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由联谊会会长、****林媛教授主持,彭启琮、Keith Kendrick、葛树志、王志明、曾兵等28名“****”(含“青年****”)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校百人计划入选者、校学术新人奖获奖者等联谊会学者代表参会。校长李言荣,人事处、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财务处、国资处、国际处、后勤管理处、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集团等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

林媛教授首先介绍了联谊会,她说,成电学者联谊会是学校杰出人才及后备人才自发组成的学者组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共谋学校发展。她对联谊会成立两年来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对新加入联谊会的会员表示欢迎。她表示,联谊会要通过更加常态化的活动,充分发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为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为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支持、增进成电学者的相互了解和感情等四大作用。
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当前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抓手、高层次人才群体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等深入交流。彭启琮教授等人认为,学校应规划更高的战略目标,不应满足于国内第一,更应瞄准国际标准,致力于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应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未来培养更多行业和社会的领军人物。王志明教授、刘永教授等人建议以协同创新为抓手,抓住国家重视协同创新的机遇,提前布局,加强同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孵化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提高学校影响;在校内也应加强各学院协同创新,鼓励交叉研究,共同谋划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葛树志教授认为,学校应推动相关学科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打造国际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崇尚学术的文化和氛围的营造,一是要努力形成走出去,面向国际的文化,二是培育学者的合作精神,三是倡导杰出人才要甘于奉献、厚积薄发,以培养青年人才为己任。彭倍教授、程洪教授等人建议学校继续推进学科拓展,以第二学术高地建设为抓手,带动计算机、机电和自动化学科发展。曾兵教授、Keith教授、康凯教授等人建议学校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从加强双语课程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同时加强国际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戴元顺教授、马凯学教授、于军胜教授等与会学者还就差异化的学术评价、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理学学科、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等方面发表了意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与会学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李言荣在听取学者们的建议后,感谢杰出人才群体对学校发展做出的贡献和提出的建议,代表王志强书记和他本人对联谊会全体成员致以节日问候。他指出,杰出人才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过去十年,学校外引内培并重,杰出人才群体规模大幅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长足发展,但杰出人才规模相比国内外一流高校还有差距,占教师数量的比例仍然很小。为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人才强校战略应作为学校长期的主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
李言荣对联谊会和学者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联谊会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平台优势。除代表座谈会外,多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和联谊,覆盖成电学者更多的成员,促进成员交流与合作;联谊会要打造成学者与学者之间、学者与校领导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组织研讨学校、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汇聚建设性意见,共同助推学校的发展。二是希望成电学者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要瞄准个人发展的长远目标,规划好从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成长为战略科学家的发展路径,做出标志性高水平的研究工作;要努力在学术和其他重要场合发出“成电声音”,致力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和领域内顶级期刊任重要职务、在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青年学者要能沉下心,仰望星空、潜心学术。三是希望杰出人才群体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尊重差异、相互欣赏、加强合作、协同创新,传承好成电的文化和传统,共同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