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能够有效保证、确认、并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工程可靠性与安全性”,由国际商业工业统计协会、IEEE可靠性协会等主办,东京电气通信大学、日本可靠性工程师协会、统计数学研究所、筑波大学等承办。会场共设56个分会场报告,其中42场为邀请报告,涵盖了顺序统计学(Order Statistics)、随机退化(Stochastic Aging)、多态和连续状态系统可靠性(Multi-State and Continuous state System Reliability)、可靠性优化(Reliability Optimization)、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保修数据分析(Warranty Data Analysis)、可靠性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Reliability)、软件可靠性(Software System Reliability)等领域。


大会邀请美国统计学会会士、美国质量学会会士、爱荷华州立大学William Meeker教授,美国统计学会会士、麦克马斯特大学Narayanaswamy Balakrishnan教授、巴黎第五大学Catherine Huber教授,美国统计学会会士、滑铁卢大学Jerry Lawless教授,戴明质量奖(Deming?Prize)获得者、电气通信大学Kazuyuki Suzuki教授作主题报告。
William Meeker教授作的“Reliability in the 21st Century”主题报告,介绍了随着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储存技术的快速发展。他表示,越来越多的系统都装备了能够时时捕获系统状态的传感器,也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现场数据。因此探究这些现场数据,并探究新的可靠性数据处理方法,以更好的对系统性能进行预测,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的目标,是21世纪可靠性工程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Kazuyuki Suzuki教授作“Reliability Big Data for Quality Assurance”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同时满足消费者与社会的双重需求,提出的一种基于在线监测的质量保障系统过程。
同时,大会邀请到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至开幕辞。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分享了其对可靠性研究的一些理解。他表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无法满足社会对可靠性工程的需求,今后的可靠性工程要更加与社会、环境等相结合,真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会议期间,左明健教授、黄洪钟教授和刘志亮老师分别担任大会分会场主席,并率队与世界知名学者William Meeker教授、Narayanaswamy Balakrishnan教授、东京电气通信大学K. Suzuki教授等就现场数据处理、新兴可靠性数据处理方法、维修性、大数据等热点与难点问题、国际交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左明健和刘志亮在大会中发表并受邀宣读其在网络可靠性和故障诊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会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在大会中发表和宣读了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在寿命预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报告引起了同行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的讨论,他们也与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参会的教授、研究生等进行了交流。


MMR大会始创于1997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历经18年,已成为可靠性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每届会议都受到全世界各国可靠性从业人员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