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下午,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博士生导师孙艺风教授应邀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经世楼C102室,为我校广大师生做了题为“Diaspora and Foreignization: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Spaces”(中译:“离散与异化:跨国与跨文化空间”;光华讲坛——社会名流与企业家论坛第3726期)的讲座。该场讲座由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邵璐教授主持。邵教授首先对孙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其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
讲座中,孙教授讲到,异化翻译策略是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原作最真实的风味,但很明显,鉴于目标语言中语言学和文化方面的规范与限制,异化策略不可能总是起效。多年来,关于归化异化的争执不断,为找到解决途径,孙教授认为可以将“文化离散”概念引入到翻译理论中,用另一种视角来阐释翻译活动。特别是在当今迅速全球人力和信息快速流动的情况下,对于翻译和外国文化的相异之处,应结合历史和社会环境去接纳。就翻译中的文化离散来说,需要重新思考文化认同,并且需要一个“离散者”来充当源语和译入语文化中不充分对应的补救手段,通过一些技巧将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转移到其他不同的文化空间去。孙教授生动地拿林语堂、徐志摩、张爱玲等人举例,他们就是离散者的典范。由于去疆界化的程度逐年加深,这无疑使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众多文化开始“杂交”与融合。跨文化空间会带来文化多样性。所以,之后由离散者创造的异国文化的“复制品”不仅能代表源文本的异国特质,还能增强源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最后,孙教授总结道,文化离散和跨文化空间等等都使异国文化和经验不再陌生,这也让目标语读者能品读到更原汁原味的译文。
讲座之后,同学们踊跃提问,诸如怎样做注、怎样让中国文学通过翻译的手段走出去、如何改善大学英语教育机制等等问题,孙教授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解答了疑惑。
在讲座中,孙教授善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模式,时而严肃深刻,时而幽默风趣,听众时而陷入深思,时而爆发出阵阵笑声,整场讲座气氛活跃,大家受益匪浅。
孙艺风教授的精彩演讲让同学们对翻译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并激发了师生浓厚的学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