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5-12-30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基本信息
毕凌岚教授

硕导

博士学科:城市规划理论(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硕士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中国古代城镇艺术特质研究)

工作单位: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南路78号北丽苑B栋12-3号

电子邮箱:bilinglan@home.swjtu.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1号楼生态城市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毕凌岚,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专业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规划师;

1989年进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学习,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进入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分配至西南交通大学。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工作至今。

自1989年进入城乡规划专业领域工作以来,先后师从该领域两位全国级知名专家汤道烈教授和黄光宇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领域的研究。多年来学术积累十分丰富。在主要研究领域之外,还涉猎中国城镇发展史、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城市避难空间体系等领域的研究,亦取得较为丰富的学术积累。

参与和主持了陕西临潼、河南三门峡、江苏无锡、陕西汉中、西藏芒康以及四川众多城镇的规划设计。其中参与研究的《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史》、《无锡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应性评价》、《广州市番禺生态廊道控制性详细规划》、《成都市非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研究》、《西南山地城镇生态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基于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成都市四大新城发展战略规划》、《郫县新型城乡形态研究》等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

善于因材施教,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方法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较高的造诣。2010年起担任中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负责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现主要研究方向:

(1) 城乡规划与设计理论。

(2)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3)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方法教学体系构建。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科学研究
纵向科研项目有:

(1)2002-2005年参与黄光宇教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山地城镇生态化规划建设与管理》(编号:**/E0802),参研。

(2)2003-2005年参与黄光宇教授主持的重庆市科技基金支持项目《基于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编号:**Y0322),参研。

(3)2009年-2011年中央高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城市内河体系生态复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WJTU09CX085),主持。

重要横向科研项目有:

(1)参与《无锡土地利用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2000-2002)

(2)参与《广州番禺“生态廊道”规划》(2002-2003年)

(1)参与《成都非建设性用地规划》(2003-2005年)

(2)主研《成都市四大新城发展概念规划》(2008-2009)

(1)主持《郫县新型城乡形态发展策略研究》(2009-2010)

近年重要规划设计项目有:

彭州市丽春镇总体规划,主持(2011-)

成都市高新区清水河滨水绿地景观规划,主研(2009-2010)

彭州市蒙阳镇总体规划,主持(2008-2009)

双流三峨湖片区生态发展策略研究(2008-2009),主研

(2)中日联合设计:都江堰灾后重建概念规划,生态复建领域主研(2008)

教学科研项目有:

(1)《城市规划方法教材》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教材重点建设,主持

(2)《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四川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 主研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学术论文
代表性学术论文:

[1]有机增长:乡土特色小城镇总体风貌改造——一彭州小鱼洞镇为例,毕凌岚、管晨曦,《走向地方特色的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ISBN987-7-5641-2735-0

[2]Low-Carbon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System Pattern and Structure Study,毕凌岚、钟毅,2010年国际城市规划大会宣读论文

[3]Pan-Social Values of Urban Historic Block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钟毅、毕凌岚,2010年国际城市规划大会宣读论文

[4]成都3000年安逸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毕凌岚、钟毅,住区》杂志,2009年4月。

[5]城市滨水地区物质空间建设生态特质解析,钟毅、毕凌岚,《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6]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特质对其景观特色塑造的影响,毕凌岚、钟毅,《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7]城市滨水区生态恢复对城市风貌特色营造的影响,陈林、毕凌岚,《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8]“5?12汶川大地震”受灾城镇重建规划的若干建议,毕凌岚、沈中伟,规划师,2008年7月。

[9]生态审美观与建筑特色创造,毕凌岚,《城市特色研究与城市风貌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10]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毕凌岚、黄光宇,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5期,P52~58页。A类核心期刊。

[11]山地城市生态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毕凌岚,山地人居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第一版,P45~50页。

[12]成都历史文化内脉及其保护建设浅析,毕凌岚、钟毅,华中建筑,2002年,第1期。

[13]建立高效生态性新型村镇体系,毕凌岚、钟毅,四川建筑,1998年

代表性教学研究论文

[1]基于方法教学思路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课程改革探索,钟毅、毕凌岚,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2]城市规划专业方法教学体系的构建,毕凌岚,站点——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3]基础教学阶段的城市规划专业意识培养,钟毅、崔珩、毕凌岚,站点——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专著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形态与规划》,毕凌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荣誉奖励
学术奖励
1、2003年发表论文“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获2003年度“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优秀论文二等奖;

2、2004年参与研究“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与实践”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2009年实践项目“彭州市西部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获2009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教学奖励
1、2004年--2011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竞赛,先后获奖近二十余次,奖次涉及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佳作奖8项。

2、2004年--2011年以来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先后获奖5次。其中国创一等奖一次(2009年);挑战者杯省级三等奖一次(2005年)

3、2011年独著教材《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形态与规划》,获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4、2011年主持“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综合实践”实习教学组,获西南交通大学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团队一等奖。

5、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科研团队
毕凌岚教授带领学术科研和教学科研两组团队

[1]生态城市研究中心(学术团队)

主要成员:钟毅副教授、唐由海副教授、杨春燕副教授、冯月讲师、刘一杰讲师

基于研究特色与景观研究所的陈菡副教授、傅娅副教授等保持长期合作研究关系。

研究生:生态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毕业研究生17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7人;与台湾进行交流培养4人次。

1、钟毅副教授(见其个人主页)

2、唐由海副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国家注册规划师。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城市空间发展系统论。承担了《成都市域地方铁路成灌线、成大线项目建议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之子课题《成都平原城乡用地协同调控系统开发与示范》、《郫县行政商务中心区交通研究》等科研课题,取得了研究成果。同时具有大量规划实践工作经验。参与过《中铁蜀西国际控制性详细规划》、《郫县行政商务中心区交通研究》、《珠海斗门中心城区暨黄杨河两岸及湖心路城市设计》、《成都中信蜀郡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永川中河坝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重要项目,获得社会好评。

3、冯月讲师: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

主研方向生态城市规划理论。2002年至今,参与各类项目二十余项,各种规划实践项目十余项。擅长于社会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累计获奖20余次。

4、刘一杰讲师:景观建筑学硕士,景观工程在读博士。

主研方向景观工程。2004年以来参与各类研究项目近十项。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方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团队)

主要成员:于洋副教授、冯月讲师、刘一杰讲师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课程教学
本科教学
1、城市规划方法论
2、城市社会调查方法
3、城市规划综合社会调查实践(实习)
研究生教学
1、城市规划方法研究
2、城市生态学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招生要求
欢迎来自五湖四海,有志于服务社会、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

希望能共同分享学海中的种种人生感悟:快乐学习、快乐研究、快乐生活。

更好地了解生态城市研究中心的各种状况,还可登陆毕凌岚教授的新浪博克《生态营城》。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
登录帮助返回首页加入收藏夹交大主页

我的主页:个人信息科学研究论文成果荣誉奖励科研团队课程教学招生信息English
基本信息
Bilinglan, Professor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Master tutor

Majors for Doctor's Degree,Urban-planning theroy

Majors for Master's Degree,Urban-planning and City desig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E-mail:bilinglan@home.swjtu.edu.cn

Phone:86-**

Address: Faculty of Architeceure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P.R.China

Main study feild:

(1)Urban planning and city design theory

(2)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theory
Copyright ? 201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相关话题/建筑