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科技大学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任学藻教授介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1

导师类别 硕导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1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Email rxz63@aliyun.com

个人简介
任学藻,男,54岁,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负持人、四川省物理学会理事,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级军工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四川省教改课题4项。

工作经历
1983.07-2013.12,西昌学院物理系工作,担任物理系主任。
2014.01-——,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工作,担任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经历
1979.09-1983.07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读本科。
1986.09-1989.07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生。
1996.09-1997.07 北京大学物理系国内访问****。

获奖、荣誉称号
1:获得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教育厅,1995)。
2: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标兵(四川省教育厅,1999)。
3:曾宪梓优秀教师三等奖(1999)。
4: 2010年被授予“西南科技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
5:2011年被授予“绵阳市优秀教师教练”
6: 2012年荣获 西南科技大学“师德标兵”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和理论物理和复杂网络研究研究,比如量子光学的量子纠缠;JC模型、TC模型,极化子模型,Dicke模型等的量子特性研究;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和检测方法研究。

科研项目
近几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复杂网络数值可控最优构型及优化控制方法,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8
2:高功率激光在介质中光声相互作用的全量子理论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批准号T151405,2014
3: 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指标研究,项目批准号13ZA0168,四川省教育厅,2013
4:****研究与开发,主研国家级军工项目,项目批准号,科工二司【2010】859,2010
5:光学材料的多波长激光损伤机制研究,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A06,2010

