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经济数学学院号召部分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参与了201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入了解与帮助空巢老人与农民工两大相对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关爱空巢老人
6月30日,来自经济数学学院的十二名大三学生组成一支三下乡队伍,前往遂宁市开展关于空巢老人的调研活动。
在米市社区走访时,同学们遇到一位熊爷爷,他今年已是91岁高龄了,膝下本有三个子女,但不孝的子女不仅平素不回来看他,就连生活上也没有给与帮助,他只能依靠每个月230元的低保补助勉强度日。平日里,熊爷爷的一日三餐只能压缩成两餐,并且每天的食物只有稀饭和面条。为了节约开支,他必须要烧柴火做饭,而柴火通常是邻居送来的废弃家具,熊爷爷为了能留些柴火备用,年迈的他亲手动工将这些家具劈成小块。一个人生活时,熊爷爷连灯都舍不得开,见到有大学生来家里拜访,他才特意把灯打开。
在走访遂宁市主要社区及部分村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境况比较糟糕。稍好一些的领着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而条件差一点的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赡养费,只能依靠社会补助勉强过活,有时甚至还需要去外面打零工换取零星收入。但相比于不太乐观的物质生活,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极更是度匮乏,平日里没有儿女的陪伴,只有和邻里之间才能说上几句话。
据统计,遂宁全市近380万人口中就有70%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空巢化现象尤为严重。团队成员此次深入到空巢老人的家中,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并为老人带去了力所能及的关爱。活动结束后,大家对于空巢老人的了解已不再只停留于表面,他们积极提出各种改善的方案,向当地政府或老龄办等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单位提出建议,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向空巢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探究农民工保险制度
而仅仅半月后,由经济数学学院2013级七名同学组成的另一支三下乡队伍经也抵达南充市,活跃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
7月16日,南充,十字上街和十字下街路口处,一位中年农民工正等待着雇主。团队成员上前询问,但这位农民工沉默寡言,几经询问才得知,农民工和妻子都是临时工,工资微薄,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一笔巨大的教育负担压在了两人的身上,现在家里已经借款十万多了,今年准备让大女儿休学。他不知道这种借款的日子还要到什么时候。
这样的讲述颇让人感到痛心,因为对社会的认知太少,不能跟上时代的进展,也不了解他们应该享受的社保保障,所以客观上加剧了当今农民工在社会保险方面所处的劣势。
七名同学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普遍问题,以南充市为基点,走访了农民工团体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沟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表示今后将多为民工开展相关讲座,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险意识,帮助农民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制度问题。
聚焦:困生资助,未来如何发展?
近年来,高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规模虽有所下降,但平均下来仍旧在各高校占到总体学生的25%。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学生群体,贫困生也因此一直受国家、社会以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西财已经建立起由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内容组成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并不断完善,也由此有效缓解了贫困生们由于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负担。
为了进一步优化助学工作,在助学的同时有效育人,经济数学学院创新式地对已有的资助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首先是优化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的科学性。2014年,经济数学学院邹先云老师实地走访了资阳市乐至县和安岳县部分家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发现部分困生真实家庭情况与申请情况有所偏差。回校后他立即提出学生民主评议、学院评定和学校审核相结合的三级认定原则,力求真实反映申请者的经济状况,同时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的监督工作,并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档案数据库。
其次,经济数学学院积极开展困生物质资助后的后续活动,涵盖心理、感恩、综合素质、诚信、励志等方面,在进一步培养困生于逆境中奋斗的精神和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回馈国家和社会。具体活动包括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益智活动、举办观影励志感恩座谈会、举行贷款毕业生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同时也于去年十一月正式启动了“自立自强传帮带、励志成才做栋梁,经济数学学院自强一帮一校友导师计划”。
而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参与调研的两支队伍都由曾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组成。正是在经济数学学院邹先云老师的提议下,同学们表示想借由这个契机完成一次感恩社会的活动。他们用自我行动去感谢社会给予自己的点滴恩情,并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诠释了“大爱行天下”的西财青年品格。
从受助到助人,感恩奉献薪火相传,经数的同学们纷纷表示 “一定努力学习回馈社会,做一个知荣辱、守诚信、有责任、能担当的西财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