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皮亦鸣向刘懋洲重点汇报了我校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建设情况。他说,电子科技大学以建成的五个“111”基地为依托,先后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外引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皮亦鸣还汇报了学校“111”基地未来发展的构想。
电工学院党委书记胡俊汇报了“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的建设进展与成效、资金执行情况、建设经验与体会。他说,基地瞄准国家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战略需求,发挥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点学科优势,开展射频与微波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及重点工程应用等研究,提升我国相关学科水平。基地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掌握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实体,成为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听取汇报后,刘懋洲表示,电子科技大学的外专引智工作,尤其是“111”基地建设特色鲜明,举措得力,效果明显。希望学校在外专引智工作上紧密围绕引智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主动拓展新思路,谋划新项目,争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国家外专局将一如既地关心学校引智工作,支持创新引智基地的建设发展。
李强在考察时表示,电子科技大学的引智工作为四川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引进的部分优秀外籍专家以其学术造诣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省外专局将继续为学校的引智工作做好服务。

会谈结束后,刘懋洲一行参观了微波暗室和“神经信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计划处处长王嵩、省外专局引智处处长王建红,学校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庆琳、国际处有关人员参加调研。
相关链接: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又称“111计划”,即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者是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当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的学科创新研究基地。“111计划”于2005年由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联合启动实施,只在“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的中央部属高校中遴选实施。
我校目前共建成“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5个“111”基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为推进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