发表论文
1、丛红璐, 任学藻. Tavis-Cummings模型的能谱和量子纠缠的精确解[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9):352-357.
2、丛红璐, 任学藻. 精确求解与A型原子作用二项式光场的量子特性[J]. 光学学报, 2017(2):256-264.
3、丛红璐, 成爽, 刘雪华,等. 双模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在非旋波近似下的量子纠缠[J]. 光子学报, 2015, 44(9):23-28.
4、冯景佩, 任学藻. 非旋波近似下Tavis-Cummings模型的定态能谱和纠缠演化[J]. 光子学报, 2015, 44(8):148-153.
5、丛红璐, 任学藻, 廖旭. 非旋波近似下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的量子特性[J]. 光学学报, 2015, 35(7):325-331.
6、Feng J P, Ren X Z, He S, et al. Entanglement Dynamics of the Tavis-Cummings Model Without Rotating Wave Approximation, Proc. Of SPIE[C]. 2014,Vol.9269:926916-1
7、贺树, 张瑜瑜, 陈庆虎, 任学藻等. Unified analytical treatments of qubit-oscillator systems[J]. Chinese Physics B, 2013, 22(6):369-379.
8、任学藻, 丛红璐, 廖旭等. Level crossing in a two-photon Jaynes-Cummings model[J]. 中国物理b:英文版, 2012, 21(5):279-282.
9、丛红璐, 唐多昌, 刘雪华,等. 二项式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在非旋波近似下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J]. 光子学报, 2012, 41(9):1098-1103.
10、王旭文, 任学藻, 贺树,等. 精确计算派系网络的Mandelbrot系数[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2, 09(3):90-94.
11、Wang X W, Zhu Z S, Ren X Z. Evolutionary prisoner’s dilemma game on complex networks with conformist mentality strategy[J].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2, 55(7):1225-1228.
12、任学藻, 贺树, 丛红璐,等. 两格点两电子Hubbard-Holstein模型极化子的量子纠缠特性[J]. 物理学报, 2012, 61(12):269-275.
13、袁松, 唐敬友, 任学藻,等. 一维单原子链的热容量推导[J]. 宜宾学院学报, 2012, 12(12):53-55.
14、夏建平, 任学藻, 丛红璐,等. 两量子比特与谐振子相耦合系统中的量子纠缠演化特性[J]. 物理学报, 2012, 61(1):014208-6.
15、Ren X Z, Yang Z, Wang B H, et al. Mandelbrot Law of Evolving Networks[J].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12, 29(3):38904-38907(4).
16、He S, Wang C, Chen Q H,XZ Ren,et al. First-order corrections to the rotating-wave approximation in the Jaynes-Cummings model[J]. Physical Review A, 2012, 86(3):2322-2322.
17、Ren X Z, Cong H L, Wang X W, et al. Quantum entanglement of the binomial field interacting with a cascade three-level atom beyond the rotating wave approximation[J].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1, 54(9):1625-1630.
18、王旭文, 任学藻, 夏建平,等. 非旋波近似下二项式光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J]. 光子学报, 2011, 40(6):937-943.
19、廖旭, 任学藻, 李正红. 相对论速调管中调制腔的三维设计[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219-222.
20、任学藻, 杨紫陌, 汪秉宏. 演化网络的Mandelbrot律[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2):163-167.
21、廖旭, 任学藻, 李正红. 两腔微波振荡器理论和设计研究(英文)[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 40(4):537-540.
22、Jiang D L, Ren X Z, Cong H L, et al. Quantum properties of the binomial state field interacting with a two-level atom[J]. Science China, 2010, 53(5):864-869.
23、Ren X Z, Liao X, Li L, et al. A new approximating method for Holstein model[J].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0, 53(1):44-48.
24、丛红璐, 任学藻, 姜道来,等. 精确求解级联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场熵的演化特性[J]. 物理学报, 2010, 59(5):3221-3226.
25、姜道来, 任学藻, 丛红璐,等. 非旋波近似下两纠缠原子的纠缠特性[J]. 光子学报, 2010, 39(9):1636-1640.
26、任学藻, 姜道来, 丛红璐, et al. Exact solution of entanglement of the double Jaynes-Cummings model without rotating wave approximation[J]. Chinese Physics B, 2010, 19(9):129-134.
27、廖旭, 丛红璐, 姜道来,等. 非旋波近似下频率变化的光场对原子布居反转的调控[J]. 物理学报, 2010, 59(8):5508-5513.
28、夏建平, 任学藻, 丛红璐,等. 非旋波近似下Λ型三能级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的量子纠缠[J]. 光子学报, 2010, 39(9):1621-1626.
29、姜道来, 任学藻, 丛红璐,等. 二项式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2):201-206.
30、丛红璐, 任学藻, 姜道来,等. 精确求解级联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场熵的演化特性[J]. 物理学报, 2010, 59(5):3221-3226.
31、任学藻, 廖旭, 黄书文,等. 有限格点一维Holstein极化子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 58(4):2680-2683.
32、任学藻, 廖旭, 黎雷,等. 一维Holstein极化子的基态性质[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9(6):883-886.
33、任学藻, 姜道来, 丛红璐,等. 精确计算非旋波近似下二能级系统的能谱和动力学性质[J]. 物理学报, 2009, 58(8):5406-5411.
34、任学藻, 廖旭, 黎雷,等. Holstein模型的一种新的近似方法[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9(12):1716-1721.
35、Ren X Z, Liao X, Li L, et al. Features of the polaron ground state in one-dimensional Holstein model[J]. Science in China, 2009, 52(9):1302-1306.
36、廖旭, 任学藻. 组合线性弹簧振子中的非线性振动[J]. 大学物理, 2008, 27(2):25-28
37、廖旭, 任学藻, 周自刚. 耦合孔对微波腔的影响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 57(7):3949-3953.
38、Zhou zigang,Liao xu,Ren xuezao ,Duan xuemei, The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 of Ti-Na ion exchanged,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7,353(12),1164-1166
39、廖旭, 任学藻, 周自刚.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7(1):63-65..
40、廖旭, 任学藻, 周自刚. 非理想抛体的最佳抛射角[J]. 大学物理, 2007, 26(8):20-22.
任学藻. 大学物理现代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7(1):61-62.
41、廖旭, 任学藻, 周自刚,等. 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微波脉冲功率源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6(4):730-732.
42、廖旭, 任学藻, 周自刚,等. 有束单间隙微波腔中的非稳态过程[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0(12):102-105.
43、廖旭, 任学藻. 利用“N-S磁极”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几点讨论[J]. 物理与工程, 2007, 17(1):54-55.
44、任学藻, 廖旭, 刘涛,等. 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6, 23(4):616-620.
45、任学藻, 廖旭, 刘涛,等. 电子与双声子相互作用对Holstein极化子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06, 55(6):2865-2870.
46、廖旭, 任学藻, 刘涛,等. 非相干饱和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对的半解析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6, 23(3):444-452.
47、任学藻, 廖旭. 变质量柔绳问题研究[J]. 大学物理, 2006, 25(2):23-25.
48、任学藻, 廖旭. 均匀质量分布弹簧的能量研究[J]. 大学物理, 2006, 25(3):21-24.
49、廖旭, 任学藻. 用二项式分布研究伽尔顿板实验的分布曲线[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6, 4(1):79-81.
50、周自刚, 廖旭, 任学藻,等. 离子交换玻璃波导1×4光功分器的研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1(1):80-82.
51、任学藻. 柱形管的毛细现象[J]. 大学物理, 2005, 24(7):10-11.
52、任学藻. 完全弹性碰撞的碰撞时间[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6(4):11-12.
53、任学藻. 表面层分子数密度梯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70-71.
54、Ren X, Zhu Y, Chen Y. Lattice QED at Finite Temperature and Finite Density*[J].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1998, 30(3):343.
55、任学藻, 朱允伦, 陈莹. 有限温度格点U(1)及定模U(1)-Higgs模型Symanzik作用量的解析研究[J].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8(6):492-270.
56、任学藻, 陈莹, 朱允伦. 格点U(1)规范-Higgs(定模)模型的解析计算[J].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8(4):315-321.
57、任学藻的物理诠释[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17-19.
58、任学藻. 电象法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4):54-55.任学藻, 谢名春. 关于电磁介质表面受力的再讨论[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20-22.
59、Ren X, Zhu Y, Ying C. Analytic study of the U(1) LGT with fermion at finite temperature and density[J]. Physics Letters B, 1997, 407(3):303-306.
60、任学藻. 热力学的洛仑兹不变性[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2):17-24.
61、郑文虎, 任学藻. 天才的创造 智慧的结晶——纪念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八十周年[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2):42-45.
62、任学藻. 匀变速直线运动钟的时间效应[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2):34-38.
63、任学藻, 郑文虎. 薄透镜的反射成象[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4):38-40.
64、郑希特, 任学藻. 有限温度格U(1)规范理论计算[J].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3(2):134-139.
65、任学藻. 有限温度U(1)格点规范理论[D]. 成都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1989.

教学活动
主要从事本科生“大学物理”,“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等量子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导论”两门课程。
主持的教改项目主要有:
1: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2: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研究”
3: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基于MOOC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我的团队
复杂网络团队:由5位老师和一些研究生构成。
主要研究基于复杂系统是包含大量个体,且个体能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本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定量刻画复杂网络。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实际网络结构的特点,挖掘网络重要节点,并建立相应概念刻画网络的结构特征。



相关话题/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