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一般而言,同学们撰写的论文可以分为三类:文献综述类,数理模型类与实证研究类。杨老师主要介绍了第一种与第三种论文。文献综述类的论文大概可以分为四部分:导论、制度梳理、文献评述与结论。杨老师强调,学术论文也需要向编辑与读者推销,所以在导论中要强调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使得读者有兴趣来读。由于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问题都非常专业,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熟悉论文的主题,所以在制度梳理部分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制度变迁,比如写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文献综述就需要介绍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变迁。在文献评述部分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后再评述,使得读者更容易掌握相关文献。在结论部分则可以评价一下现有文献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杨老师还着重介绍了实证文献的写作。实证文献从研究方法来看,可以分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案例研究两类,经济学主要采用前一种,但后一种也具有相应的价值,杨老师也鼓励同学们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县或者乡镇进行实地调研。量化研究的论文的结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导论、制度背景、理论与假说、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来源、实证结果、结论与政策性建议等几部分。导论部分也是需要介绍论文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尤其是需要指出文献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相对于现有文献所作出的贡献。制度背景部分也是要介绍一下相关的制度。理论与假说部分则是提出可能的一些待检验的假说,比如,研究财政分权可能的一个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就是,财政分权对于政府规模有没有显著正的影响?这部分通常都要结合理论来论述,但通常自己也需要作出新的理论贡献才行。计量模型与数据部分则介绍论文需要采用的模型,比如固定效应,GMM或者DID等方法,做一些基本的介绍。模型中的关键变量也需要解释,比如如何测量财政分权指标,文献中可能存在很多争论,需要在论文中进行界定。这一部分还需要介绍论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来自于什么年鉴等等。实证结果部分则介绍本文的主要回归结果,通常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下地区差异,比如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或者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在结论部分则回顾本文的发现,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政策性建议,以及论文存在的不足,当然最好是重要但很难解决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