metabolism of phosphorus by foliar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sugarcan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ce Elements and Food Chain, 12-15. November 1998, page 42, Wuhan, China
3、赵俊,吴虹丽,马林. 鸡屎藤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建立. 2009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成都. 2009, pp 60
三、教改论文
1、王丹,马林,陈红春.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及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7, (4): 33-35
2、马林. 整合实验室资源 构建跨学科生物学公共实验平台. 实验室科学, 2008, (6):130-133
3、马林,袁小红,韩珍琼,叶平,任飞. 地方院校生物及农科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26(1):131-134
4、马林,袁小红,李卫锋,陈红英,刘文静. 生物及农科类实验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2):144-146
5、马林. 生物化学多元化课外作业方式及其应用效果. 大学教育, 2013, (16):63-65
6、黄毅, 彭萍,马林.“技巧记忆+前沿引导”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3): 173-174
7、黄毅,马林. MOOC环境下生物化学微课程的设计. 化学教育, 2015, 36(24): 74-77

出版专著和教材
一、参编专著
《现代菌物分类系统》,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编委。
二、参编教材
《天然产物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副主编。

教学活动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001-2002学年
2、专业英语,2011-2013年
3、高级生物化学,2012-2017年(在职硕士)
4、专业英语,2012-2017年(在职硕士)

指导学生情况
1、刘翔,植物学2006级,硕士论文题目《33种药食两用植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及活性成分分离》,2009年6月毕业,目前在成都康弘药业有限公司工作。
2、刘俊,植物学2006级,硕士论文题目《冷相关转录因子CBF2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2009年6月毕业,目前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作为第二导师与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核技术研究所蔡平钟研究员合作指导。
3、赵俊,植物学2007级,硕士论文题目《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4种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2010年6月毕业,曾在河南焦作孟州华兴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目前在北京一家精细化工企业工作。
4、吴虹丽,植物学2008级,硕士论文题目《龙胆苦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2011年6月毕业,目前在成都大学《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工作。
5、龚永欢,应用化学2011级,硕士论文题目《抗仔猪腹泻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在读期间获国家奖学金,2014年6月毕业,目前在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工作。
6、刘霞,化学工程2012级,工程硕士,硕士论文题目《纵条纹炭角菌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2015年6月毕业,曾在四川吉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7、高聪,生物学2013级,硕士论文题目《宁夏枸杞籽化学成分的研究》,2016年6月毕业,目前在上海仁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8、王硕,化学工程与技术2013级,硕士论文题目《基于谷氨酸的两亲性树状肽合成及其自组装的研究》,2016年6月毕业,目前在常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与李良春副研究员合作指导。
9、林君,化学工程2014级,在职工程硕士,硕士论文题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七种有机酸》,2017年3月毕业,目前在四川省禾力建设工程检测鉴定咨询有限公司工作。
10、罗俊,生物学2014级,硕士论文题目《四氢-β-咔啉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2017年6月毕业。
11、张梦娜,生物学2016级,在读硕士。
12、田强,生物学2017级,在读硕士。

我的团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团队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团队主要依托于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等相关学科,立足于西南地区道地中药材、特色资源植物、高等真菌资源等,结合生物学、资源学、农学、药物化学、药学、药理药效学、营养学、功能食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现代分离技术,从现代生物技术提升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应用和工程化能力角度出发,以中医药、生物医药、类天然药物、生物质兽药、农药、功能食品等产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开展中药材与特色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中药材野生驯化与规划化种植、稀特中药材组培快繁育苗、天然产物分离与鉴定、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和结构修饰与应用等研究,促进特色资源生物种质、产品质量与控制、医药(兽药、农药)与功能食品开发与利用、生物质产品加工与应用产业有效地技术集成,推动生物、农林、制药、食品等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充分实现资源生物优良种质及其天然产物的最大化利用。经过10多年努力,已经形成道地中药材与特色生物资源—化学—生物活性-终端产品的天然产物(药物、功能食品)创新研究体系。
主要从事西南地区道地中药材、特色资源植物、高等真菌的资源调查、收集、评价、野生驯化、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活性物质结构修饰与合成、中药材质量检测、新药(医药、兽药、农药)开发、技术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具体向医药公司和中药材种植户提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项目包括:
道地中药材与特色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团队围绕西南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和特色药用植物、高等真菌资源,开展资源调查、收集、优良种质评价、野生变家种驯化、中药材组培快繁育苗、天然活性产物评价,可向各医药公司和中药材种植公司提供新资源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
中药材(高等真菌)新品种选育、GAP种植及加工:围绕西南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特色药用植物、高等真菌)开展新品种培育,开展GAP规范化种植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为中药材(药用菌)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
天然产物分离与鉴定:对西南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特色药用植物、高等真菌)在系统鉴定天然活性成分的基础上,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鉴定,为活性产物的医药(兽药、农药、功能产品)产业化应用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
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和结构修饰与应用:对天然产物进行医药(兽药、农药、功能产品)的系统鉴定,开展构效关系和结构修饰研究,为活性产物的人工合成(半合成)产业化应用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 。
天然产物药理药效与制剂:对活性天然产物进行系统的药理药效研究,开展新药制剂工艺技术研究,为新医药(兽药、农药、功能产品)提供新产品、新制剂,开展技术服务 。
研究团队成员:
侯大斌教授(博士)、贺新生教授、马林教授(博士)、袁小红教授(博士)、马家骅副教授(博士)、舒晓燕副教授(博士)、余马博士。



相关话题/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